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微博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随着中小企业危机和民间高利贷风暴的汹涌来袭,类似上世纪90年代的“国退民进”大环境已逐渐成型。逢此关口,中国当自我“拷问”:是要真市场化还是假市场化?要自由经济还是权贵资本主义?在外需锐减、内需羸弱的形势下,究竟是要死保国企还是扶一把民企?所谓“长子多骄纵”,中国真正离不开的,是如涌泉般润泽经济的天量民企。然而,行业垄断一日不除,“玻璃门”一日不破,金融管制一日不放开,民企绝难真正抬头。悬空多年的非公经济36条,再不狠狠落地,只怕就晚了。[微博热议][相关专题:温州企业主跑路潮][企业家精神何在]

拯救民企:事关国运的大抉择

民企陷边缘化尴尬:实际地位与巨大贡献严重不匹配

  过去30多年的经济数据清楚地显示,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大多来自市场经济成分,比如私有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济、消费者贡献等,而非国家干预层面,比如地方政府、国有垄断企业等。然后,与国企相比,民企却仍然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此外,政策、行政对市场的吸利性干扰,也给民企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详细]

“中国号”列车以民企为擎:一乱则很可能全盘皆输

  如果增长方式不转型,那么中国经济很可能遭遇大麻烦,尤以民企为甚。目前民企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60%,企业数量占全国70%以上,解决了85%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农村转移就业。民企乱,则必会激起社会不稳定因素。某种程度上,是国有资本一家独大,还是更多地重视富有活力的民营资本,是市场经济地位能否巩固、国家能否兴旺的重要衡量标准。[详细]

“三荒两高一难”压顶 民企生存形势恶劣

  • 用工荒

    [用工荒]刘易斯拐点悄然来临 民企用工荒成常态

      “大量招募35至50岁识字工人。”日前,世界500强企业伟创立公司在深圳贴出了如此低条件的招工广告,让用工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更严峻的事实是,支撑沿海经济粗放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确认了中国已经越过了从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的“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详细]

  • 电荒

    [用电荒]中国式电荒再度来袭 17省市或拉闸限电

        中国作为能源消耗的大国,“电荒”每年夏季都会如期而至。虽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近年不断被开发利用,仍无法在短期解决“电荒”出现的尴尬局面。持续的“电荒”导致部分地区企业与居民承受“拉闸限电”的压力。据电监会预测,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兰州等17个省市,面临着新一轮拉闸限电的可能。[详细]

  • 订单荒

    [订单荒]外贸订单波动加剧 多个行业陷停工困境

        近期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部分产业特别是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仍面临订单量减少、订单波动加剧、短单小单比例持续上升的困难局面。从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低端产能从中国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沿海地带加速转移的趋势比较明显。[详细]

  • 成本

    [成本高]成本急剧上升成民企发展主要“拦路虎”

        调查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民营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分别是“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明显高于资金紧张、不正当竞争、国内需求不足、出口需求不足等其他选项。从人工成本的情况来看,调查显示,认为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上升”的民营企业家占98.6%。[详细]

  • 税负高

    [税负高]超8成民营企业家诉苦称税负过重难承受

        对于当前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有超过8成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很重”或“较重”,15.6%认为“一般”,仅0.5%认为“较轻”。在高税负之外,各种形式的费用也是民企的沉重负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曾表示,就中国企业来说,仅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就达到40%以上,很少有其他国家的企业会有这么沉重的税收负担。[详细]

  • 融资难

    [融资难]近9成中小企无法拿贷款 营商环境仍恶化

        全国工商联对17个省中小企业在2011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进行的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较2008年还在持续恶化,低资源、低人工、低环境成本的时代已经结束,高生产成本时代到来,利润空间越来越薄。9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微型企业的融资状态更为窘迫。[详细]

温州企业主为什么出逃

  • 资金

    资金短缺 债务缠身

      当前中小企业由于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特别是融资困难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浙江,有很多中小企业都因资金紧张而濒临倒闭。台州市经委副主任金永定向记者描述这些企业当前的现状:“他们相当难,至于能挺到什么时候,就要看政策的底线到什么程度。”周德文是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他认为:“如果资金短缺或者资金链断裂,会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详细]

