嘉宾:高辉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 主持人:和讯新闻部 卢亭 政府工作报告将重点谈经济 主持人:大家好!访谈即将开始。 高辉清:大家好!(03-05 08:58) 主持人:各位和讯网友大家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于今天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在会上做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和讯网联合新华网对会议进行实时播报。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先生,高先生将从专家的角度同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也欢迎网友提问。 高辉清老师是宏观经济、产业经济与证券市场方面的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也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技术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高辉清:大家好!(03-05 09:10) 主持人:首先想请教高老师,按照惯例和您的经验,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大概会有哪几部分,跟财经相关的会有哪些内容? 高辉清:一般的情况,因为这是一年一度的会,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仅是经济报告,社会、经济都有,但重点是经济,我们毕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大的地方来讲,会分两大块,一个是前期的回顾,一个是今年的安排。前期在通常情况下可能是上一年的,比如说去年的工作报告,先谈06年的回顾,但到换届的时候,我们这次就变成前五年的回顾了。这有特殊情况。 第二大部分是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向人大汇报,因为需要人大审议,作为政府打算做些什么事情?我有什么想法?什么安排?什么政策?达到什么目的?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应该向人大会议提交议案供大家讨论。行文方面,去年报告会分六大部分,后面五大部分全部讲今年的一些事情,所以,总体来说内容不改变,一是回顾,二是几年一些打算、安排、设想。具体会根据情况不一样,尤其每年一些重要问题,需要关心的问题,如经济、生活、改革等方面会强调一下,单独设一些章节,拎出来单独谈谈。一般的原则是这样。 从过去的情况看,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改革方面,包括国防、外交等等都会涉及到,每一个政府报告的内容都会涉及,只是有详有略。(03-05 09:20) 顺差短期无法彻底解决 影响中国的经济运行平稳 主持人:总理在报告中提到的经济当中的突出矛盾,是我们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主要矛盾,这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高辉清:我们的政府五年的工作,首先成就是肯定的。中国这五年来的成就,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在,第一,经济总量来说,总理报告中说, 经济跨上台阶了,GDP连续五年增长速度在10%以上,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第二,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经济总量排在前四名,有可能很快到前三名。经济增量对全世界的影响,这五年以来,在全世界最少排第二,有些年份已经排世界第一了,对世界的经济带动作用非常大。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尽管经济持续了五年的增长,但运行非常平稳,上下波动不是很大,这是平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第二个标志,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经济、物价非常平稳,除了从去年二季度开始物价快速上涨, 在此之前物价一直保持3%左右。一直保持着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达到历史上非常好的状态。可以说前所未有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出现了一些问题,严格来讲,作为政府来说,出现这样的问题,能得到解决非常难。现在的问题,一个是短期问题,一个是流动性过剩,固定资产投资过多,外贸顺差过大,这不像过去那么明显,这成为我们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很重要的循环。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说,我国没有太大的问题,有些事情是来自国际上的因素影响 ,有些情况会出现一定的必然性,比如说我国在世界产业链的分工,导致我们的顺差没有办法消除。在顺差没有办法消除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增多,投资增多的,速度就会上去,这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也很大影响我们的经济运行平稳。 这是一个问题,比较头疼在什么地方呢?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对它有点无能为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03-05 09:26) 主持人:为什么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无能为力呢? 高辉清:这在一定程度上,短期内难见效,为什么我们的国际顺差这么大,因为这和我们处于世界产业链条,分工地位有关系, 这是国际经贸给你的分工,我们给世界生产产品,那肯定是一个生产大国。我们从外贸经济构成来看,一大半都是来料加工,来料加工本身就是要创造外贸顺差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完全消灭外贸顺差,短期之内无能为力,只能缓解一部分。第二,我们面临着长期问题短期化的问题。比如是能耗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它已经排到宏观调控很重要的层面上,我们现在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信贷政策等各种各样的政策出台,都要考虑这个原则,是不是违背这个原则,这成了很重要调控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调。实际上,这部分由于长期性的问题,因为节能降耗是长期的过程,不是今天制定政策,明天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 刚才说的短期和长期面临的问题,虽然不是特别大,但确实让人头疼,因为解决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很难有效。 除了经济问题,还有结构不平衡问题,比如城乡差距问题,去年统计我们城乡差距又一次拉大,尽管总理说,我们06年就把全国的农业税给取消了,一年政府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很多。总理前面也报了一个数据,1000多亿,我们也提高了农民工的工资,也开始实施农村医疗保险等,但这一切没有有效地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这里面可能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因为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各国都有这么一个情况。