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车险的理想国(一):千亿“地下”手续费何以阳光化

2019-04-03 19:24:43 和讯名家 

  撰文:燕梳志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5%。

  2月车险保费增速。同期,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8%。

  根据《今日保》掌握的一组数据,1287亿元的2月车险保费中,业务及管理费达到4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同期,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减少百亿元,但两者合计的720亿元同比增速达8%,超过车险5%的保费增速。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超过车险保费,及同比多支出近50亿元的现实背后,是车险承保亏损11亿元。去年同期为承保盈利3亿元。

  这一组数字意味很多,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报行合一”中固然出现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的大幅下滑,但也带来了业务及管理费更为凶猛的增幅。

  事实是,市场并不太平,“违规套费”依然“猖獗”,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报行合一后,眼花缭乱的费用腾挪多异端,“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理想国中,有一根本点:车险“费用”的总量是多少,其中监管认可之费用空间是多少,“违规套费”总量又是多少?

  进而推测,一旦市场化改革一捅到底,前端费率和后端手续费全部放开,将会带来哪些剧烈的变化?行业是否能够承压?险企能够承受的底线是什么?又需几年才能从“大乱”真正实现“大治”?

  是故,《今日保》启幕《车险的理想国》系列文章,旨在通过报行合一后行业给予的额外利益的预测数据,协助行业预测车险潜在数据、客观公正地反映行业事实,与业内各位同仁一同探讨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未竟之路。

  第一期:车险手续费盘子到底有多大?

  

  监管认可的车险手续费盘子有多大:800亿

  车险改革的一大初衷就是打掉冗杂、冗长的多余手续费。或者说令车险价格透明化,消除车险价格方面的诸多不公之处,返利消费者。

  那么问题的核心就是,车险的手续费空间到底有多少,这包括监管认可的,和不认可的,即合同外的利益、小账等。

  下面,《今日保》以2018年车险数据作为测算基础,尝试揭开谜底。

  2018年,全国车险保费收入7834亿元,其中交强险保费2034亿元,商业险保费5800亿元。

  监管规定的年度行业车险手续费上限规模到底有多大?

  众所周知,无论新车还是旧车,4%交强险手续费上限“雷打不动”,相对简单,不必赘述。

  商业险则相对复杂。按照“报行合一”的监管规定,根据各家主体车险市场份额大小,分成四档,每档手续费上限各自不同。

  具体来说:

  第一档人保(33.01%)、平安(21.05%)、太保(9.98%)“老三家”新车上限25%,旧车20%;

  第二档国寿财险(5.88%)新车上限26%,旧车21%;

  第三档阳光(3.08%)、中华(3.59%)、大地(3.61%)、天安(1.28%)、天平(2.06%)5家主体新车上限27%,旧车22%;

  第四档其他中小主体(16.46%)上限30%,旧车上限为25%-28%。

  按照上述各家财险主体市场份额权重和手续费监管上限,可以推测出行业系统“名义”跟单手续费上限为26.15%,旧车为21.64%。

  按此测算,2018年度监管部门“认可”的手续费上限,也就是行业的车险业务获取成本:交强险上限约81亿元;商业险新车为349亿元,旧车为367亿元;监管部门“认可”的全行业手续费上限总计为797亿元。

  

  真实的车险“费用补贴”和“违规套费”规模几何?

  迫于“报行合一”的手续费监管上限规定,各经营主体纵然在名义上锁定系统跟单手续费,但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其也是“阴奉阳违”,每轮行业自律坚持10-15天的现实即是佐证。

  理论上,各家主体投放的市场真实费用是固定的。如果能够得到各家主体的真实市场费用,我们就可以统计出全行业真实的手续费支出。

  事实上,在现有资源约束下难达目的。如不同地区不同险企不同阶段投放的费用政策皆不同,对不同车型的费用政策亦不同。此外,是否为新车,以及各类车型的出险次数不同,对应之投放费用也不同。

  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市场主流行情、以保费密度较大地区的相关参数进行测算。

  基于多种形式的详细基层调研,为匡出全行业额外给予的超过监管规定的手续费支出,我们特提出以下事实、判断与假定:

