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石从2011年1月因游学而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后,郁亮开始从幕后被推向前台,承担起更多使命。但王石在哈佛的游学计划尚未过半,万科却在房地产调控的外部压力下接连出现高管离职、产品质量等诸多危机。
一时间,关于万科庸俗化的声音四起。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和股东利益最大化开始给万科带来一系列负面冲击,万科这个行业标杆所承载的理想主义色彩正在褪去,开始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 [热议] 策划:当偶像级王石遇上婚变
高管纷纷离职被万科总裁郁亮定义为“中年危机”。对于已跨入千亿时代、亟须大量人才的万科而言,如何解决好公司高管面临的“中年危机”,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万科自2010年迈入千亿门槛以来,发展速度不减,王石也担心万科发展太快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一位熟悉万科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万科的上上下下,包括高管在内工作压力非常大。”[详细]
号称不拿“地王”的万科一向以稳健发展著称,不捂盘、不囤地是万科的口号,工厂化生产和快速开发是万科的制胜绝招。万科的资产负债率低于70%维系了10年之久,但在2010年底突破70%,达到74.68%。与此同时,万科的资产周转率出现下滑,与资产负债率呈反向运动。[详细]
做大资产要的是钱,显然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是增加销售回笼资金。万科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081.6亿元,比2009年增加70.5%,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达到881.2亿元,增加53%。销售额的大幅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公司账面现金,万科2010年末比年初账面货币资金增加了64.41%,达到了378.17亿元,增加了148.15亿元。 [详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原本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万科正在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按照李宗苗的观察和说法,“现在想在万科寻找有激情的人,却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官僚。万科已经缺少以往的精英意识,走向庸俗化,成为了一家代工企业。”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下,万科在标准化的规模扩张惯性和模式下难以抽身。[详细]
质量和规模,哪个应该摆在最前面?这是万科一直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对于同行的挑战,郁亮则暗示万科也不会轻易让出行业老大的位置,公司加快周转率的思路不会变,而降低毛利率也要提升周转率,这是万科多年来规模快速扩张的利器。不过近两年万科个别项目的质量受到公众质疑,万科被指责只重规模不重质量。[详细]
万科董秘谭华杰等多次强调“质量是万科经久不衰的概念。”发布会上,总裁郁亮罕见地站到了前台,面对媒体的发问,郁亮表示“假如不合格将全部更换并赔偿损失”、“不反对第三方检测”等。郁亮同时期望公众理解。万科每年推出数万套装修房,不可能做到完全地毫无差错,换句话说,媒体或公众不应该把万科的任何小瑕疵放大。[详细]
当初宣称“每平方米送3000元精装修”的深圳万科第五园六期出现了大面积发霉、墙面涂料脱落等装修问题,有业主拆开装修材料一看:衣柜、鞋柜等竟然是“纸”做的。这所谓的3000元一平米的精装修就是一些发霉的墙面、有毒的地板和用纸做成的衣柜、鞋柜。网民惊呼万科纸房子我们伤不起啊![详细]
5月14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称,万科斥资10.79亿港元收购香港南联地产73.9%股权。这惹来市场多方揣测:其中最为人关注的是,万科将南联作为商用物业发展的平台,未来将为南联注入包括商场及写字楼等在内的万科商业物业资产,为万科大举进入商业地产铺路。尽管郁亮的想法引来王石的极大反弹,但在大势所趋的急切与需谨慎介入的尝试下,王石和郁亮还是达成了相互妥协。[详细]
但从万科的实际行动看,王石与郁亮各自退让了一步,王石答应“可以做商业地产”,郁亮答应“先只做住宅配套的持有物业”。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失去了偶像的万科,一个不再是王石一个人的万科。也许,又是一个新的万科。从此,我们需要重新打量万科的一举一动,它的努力与辛酸。[详细]
从尝试多元化,到坚决做减法,王石带领的万科方向简单鲜明:定位于住宅,定位于中档的住宅,定位于适合城市白领的中档住宅。对于商业地产,王石一直是心存芥蒂的。早年万科开发东源大厦曾遭遇惨败,在200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王石与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甚至还吵了一架。[详细]
“事实上,万科过去也不可能不做商业地产,因为我们开发的几乎每一个住宅项目,都有一定规模的商业配套。”万科董秘谭华杰回应理财周报记者。只是,原来的配套通常交由其他地产商来运作。无疑,现在发生了变化,商业地产已成趋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