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要关心弱势群体,减缓各种各样失衡问题。我们已经费了很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但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变得更加严重,这在方面,我们未来面临的担子可能更重,要采取的措施可能更大。当然,如果没有前期政府的努力的话,那么问题会严重得多,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否定前面政府所做的贡献,而低估了政策的效率。(03-05 09:28) 节能减排成就不易 主持人:关于节能减排,总理也提到07年的两个指标,总值能耗(GDP能耗强度)下降2.7%,这对我国经济建设意味着什么? 高辉清:节能降耗是一个长期问题,也成为我们当期宏观调控的重要原则,这和国内外的重要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说国内外油价问题,资源价格不断高涨,使得必须节能减排。《京都协议》后期国际协议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控制,地球是一个家园等概念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时尚,国际上也有压力,必须节能,减少排放污染,这对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国家前两年提出了两个指标,一个是经济指标,一个是节能减排指标。这两个指标可以并列。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我们GDP只要求达到8%就行了,而且特意强调,这8%是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保护环境,减少能耗的前提下达到,所以节能减排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现在的节能减排效果已经非常明显。从前几年连续三年能耗都是往上升的,到07年下半年能耗才下降,下降了1.23%。我们刚才看到的数据,07年下降幅度又提高百分之三点多,可以说提高的幅度比较明显,取得这个成就不容易。在我国经济体制下,在经济转轨时期,可以向国内外借鉴经验很少的情况下,强行上马的情况下,达到这样的数据已经不容易。但也有一个差距,每年能耗下降4%,但我们看到两年加起来是4%,接近5%左右。这点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意味着我们势头必须保持下去。(03-05 09:38) 全部免除学杂费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变相补贴 和讯网友: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何解决房地产商的暴利问题? 高辉清:经济学里有库斯涅斯曲线,这个曲线就是一个弧度 ,一个抛物线,表明一定时期,收入差距是不断扩大的,这段时期往往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就像我国现在发展的阶段,从其它国家情况看,到了一定阶段,经济进入平缓发展时期,贫富差距 会逐渐缩小,这是我们“十一五”规划里面没有提到缩小经济差距,不敢提,因为这是有客观必然性的,政府在市场面前有时候 力量是比较小的,不能改变市场带来的客观效力。但我们可以提 出缓解它,这就是我们政府提出提高中低阶层收入,做了很多事情。原则是“提低、扩中”,某种意义上要“限高”,目前为止 他“限高”没有做,切入点不好做,但前面两点我们做得比较多 ,我们每年农民工工资、社保额都有提高,三年以来都有,农业税减免,每年财政支出安排里都有一句话,我们把财政增量大部分增到农村去,大部分增到中西部地区去,大部分落到弱势群体中,这说明政府在对减少居民收入差距方面做了很多很多事情。 刚才也我说了,它的效果没有特别理想,没有达到很多人认为应该达到的情况,第一,有的人觉得这太理想化了,没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第二,也说明我们政府在这方面需要下大力气。 我们财政收入连续几年来都突破很多,三万亿、四万亿,现在我们已经到五万多亿财政收入,我们已经有实力,把超出的财政收入,用于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加强调控力度。我认为今年这方面的工作肯定会做得更多。(03-05 09:43) 主持人:我看到总理刚刚提出来,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不少,包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这也是让他们脱贫致富的另外一种方式。 高辉清:对教育的投入实际上是最大的,尤其对农民、城镇弱势群体来说,这是最大的支持。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来讲,子女教育补贴的问题,会不会出现恶性循环,你是农民,将来你的孩子会不会还是农民。这个恶性循环在过去有可能出现,因为学费非常高,农民孩子考上大学也上不了,因为读不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教育补贴作用有两方面,一个是近期,短期我直接减少农民、弱势群体的巨大的教育开支,这本身就给你一个补贴。二是让你的孩子未来能和其他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政府逐渐把学杂费免掉了,以后不光初中、高中,以后考上大学也让这些人能上大学,给予支持,给予补贴。这对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非常重要,尤其对未来国家创新发展,创新体制,教育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03-05 09:50) 解决经济问题需要关注民生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一届的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刚才总理也提到,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方面作出了成就。我们国家的成就是不可否定的,但现在社保、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最近大家很关注的医疗改革问题。您觉得这方面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高辉清:首先应该肯定,刚才所说的民生问题,政府已经做了非常多的事,如果说存在的差距是更理想的,是跟我们目标相比,跟过去相比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第一,我们要一下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为什么要出台这些政策。这有几个背景:1、我们经济处于和过去不一样的环境里,现在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开放型经济,这使得我们对经济调控不能想调到哪儿就调到哪儿,包括外贸顺差的问题,为什么过多,为什么收入差距短期内加大,这是政府一定程度上无能为力的问题,这要在其它方面做工作。尽管你的收入差距会拉大,但真正的问题不在收入差距拉大,最主要是你太穷了,没法活,这是最大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收入差距也很大,但社会比较稳定,经济运行也比较好,这是因为很穷的人相对其它国家也比较富,很穷的人也会活得比较好,没有后顾之忧。这样很难控制收入差距有效的情况下,可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环境。现在对中国有这样的问题,彻底完全消灭收入差距做不到,但可以提高底层、中低收入阶层真正的社会福利问题,不仅要解决当前的收入问题,还要解决后顾之忧,所以我们不断提高它的各式各样的待遇,提高社保,还有医疗改革、卫生改革,做这些都是为了先让你收入提高,把不断往上提升的部分降下来,把低收入阶层降下来,这样可以刺激经济消费增长,因为中低消费阶层,一旦手里有钱,对子女教育不用太操心,对养老保险不用太操心,生病不会看不起病,这样他就会消费,使得我们经济获得比较好的快速增长阶段。 