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聚氰胺事件重创国产奶业
|
|
三聚氰胺事件重创国内奶业 产业大鳄遭巨亏 |
“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品行业形成巨大影响,蒙牛乳业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了年度亏损,亏损额约为人民币9亿元。
伊利的亏损幅度跟蒙牛不相上下。但是对伊利股份来说,其遭遇的打击还并不仅仅来源于产业层面。2008年12月15日,伊利股份从上证50指数样本股中被剔除出来。[全文] |
[信任缺失] 洋奶粉乘虚而入 |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后,多家超市奶粉专柜国外品牌占据了主要位置,很多年轻父母开始在网上直接购买进口奶粉以满足宝宝需要,大部分消费者更相信进口奶源…[全文] |
|
|
- 洋奶粉身陷食品安全
|
|
多美滋也陷结石门 洋奶粉也不可靠 |
境外媒体报道,浙江等地48名婴儿在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症状,怀疑奶粉遭到污染。 2008年11月底,美国FDA首次公布其本土生产的婴儿奶粉检测结果时,美赞臣、雀巢部分奶粉批次中发现含有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今年1月,美国FDA最新公布的一份检测报告中又显示,美赞臣有3款婴儿奶粉检出含有三聚氰胺的衍生物三聚氰酸,而雀巢则有一款婴儿奶粉检出含有三聚氰胺。 [全文] |
洋奶粉问题事件 |
2004年 美国美赞臣奶粉因阪崎氏肠杆菌奶粉超标被判为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2005年 美国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标,被迫进行大规模产品召回。 2006年 共计10万公斤同一美国品牌的3批奶粉被连续检出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被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退运处理。 2006年 美国美赞臣GENTLEASE牌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检查出含有金属颗粒,被紧急召回。 2007年 日本明治FU高蛋白较大婴儿配方奶粉,锌含量不符合标准被判为不合格商品,被要求立即下柜。 2008年 因密封不善而导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国雅培召回两批特殊配方婴儿奶粉。 2008年11月6日,澳优奶粉中,检出对婴幼儿危害极大的阪崎肠杆菌。 2008年11月26号,中央台新闻报出美赞臣公司奶粉检出三聚氰胺 2008年11月26日,美国主要品牌奶粉雀巢、雅培均验出三聚氰胺 2009年2月2日,味全幼儿成长配方奶粉和味全较大婴儿配方奶粉,被检验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 2009年2月2日,从澳大利亚产进口的百乐斯被查出致病菌阪崎肠杆菌超标。 2009年2月6日,法国达能旗下的多美滋奶粉被怀疑遭受三聚氰胺污染。 [全文] | | |
- 中国乳业如何走出奶业危机
|
|
中国乳业如何走出奶业危机 |
“重市场、轻牧场”型的过快扩张、对散奶资源的过度依赖、“堵漏”式的安全标准,尤其是企业诚信的缺失……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众多深层次问题。 乳制品行业只有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发展模式、供应链、质量标准等领域实现全面转型,度过危机才有可能。 [全文] |
[信任缺失] 洋奶粉乘虚而入 |
国外的食品添加物标准大都采用“包含法”,只允许其中含有某些添加物,且规定了明确的含量。而我国的标准是“排除法”,明确的是不允许出现的添加物。而随着新的化学添加物的不断涌现,杜绝了三聚氰胺,没准还有“四聚氰胺”,漏洞只能是越堵越多。[全文] | | | |
|
美国 |
隶属于美国卫生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是管理食品添加剂的负责机构,1938年实施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赋予了FDA管理食品、食品成分的权利。1958年通过的FD&C食品添加剂补充法案要求食品添加剂在上市前必须通过FDA审批,同时需要生产者提供资料证实其使用安全性。[详细] |
欧盟 |
欧盟有专门机构和专项法规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欧委会健康和消费者保护总理事会(DG SANGO)负责欧盟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主要负责受理食品添加剂申请列入准许使用名单的申请审批。[详细] |
日本 |
在日本,按照目前的使用习惯和管理要求,食品添加剂被划分为四种,即指定添加剂、即存添加剂、天然香精和一般添加剂。指定添加剂是指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合成添加剂,必须按一定程序审批后,才能使用。[详细]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奥新食品标准局很少制定本地区的添加剂规格标准,而是大多引用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权威标准,例如JECFA或者FCC等。如果上述标准中没有该添加剂的规定,则要求必须符合英国药典、美国药典、国际药典、美国联邦法规、日本添加剂标准等10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标准规定。[详细] |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CFAC)是CAC的一个分委员会,主要负责与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有关的法规标准制定工作。[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