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评论】
|
|
中央层面担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会造成农民大量失地,因此国务院方面一直未对土地流转有过明确表态;另一方面,若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流转,势必破坏地方政府垄断土地的平台,各地反对声音比较强烈。[详细]
长期以来的征地矛盾核心所在就是征地补偿标准的“缺失”,现行标准已不能完全体现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因而激发社会矛盾。而“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这一基本征地补偿思路一直未变。[详细]
由于土地产权不清导致土地流转中政府过度介入现象日趋严重,普遍的“代民做主”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原因。 明晰产权关系,可从根本上阻断侵蚀农民土地利益的制度根源。[详细]
政策 |
成绩 |
全国取消农民农业税 |
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延续2600年的按地亩向农民征税的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详细] |
实行农业生产补贴 |
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四补贴”的支出达1406亿。[详细] |
推农产品市场化改革 |
2004年国家全部放开粮食购销,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了市场化运行轨道。[详细] |
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2003年国家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2008年这项改革推向全国。[详细] |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2011年中央水利投资首次破千亿。[详细] |
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短短几年时间,基本建立起覆盖数亿农民的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制度。[详细] |
清除不合理政策和限制 |
2006年国务院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文件,对做好农民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详细] |
时间 |
中央“一号文件”内容 |
2012年2月1日 |
《关於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发布,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以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详细] |
2011年1月29日 |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等。[详细] |
2010年1月31日 |
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一号文件全文约12000字,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详细] |
2009年2月1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意见》共分5部分,约11000字。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详细] |
2008年1月30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意见》共分8部分,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详细] |
2007年1月29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详细] |
2006年2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 “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 “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详细] |
2005年1月30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 “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详细] |
2004年1月 |
中央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 “一号文件”。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详细] |
1986年1月1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 “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详细] |
1985年1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 “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详细] |
1984年1月1日 |
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 “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详细] |
1983年1月 |
第二个中央 “一号文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详细] |
1982年1月1日 |
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 “三农”问题的 “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 “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 “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