这样政府一些改革措施,可持续发展措施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用户,改革的动力就会增多,阻力就会减少。连续几次政府工作报告都是这样提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数据,80%新增的财政支出都用到中西部地区了,可能是中低收入阶层、农民比较多的地方,这个力度应该是非常大的。在今年的情况下,即使不提高,80%也应该说相当好了,因为我们财政收入了,总体应该会增加,但在80%以上往上升也很难,即使升,提高幅度也不会太大。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保体系不是别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只要政府能把钱投到位,基本能做到。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剩下的问题是把钱落实到地方,比如说我们各地研究灾区的拨款,就直接拨下去,不在中间停留。这是效率方面的问题,其它是技术处理方面的问题。我国大体方针上,基本上可以做到他能做的。未来,当然可能会有很多人不满意,这是技术处理的问题。 2、未来政府改革,一会儿总理报告中可能会谈到,这跟体制环境有关系。 3、党政建设、腐化问题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其它经济发展问题还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不可能一天就把罗马城建成。这是一个现实。(03-05 09:55) 主持人:社保、医疗、文化都不是孤立的,与经济能环环相扣,对经济有辅助作用。 高辉清:大家对经济问题的预测有时会出错,包括我们经济界的人也会有预测错的情况,特别是环境变化有可能超出经济领域,有些经济学家可能没有注意到非经济领域的变化,还有医疗、改革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现在出现一个现象,就是经济问题社会化,很多经济问题靠社会改革来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了,经济问题才解决。谈经济问题,往往离开社会就谈不了,所以,我们对经济问题需要统筹规划,出政策的时候也要系统考虑。(03-05 09:56) 防灾也有投资收益问题 “零风险”成本很高 主持人:比如说一月份发生的雪灾对经济造成的不可预测的影响。这也是很多人之前没有预料到,也没有经历过的情况。 高辉清:过去五年来,历史上我国经济发展得最好,但受到的自然灾难也是历史上最多的,有洪灾、SARS、今年的雪灾,也 可以看到政府在应急机制方面,天灾、自然灾害应急机制也提高 得很快。几万个电线杆,按过去来讲真正通电要三个月,而现在我们根据报道,它只花了二十多天。这说明中央提出应急机制体系确实见到了效果,这对我们保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起到很好的作用。(03-05 09:57) 主持人:我看到有人提出,如果把在灾害中损失的钱提出来应急,做抗灾的准备工作,受到的损失可能会小得多,这可能是我们灾后得出来的一个经验。 高辉清:这句话有道理,任何天灾人祸出来之后,必须要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要再出现这个事。我们古代说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这个角度来说,提出各种各样的建 议有一定的道理。就这个事来说,我认为不一定完全正确。为什 么不一定完全正确呢?我们知道这次雪灾是五十年一遇,有些人 认为是百年一遇。我是江西人,有的70、80岁的人都说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大的雪灾。灾害是很小的概率,1%的概率或者5%的概率 ,每年花很大的精力防止它,从经济学来讲防灾也有投资收益问题,不能指望出现零风险,出现零风险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经常举例说,你不能指望公路上不撞死人,指望不撞车的, 如果把这个降为零,就不发展汽车了。所以,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03-05 09:58) 主持人:不能因噎废食。 高辉清:对。(03-05 09:59) 和谐社会从帮助弱势群体开始 和讯网友:我们年轻时为了国企的振兴流血流汗,现在,为了国企的改革,下岗离职或被迫离职职工。我们只有生活费收入,看病医保钱根本不够,没人关心,我们这样岁数的人巳经经历了1、三年自然灾在长身体时2、上学时又逢文化运动3、十七,八岁上山下乡4、生孩时逢计划生育 5、小孩大了又逢返城6、中年以后逢国企改革 7、快退休了要买断工龄。像我们这样的人全国不少,请问国家有什么扶持的政策吗? 高辉清:这是民生问题,中央也提到民生问题,当然还有改革的问题,改革也有民生,一个发展,一个民生。改革某种程度上 也是为百姓服务的。现在有一个基础,和谐社会是从帮助弱势群体开始,尤其是农民,这是人民群众的最底层,所以减免了农业 税,还有提高农民工工资,拖欠农民工工资总理不允许,之后要 提高农民工工资,之后要给农民工上保险。紧接着一个层次到城 市下岗、低保的,每年提高他的收入标准。可以看到我们每年有 行动,不断有改善。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特殊情况,毕竟国家财 力还不是特别丰富,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彻底解决一些问题,比 如说完全靠国家来补贴,完全靠国家来支持,可能有些人就能过 得下去,因为其它方面好,但有些人就很难彻底做到。我们在现 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依然难以得到保障。 政府依然还有一些措施,比如说民政局给一些专项补贴,对特殊 群体会出一些政策,可以申请补贴。这是国家统一的框架下个案 的处理。但做完这些政策,有些人还会漏在外面,依然无法生活 。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政策层面上操作难度比较大,因为从国家 角度考虑,要考虑国家财力会支持到什么地步,第二,从大的方 面做政策,第三,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 对于个案,如果这个情况特殊,可以找当地的领导来解决。 如果出现一大批同样的情况,或者政策死角,这个死角存在的人 群特别大,那么就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让上面知道,包括通 过媒体来反映。这也会引起政府的重视。将来如果出政策就有可 能对它进行改进。 未来政府究竟会出什么政策,说实在话,我们只能从专家角度来说,只能提一些大的方向,具体的也不是很清楚,非常抱歉 。(03-05 10:04) 北京应将发展第三产业与奥运经济结合起来 主持人:我们看到总理在报告中也提出,现在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比重偏低,这也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国家政策将大力发展服务业呢?包括马上到来的奥运是不是也是发展的契机呢? 高辉清:三产占多大比重,很大程度上跟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系,因为我们需要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房子,需要很多的基础设施,换句话说,就需要很多水泥、钢材和其它建筑材料,这样必然就会提高工业,就会拉着建筑行业往上升,拉着二产往上升。指望二产一下降下来不是特别现实,退一步讲,突然二产降下来,那不是一个好事,会说明我们经济没有快速增长的动力,一定是出了大麻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认为是偏高,但不能指望它存在一定的客观性,第二不能急于求成。明显偏高有一个不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未来要发展节能、节材经济是不吻合的,因为涉及到可持续发展问题。