  • 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链频频断裂

        继民营经济重镇温州频频出现企业老板“跑路”后,同属浙江的衢州也发生“跑路”事件。“这些‘跑路’的企业主几乎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温州工业园区一分管经济官员解释称,一些企业主还涉及个人赌博,还有一些企业主放弃了主业,办担保公司,专放高利贷,现在银根紧缩,房地产不景气,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被迫“跑路”。[详细]

  • 担保

    涉非法担保受牵连

         调查发现,7月底失踪的温州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老板王和霞,已证实以担保公司名义从事高利贷业务。据龙湾区鞋业行业协会8月1日发放的一份《内部通报》称,王和霞“失踪”的原因是“涉足一家非法担保公司”,后因担保公司“倒闭”而受牵累。而今年4月份倒闭的温州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也涉嫌非法担保业务。[详细]

  • 中小企亏损

    成本高 利润率不足3%

        数据显示,1-7月份,在31万户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户数为4万户,亏损面为12.7%,各月亏损面总体变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亏损程度却在逐月加重: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由1-2月的22.2%上升至1-6月的41.6%,1-7月又进一步升至46.9%。有调研显示,目前有60%-70%的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详细]

利率双轨制:压垮民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 民企

    民企资金饥渴 纷纷求助高利贷

        一方是7%左右的商业银行指导利率水平,另一方却是高达20%以上的“委托贷款”利率;而据了解,民间借贷市场上利率更是高得惊人。[详细]

  • 利率双轨制

    利率双轨制毒害金融市场生态

        真正毒害金融生态的,是利率价格的双轨制。政府根本不承认有第二种价格——计划内的存贷款利率是央行规定的3.5%和6.56%,计划外的是高利贷。[详细]

  • 负利率

    长期负利率令民营资本无处循逃

        在中国,一直未能实现银行利率的市场化操作,浮动利率制度也只徒有虚名,这使得资金的流动无法准确反映资金价值和供需关系。[详细]

  • 民企

    产业空心因民企被逼不务正业

        多重因素叠加,形成做实业的高成本,使大量民资流离实体经济,涌向民间信贷市场“炒钱”,出现民间借贷市场的“高利贷化”,造成金融“堰塞湖”。[详细]

体制尴尬与公权傲慢:民企难兴的真正罪魁

  • 政府权力

    政府权力正不断延伸 “剥夺”民企种种权利

        当前市场环境严重制约了民企成长。许多例子表明,政府权力正不断延伸,此举剥夺了民企很多的权利。民企的生存环境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发生,之后又反过来出现各种责怪民企的声音。比如对逃跑的温州民企老板的指责,为什么不首先检讨自己的政策,不检讨这些年来民企生存环境、制度的变化?[详细]

  • 市场失灵

    行政管制使市场失灵 最终导致民企“弱智”

        民营企业不用天天教育如何转型,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如何做实业,这些事情市场都能解决。市场失灵,企业就弱智。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如果把民企管成了弱智,如何再去扶贫和帮教?就像浙江一些民企,为什么会追求空洞化、金融化,最后败走海外?政府要检讨自己的问题。[详细]

  • 层层审批

    层层审批、处处“揩油”令民企苦不堪言

        数年前一项针对8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显示,从注册一家公司到开业平均所必经的审批量,加拿大最少,只需两天,中国内地则需走7道关,111天。在一个放水养鱼的市场里,处在不平等竞争地位的民企或可赢得一些喘息之机。而在一个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市场里,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税费摊派就足以让民企喘不过气来,能坚持两年已是奇迹,还能指望什么百年品牌?[详细]

  • 垄断

    残酷环境源于地位尴尬 垄断破坏市场法则

        民企与国企规模、效益落差的持续扩大,对于任何一个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国家而言,均是不正常的。在这种民企弱化、国企强化的反常背后,隐藏着政府主导经济的权力膨胀。而这种权力膨胀,投射在不同市场参与主体上,往往构成对民企和国企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详细]

