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上一轮大部制改革大刀阔斧地实施多个部门的整合,本轮改革进行“手术”的仅有少数部委,更多的则是着眼于部委职能“微调”。包括民政部扩大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权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整合,成立市场秩序监管部门。[详细][问达:大部制机构改革方案是什么]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必须同时对政府的职能进行精简和转换,切实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的审批事项,从而使政府部门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相关议题备受广泛的关注。[详细][看点:大部制改革谁获益][微博热议]
发改委的审批速度可以调控短期宏观经济运行之势,而财政部并没有多少手段。财政部的势仅仅是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的则是中国预算体系执行上的不协调。发改委坐拥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控制权以及重大项目的审批权,但却没有足够的财权。政府的财源走的是预算通道,财权掌握在财政部(拟定预算计划)和人大(审议并通过预算计划)手里。[详细]
政府权力的制衡,应是未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政府的权力是什么?首先是财权。不动财权,什么改革都是空的。所以从财税体制改革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这应该是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是核心中的核心。我当时提出,不是要取消发改委,而是要升格“发改委”,改成“政改委”。也就是说让发改委把财权还给财政部,还给国务院其他大部。[详细]
以中国当下的改革形势而言,部门利益的藩篱和官员维护手中权力的诱惑,比上世纪90年代要严重得多。改革的主要障碍,已不是意识形态,而是既得利益。要真心推动改革,就必须承认“屁股决定脑袋”这个朴素的道理,设立利益相对中立的“国家改革委员会”来实施下一步的改革顶层设计。[详细]
有些部门合并到一起了,但是关系没有理顺,职能也没有转变和整合。比如交通运输部,原来把民航总局、邮政总局和交通部合并在一起了,原班人马直接加入,甚至连办公地点都不在一块。合在一起的部门,也就是原来两个人的办公室增加到三四个人一起工作。该干哪些事,还是各自为政,没有体现大部门制的基本目的。[详细]
所谓的大部门制是针对小部门制而言的,小部门分工很细,职能很全,管的都是行业里面的具体事务。我们所谓的大部门制,就是要体现综合事务,综合协调,综合管理,综合服务。现在看来,这一点我们是缺失的。[详细]
再一个就是,在权力的划分配置和制约方面,也还不够。我们过去经常说,我们的政府机构权力过大。随便一个部门就有这样的权力,形成权力的“巨无霸”,决策和执行做得不好了还可以自己监督,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详细]
应该将政府视为一个特殊的企业。这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是要求政府运作要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可以节省公共开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第二是强调政府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政府产品是一般企业不能生产或不允许生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品。[详细]
从2003年到2013年,大部制改革从中央开始到地方已经有10年了,但除了一些机构的整合之外,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这主要是由于改革者所强调的是行政体制的内部改革,即权力在官僚机构之间的重新调整,而没有考虑到从行政体制到社会的分权。[详细]
第一次: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
第三次: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第四次: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第五次: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第六次:2008年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策划制作 和讯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