如果一产比重过高,我国和其它国家相比,总体经济发展一定的情况下,一产偏高,从事一产的能源生产比较多,因为能源生产效率是比较低的,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差距,在这方面就有反应。就发达国家来说,服务业比重是最大的,某种意义上来讲,当服务业占比较大的比重时,尤其当现代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时,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相对比较强的。所以,我们要不断把三产比重往上升,二产减缓一些,一产也发展平稳一些,这样对改善经济结构,提高节能降耗,对经济发展有好处。 有一个概念要区分,三产里面有两大块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一块是传统的产业,比如说饭馆、理发、小商小贩也是三产,不能完全靠它发展,否则经济就不行了,这些三产是依靠二产发展,二产没有了,它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要提高现代化第三产业,换句话说,就是要提高知识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创意产业,创新产业,这些产业部依附于第一产业,可以创造GDP,可以发展经济。中央提出加强教育,提出创新体制建设,是很大的前提和基础。现代服务业发展没有起来,很多情况是改革没有到位,市场经济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走,三产某种意义上主要靠市场机制才能创造出来,因为是靠人的大脑和智力,而不是靠计划经济做出来的,所以,垄断在很大程度上占据重要位置的时候,现代服务业等创意产业的土壤不是很好。未来政府改革不断推进,会使第三产业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03-05 10:15) 主持人:奥运会对发展第三产业是不是很好的契机呢? 高辉清:奥运会是一个短期现象,跟雪灾是一样的现象,当然两个是相反的,雪灾是坏的,它是好的。有的人认为它过了就过了,可能对北京的餐饮业、房地产业有支撑,其它就没有了,奥运经济大家在这方面的讨论比较多。但我认为,如果认真挖掘奥运经济的话,比如说这对北京市来说,将来奥运场馆在奥运会过后怎么利用,对北京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应该结合奥运会经济考虑作用比较大。未来上海还要举办世博会,奥运会后北京市经济怎么发展,未来可能对上海世博会后经济的发展会带来好处,能提供借鉴。(03-05 10:15) 征收环境资源税是大势所趋 和讯网友:构建和谐社会,是英明举措,但我想知道,取消所有的农业税之后,这些负担难道都加在商人身上?房租很贵也、国税、地税、工商管理费、城市管理费、环保卫生费、电费比居民用电高、水费比居民用水高。何时能减轻商人的负担? 高辉清:我首先需要说明,我对微观经济方面不是特别了解 。他说的增加的税我不知道是指哪个概念?从我们平常积累来看 ,可能有几个问题,一个是过去已经明文规定要征税,过去没有征,现在要加强征收的力度。二是过去确实没有,比如说卫生、 环保,过去可能很多地方不管这个,但由于对社会、居民生活带 来一系列的问题,就该他付出成本的时候,可能在卫生、环境方 面,对老百姓的要求更高了,这可能会给他代理一定的负担。这种增加就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两税合一”,今年企业所得税降低了,而且我们企业所得税的征收门槛也在降低,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商人的收入。征收环境资源税是肯定的,因为这是大趋势。最近我们和日本人闹得不愉快,也是因为安全环保方面 的问题,如果你不做,我们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除此之外, 我认为未来税率应该往下降才对。(03-05 10:27) CPI涨幅4.8%目标是政府给自己的责任 主持人:刚才总理提出了08年的工作任务,提到了要把居民 消费价值总水平上涨速度控制在4.8%左右。按照现在的CPI增速来说,您觉得4.8%的目标能够实现吗?对政府来说,实现的压力会不会比较大? 高辉清:我们看到一月份的CPI数据已经出来了,达到11年的最高。简单的推断,2月份的雪灾最严重,物价数据出来滞后,3月份影响肯定比较大,远远高于4.8%的调控目标。不能指望物价一下跌下去,涨可能往往很快,但跌下去会比较慢,这是一个规律。在这样的情况下,前年达到4.8%的情况下,意味着下半年要下降得很快。我觉得政府提出这个目标,是政府给百姓一个承诺,同时给自己增加比较大的责任。要完成这个任务,显然要 付出很大的努力。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因为现在物价问题是全世 界的问题。我们有测算,80%左右都是直接、间接来自国际、社 会对我们价格传导,比如说油价、粮价,各种各样的资源价格,像矿石价格,都是国际市场决定的结果,但中国就得接受,比如 说铁矿石刚刚谈判完,提高65%,你就得接受,这不是我们愿意 接受的,但这是我们开放型经济的特点,国内问题成了国际化, 说得不好听,别人闯得祸我们要去消灾,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难度 很大。我们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并不是很多,这使得我们下半年 物价宏观调控艺术应该要比过去要求得更高,调控的力度、方法 、策略对宏观调控部门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03-05 10:28) 即使剔除雪灾因素 物价依然处于较高位置 主持人:从十七大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提出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但是今年年初遇上了雪灾,给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会不会导致政策出现一些变化? 高辉清:任何的取向目的都有一个,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会有谁为了放松政策而制定放松政策,为了从紧而制定从紧政策。需要对未来经济有一个合理判断才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制定, 有一个前提,往往经济从偏快走向偏热,这是制定从紧货币政策 的前提,要改变这个政策就要把前提改变。现在这个前提有没有改变?偏热的风险有没有消失?现在来看很难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一个经济热不热?有一个指标来讲,CPI指标已经很高了,2 月份可能还要高上去,物价就是经济的“体温计”,它已经偏高 ,你不能说它不高。很多人说这有雪灾因素,是偶然因素。这一点我们承认,剔除这些因素,我们认为物价依然还处于比较高的位置。所以,经济到了发生逆转,到了拐点时期。第二,经济发展动力,去年四季度我们经济增长速度是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是通过人为,强有力地紧缩货币信贷,使经济温度降下来 ,但这是不是可以持续呢?今年一月份信贷立刻反弹,说明市场 投机冲动非常大。第二,今年是政府换届年,我们到处考察,和 地方政府谈了一下,他们还在制定各种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这 里建铁路,那里建高速公路,从宏观调控角度来讲,宏观调控规 模过大,很难使经济像一个听话的孩子进入平稳下滑的轨道。我 们看不到这样的迹象。这时候制定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 我们偏热的经济引进到家门。 我们脑袋里要时刻绷着一根弦,雪灾之后的变化和影响。如果一些不确定因素使经济突然之间受到影响,比如说南方大雪会影响旅游,居民消费,农业生产,如果有后期影响,这是要关注 的问题,加上其它因素叠加起来,比如说我们对美国出口增长速 度在下降,那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从紧的政策不能再从紧,雪上加 霜,从紧之后再从紧,我认为这是未来要考察的地方。