  • 民企改革

    中国民企绝大多数死于体制博弈而非市场竞争

        和西方民企相比中国民企最大的悲剧在于研究商业竞争上所花时间较少,多数时间都花在研究社会体制上。一百年来中国民企经历了大概四种社会制度变迁,每一次社会制度变迁,都导致企业家刚富起来,立刻就什么都没了。无论是官督民办、海归创业还是草根创业、体制内书生创业,还是小商贩,都要面临市场博弈和体制博弈这两件事,最终绝大多数都死于体制博弈。[详细]

  • 民企

    “二次土改”魅影初现 民企司法风险极高

        近年来,由于地方公权力仇富灭富、打黑扩大化、财富权力化转移、经济行为政治化等因素,民企面临着极高的司法风险。很多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积累成长起来的实力型民营企业,在行政导向、国有经济和司法权力的多重挤压下,纷纷破产和倒闭。一些企业家纷纷被冠以“参与黑社会”罪名,财富资源以司法权干预的方式被重新分配。[详细]

解放民企大行动:断行政之手 开自由之门

  • 民企国民

    摈弃“长子论” 赋予民企国民待遇

        与国企相比,中小型为主的民营企业至今仍受到不平等待遇。它们像大国企一样向国家纳税,同时却很难从国有银行正常融资,平等享受纳税人的国民待遇。[详细]

  • 个体经济

    告别行政挤压 还个体经济以自由

        急功近利的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设限、寻租,使它们背上额外负担。在市场和行政双重挤压下,在缺乏必要经济自主权力的情况下,一些民企走上邪路。[详细]

  • 民间资本

    破除玻璃门、弹簧门障碍 非禁即入

        民间资本依然不同程度遭遇“玻璃门”现象,在“国进民退”以及外资竞争压力下,多数民企只能被迫从事低端制造业,但这种低技术制造业极其脆弱。[详细]

  • 税负

    民企税负或为全球之最 大减税必行

        中小企除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外,还需缴纳房产税等等,实际综合税负已经超过30%。财政收入增幅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减税空间明显已具备。[详细]

  • 高利贷

    放开金融垄断 尊重资本自由流动

        民间借贷,按法规是非法的,打击了30年,越打越火,越打借贷利息越高。究其根源,其高效率和低门槛能满足社会需求,银行无法替代。[详细]

  • 民企

    保障物权 警惕强权掠夺民企财富

        随着公权力介入经济,民营企业家构成了和公权力经济的竞争关系,结果必然是民营经济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产生公权力掠夺民营经济的行为。[详细]

历史契机再现:“国退民进”吹响新一轮集结号

  • 国进民退

    改革倒车:国进民退卷土重来 大量民企被“绞杀”

        在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下,国内实体经济领域出现国富民穷、国进民退、国强民弱现象,并有加剧之势,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苦乐不均”状况发人深思,令人担忧。相关人士认为,国企垄断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其严重性和紧迫性甚至超过了融资难等其它问题。[详细]

  • 市场公平

    契机重显:越是危机来临 越须大刀阔斧治“痼疾”

        国进民退产生的最大恶果就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受到打击,市场经济规则受到破坏。国企强势扩张,让民企信心丧失。国内社会公正和市场公平缺失,导致对民营企业的“双向绞杀”。政府要从产业政策、法律法制等市场规则制订和执行上,做到平等、公正,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平等享受国民待遇。[详细]

  • 国资垄断

    智囊呼声:夏斌吁政府拿出战略勇气打破国资垄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表示,要稳定增长,靠计划经济是计划不出来的,必须开放市场,依靠市场的激烈竞争,打破国有资本的垄断。“我认为应该拿出战略勇气国退民进,中国的各行各业,我们算出他们的绝对与相对控股的比例,多余的股份逐步向市场销售,慢慢卖给老百姓。”[详细]

  • 民企

    以史为鉴:国进民退从不是福音 天量民企支撑中国

        清末以来,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场“国进民退”,结果第一场引爆了辛亥革命,第二场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第三场将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历史已经证明:“国进民退”没有可持续性,逐步推行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重点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民营企业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动力之舱、活力之源。[详细]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