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地方财政危机已崭露头角,2012年,在房市严厉调控及巨量保障房任务之下,尚未摆脱“土地财政”的部分地方政府财力更将逼近枯竭,名义破产绝非危言耸听。中央与地方财权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分配格局重构已势在必行。是重回上世纪80年代“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老套路,还是事权与财权合理搭配? 当然,比地方政府财政危机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以地方政府作为融资主体和经济发展主体的角色定位与市场化改革的冲突。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自秦汉以来数千年的中央地方博弈将永不停止。 [微博热议][相关专题:聚焦地方财政赤字][国务院批准浙江等4地自行发债]
现在公众抨击地方政府职能扭曲、行为短期化、土地财政化。所有这些问题,将板子打在分税制上,那是打错了地方,因为省以下并没有进入分税制状态!恰恰由于弊病丛生的分成制、包干制还在省以下财税体制内运行,才会产生公众和舆论所诟病种种源于体制改革不到位而滋生的问题。[详细]
政府主导有两个重要含义:一方面是政府掌握了太大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另一方面是发展服从于各级政府的政绩目标。“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体制,它有两种发展前途:一种是政府在市场成熟起来以后逐步从微观经济领域退出,去做它应该做的事情。这会迎来更加开放自由、富有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另一种是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管控和市场的干预,这可能会变成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详细]
从前8月京沪广深以及其他7个重点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情况来看,11个城市中,大半数土地出让金收入都较去年同期出现了明显下跌,跌幅最多的达四成。[详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表示,目前中国有接近20%的市级地方政府负债率超过100%。但他同时表示,负债率超过100%未必就一定会出事。[详细]
考虑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后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2012年后逐步增大。[详细]
今明两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详细]
10月份全国完成财政收入9188.34亿元,同比增长16.9%,;前10个月全国累计完成财政收入90851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8.3万亿元的总值。[详细]
按照预算,今年全国财政安排的支出为100220亿元,前十个月全国财政完成支出77559.6亿元,要完成全年预算,最后两个月全国财政还需要支出22660.4亿元。[详细]
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廖晓军表示,今年全国财政收入会超额完成预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会有一定数额的超收。[详细]
突击花钱的现象,一是因为政府要浪费性地突击花掉预算内本来可以省下来的钱,另一个原因,是要突击花掉超预算收入的,其实也是属于预算外收入的钱。[详细]
地方政府债券可以解决地方债务阳光化的问题,却无法解地方政府融资之渴。4省市自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解决当前地方财力不足、规范地方债务的重要尝试,然而地方债券偿债能力仍需要赋予地方政府更大财权。刘国艳认为,这仍需要进一步推动分税制的改革,即需要财权的下放和事权的上收。[详细]
“虽然根据审计署最新公布的数据,10万亿左右的地方债务确实给当前的经济造成了威胁,但那已经是过去几年积攒下的风险,现在的现金流并没有因此受到威胁。”从长远来看,不能排除地方债务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更大的系统性影响的可能。如果未来地方政府不进行土地金融财政的改革,那么地方债务问题将一直存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将是很大的威胁。[详细]
目前试点的自发地方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债,需受益于财政体系的重塑。殊不知,目前市场热捧地方债主要是基于金融压抑和有效储蓄紧俏下的权宜之举。一则当前实体经济和房市都趋向疲弱,而金融脱媒现象严峻;一则人口老龄化下储蓄率趋降是长期趋势,加之当前收入分配体系过度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致使财政存款成为了银行争取巨额存款的主要来源之一。[详细]
众所周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是政府开支和举债太大,而财富生产部门日渐萎缩。在此背景下,财政部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市场条件远远不够充足的条件下,仍然允许四省市自行发债,不能不说有过于仓促之嫌;而从地方债务已达10万多亿的情况下,依然允许四省市自行发债,不能不说是饮鸩止渴之举。[详细]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将于2011年11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新施行的全国范围内的资源税改革中,油气资源税税率较试点时有大幅提升,煤炭、稀土资源税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仍使用从量定额计征的方式。[详细]
以提高税负为中心的资源税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丰富地方的财政困难,增加这些地方一定的可支配财力,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财权、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现实,资源税改革无法取代财政体制改革。资源税占税收总收入比例较小,即使是税负提高,也不能指望靠资源税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财力分配格局。[详细]
目前试点的自发地方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债,需受益于财政体系的重塑。殊不知,目前市场热捧地方债主要是基于金融压抑和有效储蓄紧俏下的权宜之举。一则当前实体经济和房市都趋向疲弱,而金融脱媒现象严峻;一则人口老龄化下储蓄率趋降是长期趋势,加之当前收入分配体系过度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致使财政存款成为了银行争取巨额存款的主要来源之一。[详细]
目前房产税的全面铺开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广州市人大代表邹榛夫就认为,目前各地的征税系统还存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问题,还不足以应对全面铺开后的局面,全面铺开的可能性不大。贾康也指出,目前房产税最重要的任务,还不是筹集财政收入,而是要调节经济和社会生活。 [详细]
目前仅部分行业个别地方进行试点,并且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仍留在地方,暂时影响不大。但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想要推广到全国,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问题是个绕不过的槛。[详细]
2008年底以来,地方融资平台中,县级平台占据70%,而一半以上投入公路等基建项目事实提示人们,县级财政是分税制的最大输家,而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可能是现有分税制改革中最有可能的突破口。[详细]
中国走到现在,公共部门以债务率水平为关键指标的债务总量,总体上讲是在安全区。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地说,中国现在相关的财税制度方面,省以下地方政府的分税制迟迟未能成形,这个事情不宜再久拖。[详细]
分税制带来的并非只有正面效应,最突出问题是基层财政困难。一段顺口溜这样概括央地收入格局:“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级财政满满当当,市级财政紧紧张张,县乡财政哭爹喊娘。”[详细]
正是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的不匹配、合法的融资渠道少之又少,导致地方融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而要想改变这种现实,更是需要从机制、体制上下手,使地方政府融资在满足发展需要的同时,得到持续有效的约束和控制。 [详细]
可支配财力不足造成地方政府难以为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配套资金,而在市场融资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资本金又严重不足。利用地方融资平台、土地财政和打捆贷款的融资模式应运而生,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细]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单一,风险集中度高。银行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占整个银行业贷款比重偏高,对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形成显著的潜在压力,未来可能传递成金融风险。[详细]
经济分权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倒U形曲线特征,在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分权有利于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但是分权程度超过一定水平后,反而会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到抑制作用。[详细]
1978-1993年税制改革 |
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 |
2001年以来税制完善 | ||
·1978-1982年的涉外税制改革 ·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方案 ·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 改革后形成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复合税制,共37个税种,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和行为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涉外税、农业税等七大类。 |
·全面改革流转税 ·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 ·统一个人所得税 ·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 改革之后的我国税制,税种设置由原来的37个减少为23个,初步实现了税制的简化、规范和高效统一。 |
·“费改税”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 ·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零星税种改革 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税种设置进一步减少为18个,税制更加规范和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