经济改革 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政府不管就会导致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 ,会对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样国家就要支付这个 成本,体现在政策上就是财政支出要到位,起到“润滑剂”的作 用,使我们经济转型比社会转型平缓,所以财政支出不能太少, 这是改革成本和转型成本,这时候不能说财政也紧缩,舍不得 花钱,如果这样可能会出现大的问题。从各方面看,稳健的财政 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到目前来说应该还是一个合理的政策(03-05 10:30) 政府不会首现使用利率手段抑制流动性 主持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来,今年的主要工作要 综合运用公开市场炒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加大对冲流动性力度;合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增强汇率弹性。这句话是不是暗示着加息还将继续进行? 高辉清:我的理解可能有点不太一样,任何一个政策有政策 手段,政策手段有各种各样的,比如说货币政策,有存款准备金 率,有利率,股票市场操作等等措施。这些措施不是说要根据具 体的情况来分析,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政策比较合适。总理所说的 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第二条才说合理地发挥利 率杠杆作用,我认为这是奥妙的,工作报告中任何一个词都有奥妙。他把公开市场炒作、存款准备金率放在第一,利率放在第二 ,从这上面看,是更偏重于有效措施。我个人不太赞成提高利率 ,当然利率需要提高,但不需要提高幅度太大,假设我们今年的 物价按我们的目标5%左右,利率按过去的惯例要提高到6%左右,如果这样的话就是正利率,这在过去比较合理,那样我们的发展空间很大,如果这样做我们就不太明智了。在目前情况下,提高利率可能达不到目标。我们抑制通货膨胀,抑制投资,反弹压力 大,要考虑的有效措施是什么呢?政府换届是不考虑利率的,只考虑政绩。我们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很多情况下是成本推动的,像油价、粮价和资源价格,有的利率是从国外过来的 ,不是你市场说了算的,是国外市场说了算的。所以,该出现的问题还会出现,不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出现。比如说真到6%的利 率就麻烦了。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你本来想抑制通货膨胀,但发现通货膨胀更高,一旦你的利率这么高,美国利率已经比我们 低了,而且人民币升值速度又很快,按照现在的价格算,我们假 设利率不动,按去年算,美国人只要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什么都 不干,拿着存款换回美元,一年收入是11%。这样的情况下,把 利率提高,提高几个百分点,他收入就增加几个百分点,收入加 快,升值又增加几个百分点,他又加了3%。过去热钱一流入,一年收入11%,再提高上去,可能一年收入20%,这样中国就要被热钱冲垮了。这样来看,我个人觉得,提高利率一定要慎重。所以政府工作报告说要合理利用,在可控范围内做到,结合国内外情 况综合考虑。公开市场炒作、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这个带来的负 面影响比较小,调控效果也会比较明显。(03-05 10:50) 人民币浮动范围会加大 主持人:后面说到加强人民币升值的弹性,这是不是意味着 人民币升值速度会比较快? 高辉清:目前的情况下,可以这么理解,给你升值的空间, 让你幅度更大一些。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为什么这么做呢?我 觉得可能是出于几方面考虑,一个是国际上的环境,像去年对欧 洲的贸易顺差也很大,使得国际贸易摩擦比较大。二是我国经济 导向格局要逐渐地相应改变,适当提高利率,有助于外贸转型。 三是我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通货膨胀。80%的通货膨胀是来 自国际市场上的传导,换句话说,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太高,使得 我们国内价格也高。如果人民币稍微升值一点,仔细一算,可能 人民币价值还低了,我以人民币买过来,可能价值没有低,还有 点提高,这样可能我们通货膨胀就会削弱,还可以保护国际贸易 收入。(03-05 10:50) 工业对粮食的消耗是食品涨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和讯网友:物价飞涨,说是食品的成本价在涨。这个有什么联系吗?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好有坏,有高有低的时候。为什么食品企业就是不能在成本高的时候少赚点钱,来稳定物价。成本价低的时候也没见到谁主动把物价下调啊? 高辉清:从各个方面来讲,食品推动毫无疑问,因为我们食品价格、非食品价格是非常温和的。为什么食品价格会上涨呢? 从道理上来讲就是供求失衡的问题,当然,这个失衡问题过去在 很长的时间里被忽略了。比如说十年前,金融危机前后,食品价格不断下跌,农产品价格都是下跌的,这个变化也是最近几年的 事,就是因为在这几年内供求发生很重要的变化,发生哪些变化 呢?这几年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很快,人口增长也很快,对食物的 消费也很大。以中国举例,中国这几年城市化发展很快,老百姓 的收入提高也很快,过去可能不需要消耗那么多食品,我有钱, 从农民变成市民,消费量就增大了,既有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大, 也有人均水平的增多,这一下使得需求增多。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除了人对食品的消耗,还有其它的,比如汽车业对食品有一个间接消耗,因为石油价格太高,就用生物燃料,汽车一“喝酒 ”就把食品价格、玉米价格增高。很多生产技术进步,很多工业 原材料都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出来,所以农产品的用处越来越大。过去我只是给你用来吃的,现在用来生产的也很多,一下需求量 扩大很大,而农产品生产是有刚性的,主要靠科技进步来做,前 几年农业无利可图的情况下,科技水平自然受影响,加上前几年 不重视库存问题,一下使得供给发生变化,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 。以后,石油、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粮食用来 生产汽油,生产酒精,给汽车去“喝”,这样使得我们价格在一 段时间内难以调下来。粮食价格不下降其它方面的价格也很难降 下来,比如说猪肉价格,猪要吃食物,最后可能导致粮食价格接 近猪肉价格,比如说一斤生猪肉可以买5.5斤粮食情况下是一个 平衡点,如果1斤生猪肉可以买10斤粮食,猪肉供应就充足,粮 食价格就会下来。当然也会带来没有人养猪的情况。粮食价格一段时间降不下来,猪肉价格一段时间也降不下来,其它的物价可能都降不下来,有一个比值关系,所以我们短期内对通货膨胀不 能太乐观。这是全世界都遇到的问题,全世界的人对这个问题都 得认真考虑,这不是像过去一弄就完了,不像经济危机一过去就 完了。所以,我们政府官员和理论界都要考虑,如何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近期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比较有效的,我认为未来还是要在 供给方面,因为这是供求失衡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农业生产供给这块来做,替代能源,替代粮食,技术的开发,品种的开发,科学水平的提高,如何把产量提高,品种质量提高,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需要。我相信各国都在往这个方向走。但这样可能是一个长期才能见效的问题。(03-05 10:52) 主持人:我们看到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总理对“三农”问题已经非常关注了,现在粮食生产问题不仅涉及到农村的问题,还影响到城市,影响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问题,请教一下高老师,您认为粮食问题,包括农业问题在国家经济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政府应该对它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 高辉清:尽管大家谈粮食问题比较少,但并不意味着它的地位就低。过去西方发达国家,像美国,不考虑粮食问题,永远可以买到便宜的粮食,但当全世界粮食都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就意识到粮食对经济的发展作用依然重要。粮食发生了重大变化,用途扩张了,需求扩大了,但供给却没有供上,很有可能石油、粮食增长是中长期确实,哪怕经济增长稍微放慢,它也依然可能会上涨。粮食很可能就像当年的石油危机一样,出现滞胀,石油上涨,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所以,粮食不应该再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资源价格上涨,可能经济到了一个拐点,从原来中长期稳定轨道走向中长期上涨的轨道。这个中长期上涨轨道对经济的影响不得了。原来发达国家都不关心粮食,现在也开始关心。因为它对整个经济模式,对经济资源配置会带来重大的影响。可能对农民来说有好处,当粮食价格不断上涨趋势,对新农村建设会带来比较好的好处,劳动力价值提高了,劳动力回报提高了,政府救助就可以相对轻松一些,以工业返哺农业的压力就会减轻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新农村建设是有好处的。但也有不利的条件,因为我们现在的农业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药、化肥。农药、化肥也是国际市场资源价格的提高而提高。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注意,可能农药、化肥的价格可能比能源、粮食的价格还要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得化肥、农药价格上涨速度不要太快很重要。当然也不能让企业亏本去做,在现实中也做不到,这在当前“三农”问题里,同时在防止通货膨胀问题里,可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从长远讲,由于粮食、资源价格中长期上涨趋势,这个趋势一旦持续,持续时间长,就有可能带来物价的全面上涨,价格一上涨直接影响的就是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直接影响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换句话说,就要求国家以更大的力度补贴这些人,对弱势群体要更大程度加大扶持力度。高收入人群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再物价上涨也不影响他的吃和喝。政府某种意义上想缩小高收入人群,尤其是不合理的收入增长,使得他的实际增长水平下来一点,是有好处的,但压力就是可能会使得政府对弱势群体、中低收入家庭支持力度加大。这是带来的一个影响。 第二个影响,会使投资成本增加,投资之后,如果价格有上升企业有可能盈利,但也可能使垄断企业不断增长产品价格,完全靠市场竞争的企业和行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控制成本是被动的,提价没有那样的能力,这样的情况下,要不要调整我们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调整它的方向?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需要以后研究人员,政府官员考虑这个问题,我在这里也是想提出这么一个现象,这是将来我们要观察,要注意的一个现象。 (03-05 10:59 “存款保险制度”可减少居民储蓄风险 主持人:总理在提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时候,提出一个说法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是不是一种比较新的提法,“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呢? 高辉清:金融市场改革,银行改革要不断进行,走向股份制 、就是企业,不存在政府担保的问题,有可能发展很快,但也可 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失败,最后有可能破产。在这样的情况之 下,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中国由于存款比重非常大,这是体制问 题,跟我们的文化有关系,老百姓从来就有储蓄的文化传统,也 跟我们社保体系原因,大家不敢大力发展有关系。社会稳定不稳 定就取决于存款,尽管存款太多会带来麻烦,但也有一个好处, 就是有社会稳定的基础。这个不稳定,很多问题就来了。银行存 款保证的情况下,如何使居民存款能够放心,可能就要建立存款 保险制度,比如说存在银行的基民储蓄,比如说一年之内银行里 面的基民储蓄能还给你,这样在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就可以减 少来自基民储蓄不稳定的风险。(03-05 11:15) 主持人:这也包括保险改革吗? 高辉清:对,就像股市一样,上市公司可以破产,但股民不能因此受损失。这都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稳定投资者,免除他们 的后顾之忧,他们稳定了,经济、社会就有稳定的基础。(03-05 11:16) 创业板规模过大将导致金融市场震荡 主持人:今年总理提出今年经济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建立之后,对股市,对股民,对中国中小企业来 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高辉清:应该来说,创业板显然对股市有一定的冲击,对A 股、主板市场肯定会有一些冲击。我个人认为,开始的规模不能 太大,如果规模太大,导致金融市场震荡这是得不偿失的。我相 信政府不会这样做,会让它在可控范围内。这样做有一个好处, 就是它可以带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投资者,带来新的资金,这 对市场发展有好处。作为政府来说,出这个政策还是对经济有非 常大的作用,这跟我们提出科技创新政策有关联。可持续发展来 说,不是钢铁,不是资金,不是人的大脑和人的产品,而是科技 水平。创业板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鼓励创业型中小企业获 得资助。正常的情况下可能获得不了资助,因为你没有业绩,未 来的业绩不可预测,银行不给贷款,因为这样银行会觉得风险很 大。这样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就没有成长的影响,可能就成 长不起来。 现在国外大的高科技公司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如果没 有资助肯定成长不起来。中国要补上这一课。我们可以有很多措 施,比如说发行大量的风险投资基金,在目前中国,很多的风险 投资基金来自国外,自己的土壤形成还比较差。还有就是通过市 场融资,政府无法决策,就让市场、让投资者自己来决策。这有 一定的风险,但同时也可以使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得到市场的支持 ,一定会得到很快的发展。这就解决了这些企业的融资问题。 当企业发展起来,出现微软、IBM这样的公司,对中国整个 经济影响力就不得了。长远来讲,一个国家跟一个国家的竞争就 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发展创业板对中国创 新型经济体制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的板子,它的意义在于长远,促 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03-05 11:17) 涨工资能让民众分享经济建设成果 但勿过度 和讯网友:工资将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房价如此之高,GDP如此之高(特别是东南部沿海地区),可工资却上不去,怎么办? 高辉清:应该说,工资和房价、GDP是有关系问题。现在我 们比较能达到一个共识的就是老百姓获得的收益,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偏低的。所以,我们也看到政府出台很多政策,让工资上涨有一个机制性的保障,让它始终能不停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上涨,让老百姓在GDP这块蛋糕里分得份量更多一点,能更好地 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政府已经制定的成果。而且我们看到,老百姓收入增长这几年是比较快的,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扣除物价之后城镇居民收入,都是高于GDP的增长,农民收入没有高于物价,高于GDP,但也差不多,相对历史来说已经非常 高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处理工资与GDP做了很多事,也处理了很多问题。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学上讲反而有问题,蛋糕份额缩小的情况下,反而有问题。比如说企业本来想雇5万个人, 最后雇3万个人,有的企业原本雇几十万,后来减一半,所以工资不能盲目地涨,盲目地涨可能会导致本来想吃蛋糕,最后导致蛋糕没了的情况。我个人认为,现在工资增长幅度应该是比较适 合的,调整更高的话,还要认真思考一下,再论证、权衡一下, 有更多的依据才行。工资和房价的问题,房价往往跟工资关系不是太大,房价一是取决于地价,地价取决于政府行为,这跟市场规律关系不是很 大。还有炒作,炒作跟工资的关系也不是很大。解决房价问题,并不是说我有工资问题去追房价,这是错误的思路,只能说合适调整房价,让它增长速度慢一点,适当下来一点,让工资慢慢调 到那个地方,自然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这是一个趋势。我个人 认为,现在的措施还是让房价偏低一点,向工资收入水平靠拢一点。(03-05 11:17) 解决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不能过激 主持人:总理报告也提出,要加强垄断行业的监管,这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高辉清:这是改革的问题了。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是最大 的,城市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差别也是非常大的,而且从工业 的经济效益、利润分配来讲,绝大部分利润还是来自垄断行业, 所以,垄断行业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但改革也有步骤的问题,改 革首先要稳定,在稳定的前提下改革,一旦改革过激,影响稳定 ,我想这个改革自己也推不下来,我认为这是中国改革这么多年 成功所得到的经验,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有改革比中国早的,有改革比中国近的,有改革比中国彻底的,对垄断行业可能也要有这 个原则,要考虑全行业的问题,垄断行业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对 中国的经济稳定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现在的情况下,对国际上能产生竞争力的,在国际地位能占据排行地位的,还真的是垄断行业。目前垄断行业在目前为止,对提高国家经济实力,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改革它,同时不影响我国竞争力,社会稳定有 太大的影响,这有一个权衡的过程。拿收入来说,确实是大家反映比较大的,从原则上讲,收入 该多少,应该和个人的能力有关系,而不是所在的行业有关系。 但确实改革起来比较难,你很难发挥出来,哪些是能力带来的报酬,哪些仅仅是因为垄断地位带来的,这比较难划分。同时,垄断行业真实的收入是多少,这也很难做到。我们都知道垄断行业 获得利润一多,就尽量隐瞒成本,这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了。如 何把这个弊端解决掉,这是我们今后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把垄断行业不断进行市场化,推向市场,不断改革,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最长远的出路。(03-05 11:18) 房地产问题其实是地方利益问题 主持人:我们看到总理报告里提出住房保障政策,现在分为大约三块,一个是低收入采用廉租住房制度,二是针对中等收入人群,发展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住房,三是中高收入家庭交给市场解决。您认为这种分类,能不能解决目前中国住房保障的问题,在实施过程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阻力或者困难? 高辉清:首先,这个方向是应该肯定的,要建立和谐社会,衣食住行四个问题都得解决,因为这是人的生活最基本的四大要素,最主要的是解决住的问题,没有住的问题就没有根据地了。1、建立和谐社会,保证人的衣食住行来说,住房问题就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尤其在我们国家这个社会情况下,它不是很发达,换句话说,不是每个人靠自己力量就可以拥有房子,如果靠自己力量能获得房子,政府就管了。2、我国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转型期、磨合期会出各种各样的不规范的事情,所以政府要介入。所以,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很多大案要案,政府前段时间解决了很多大案要案。所以,老百姓的住宅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尤其涉及到建立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这是基础,如果一大批人没有住处,天天在街上逛着,这个社会基础就没有了。很多国家,比如新加坡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但有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诸侯经济国家,这有好的一面,各个地方政府能利用他的聪明才智进行经济发展,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和诸侯经济格局有关系,不利的因素是,会经常出现地方利益和全国利益有矛盾,诸侯利益和中央倾向有冲突。房地产行业是少有的矛盾突出的地方。房地产问题就是地方政府的问题,地方政府有财税问题、政绩考核问题等等,所以很难从政治高度看待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政府体制改革,政府职能机构改革、反腐倡廉角度去解决,可能是最根本,最基础性的措施。(03-05 11:22) 关闭小煤窑应坚定不移抓下去 主持人:一月份雪灾,包括学造成的电荒,有一些言论认为,中国煤矿治理,尤其小煤矿治理的后果,有人预言小煤矿治理会放松,今天我们看到总理报告里看到,依然要整顿小煤矿,整顿瓦斯爆炸事故,这些安全问题是不是也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行成本? 高辉清:由于雪灾事故,导致中国很多地方快断电,因为煤运不出来,所以要考虑放弃小煤矿。我认为这有一个中期和短期问题协调的关系。整顿煤窑使管理更规范,对生态破坏更小,这是长期利好,举一个例子,同样储量的情况下,用小煤窑去开采和用比较规范,大型企业去开发,煤的有效使用量差得很多,对环境的破坏也差得很远,这种意义上小煤窑确实要关闭,不能因为它的利益对社会造成非常大的损伤,所以关闭小煤窑应该坚定不移抓下去。短期雪灾问题导致煤炭告急,要这么看,雪灾是一个突然事件,任何国家也不能保证没有这样的事件,因为一个事件改变长期的目标也是不合适的。突然事件出现,各个解决问题就是建立应急机制,将来我们在重要物资储备方面要更加完善,不仅是数量方面,还有储备地点的布局方面,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耕地成本储备,这都是大课题,这给我们带来一个启示。而且在现有的情况下,不需要把小煤窑放宽。尽管我们有些地方处于危险境界,但还采取了应急措施,加班加点,春节也不休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不能因为小煤窑问题而影响到大局。 我们唯一要吸取教训的是把储备工作做得更好,其它不应该因为短期现象来否定自己长期的正确策略。(03-05 11:29) 机构改革大部门制需要专家队伍助力 主持人:您谈的煤窑治理问题,总理报告里也提出要积极探索,把基础能源交给大部门去管理。您认为,按照中国目前的资 源现状,这种管理方式是不是比较合适的方式? 高辉清:对政府机构改革到底怎么改超出了我的研究范围,我也不是很熟悉。总经济研究角度谈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大转型时期,它跟过去改革初期的转型不一样,当时是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改,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改,是相对比较好处理,局部性的,最后发现外围的改革都攻完了,外围的要塞都攻完了,就剩下城池了,攻城池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改革都要牵涉到其它的改革,刚才我们说经济问题都社会化了,跨部门改革都解决了,系统统筹解决要占主导地位,根据单个领域成立的部门就不能适应,解决不了他的问题,所以,你要根据这种变化,把管理部门弄成相对综合管理能力比较强的部门,这样在某一个领域,它的发展,制度制定不会出现效率不高的情况。比如说房地产问题,各个部门利益的问题,还有各个部门协调不够的问题,建设部、发改委对房地产调控意见不一致,这样自然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大部门适合经济的变化是可以采取的一种方式。(03-05 11:43) 主持人:您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如何整合部门的职责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高辉清:从我们经济转型的特点来讲,部门之间串在一起的内容比较多,交叉的内容也比较多,部门之间的设立就比较的。政府部门改革首先应该不要那么多部门。第二,把相关部门合起来的时候,可能需要综合管理人员,跨领域的管理人员。因为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各个部门去协调。第三,改革决策机制。过去很多部门是技术官僚,拍着脑袋就决定了。大部委制,很多问题是多方面问题,可能是技术部门拍脑袋策略可能就会出现以偏概全,这时候可能需要各个部委建立一支专家队伍,用外部专家和内部专家,专家和官员有一个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机制,这样就有可能使宏观调控更顺畅一些,使得经济发展更稳妥一些。包括能源方面也是这样,看起来是能源,影响的是全社会,经济、社会各个部门,还包括国际社会。这样出台一个政策,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就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决策。专家决策有一个好处,这个决策队伍可以聘其它部门的专家学者,这里面就有协调的问题,怎么划分都有交叉的地方,怎么划分都有划分不清的地方。这时候跨部门的协调也可以通过制定一个决策机制来解决,不像现在很多政策制定执行起来没有效果,没有效力。低效率就是政策迟迟决策不了。建立大部委,要提高决策的效果、效力,将来可能还需要决策评估,大部委制,这个行当里面最好有调控职能,借助科学评估,科学决策做很多文章。这样就涉及机构的设置问题,人事的定位问题,可能要做一系列的相应变化。(03-05 11:44) 世界经济秩序建立需要中国介入 主持人:总理也提出来,说中国要和全世界人民一起共同迎接风险和挑战,包括之前美国国务卿赖斯访华的时候,总理也承诺,希望能与美国共同面对金融危机。现在随着中国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世界与中国共振的频率是不是越接近呢? 高辉清:首先,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外贸、经济实体,规模都占世界前四位,对世界增长的贡献处于世界前两名,按购买力评价我们国内也处于前两名。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中国参与,这个世界可能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再加上中国对世界初级产品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中国对周边环境,包括国际事务,我们谈与经济相关的,环境、资源的影响也比较明显。这样的情况下,全世界需要中国加入其中,需要中国一起介入经济秩序建立,这是必然趋势。从现在政府的态度来看,我们要和平发展,肯定需要扮演好我们这样一个角色,既要认清国际对我们的期望,同时自己也要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两者之间综合权衡,摆好自己的位置,可能是将来我们外交政策很重要的策略。 从经济角度来说,涉及两方面,一个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金融,金融秩序问题,比如说人民币汇率问题,要和国际社会协调,既不能一味迎合国际,把自己伤害,也不能完全考虑国内的利益,而不顾国际需求。涉及到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就有技巧。另外经济上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能源问题,全世界各国都在竞争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既要坚持自己的利益,同时不能把世界资源价格抬得太高,引起市场巨大震荡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有时候油价一涨,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中国,虽然他们不对,但也引起一些担心。 从环境角度来说,我们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经济,来自于工业性污染,不像很多国家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工业性污染往往是全球污染,跟生活污染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如何和国际合作,找好自己的策略,这是我们和国际打交道时要处理好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把握得好,可以保持我们在国际上的有利地位,保持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03-05 11:45) 主持人: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步解读到此结束,感谢高老师的精彩解读,也谢谢各位网友关注,“两会”新闻看和讯,希望各位网友继续关注和讯新闻。再见! 高辉清: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再见!(03-05 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