  一个事实

  2018年,家用车保费占机动车保费收入的65%,30万元以下家用车保费占家用车保费收入的80%,30万元以下家用车新车占家用车保费收入的23%。

  一个判断

  按照2018年各家主体车险市场份额权重和手续费监管上限,可以推测出行业系统“名义”跟单手续费上限为26.15%,旧车为21.65%。

  三个假定

  假定One:30万元以下家用车,新车手续费以双50%为基准,旧车以双40%为参数。

  从市场来看,车价在30万元以下的家用车,新车一般在双45%-65%左右,平均约双50%。家用车旧车根据出险次数不同,手续费也不同,大致在35%-45%之间,平均约双40%。

  假定Two:“报行合一”假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

  考虑到2018年8月1日才执行实施“报行合一”的手续费管控政策,之前各家商业险系统跟单手续费不一。本文假定“报行合一”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以此测算年度套费情况,以便预测2019年手续费支出情况。

  假定Three:全年开展四轮自律,每轮自律有效期维持15天,全年自律实质有效期两个月。

  若“报行合一”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自律,成效维持15天,全年自律监管实质有效期为两个月,额外支付超过监管规定的手续费共计时长为10个月,最终实际投放费用按照假定“报行合一”无任何成效预测的额外支付费用的六分之五测算。

  如果按照以上判断参数和假定条件测算,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2018年,在监管规定的系统跟单手续费外,还需要给予投保人约定外的额外利益915亿元,其中交强险需要支付额外利益422亿元,商业险需要支付额外利益493亿元,占车险总保费7834亿元的11.7%。

  加上监管认可的系统跟单费用797亿元(10.2%),这样市场上实际投放费用为1712亿元,占车险总保费的21.9%。

  结果:915亿元的“地下”实际手续费支出是通过经营数据造假、虚列费用、虚假理赔等“违规套费”途径变现。

  2019年,若保守估计保费增速为5%--8%,市场份额、业务结构与2018年一致的情况下,预计在监管规定的系统跟单手续费外,需要给予投保人约定外的额外利益最高可达988亿元,全行业车险实际投放费用为1848亿元。

  可见,行业经营数据造假、“违规套费”的规模有多大。

  

  喧嚣的手续费大战:“费用补贴”匿于30万元以下家用车

  大部分财险市场经营主体将车险分为:家用自用车、非家用车两大部分。

  其中非家用车主要以2吨以上营运性货车(普通货车、半挂牵引车、挂车)为主,还有一部分是出租车、城市公家、2吨以下货车、公路客运、特种车、出租租赁车等。

  下面,燕梳志逐一分析之。

  One:非家用车手续费有一定费用结余

  据《今日保》调研了解,非营业客车(10座以上)、 公路客运、2吨以上非营业货车、特种车和出租租赁5类业务在现有“报行合一”政策下,系统跟单费用有结余;

  2吨以下货车和城市公交2类车型系统跟单费用不足;

  保费占据“最大头”的2吨以上营运性货车(普通货车、半挂牵引车、挂车)虽然新车系统跟单费用不够,但旧车是有结余的,整体来看2吨以上营运性货车整体上系统跟单费用和实际费用投放是持平的,甚至略有结余。

  Two: 30万元以上的家用车系统跟单手续费和实际投放费用基本持平

  家用车,兵家必争之地,原因相对赔付率较低。是故,也导致了其获取成本较高、竞争较激烈。

  根据车价不同,大多数市场经营主体按照汽车价格投放不同的费用政策。

  有公司将费用政策按照汽车价格15万元以下、15万元-25万元、25万元以上划分为三档费用政策。

  也有部分主体以25万元为临界值,划分为25万元以下和25万元以上两档费用政策。

  更多的市场主体还是以30万元为临界值,划分为30万元以下和30万元以上两档费用政策。

  以30万元为临界值划分费用的原因:车价30万元以上的中高档车主要以合资和进口汽车为主,且零整比较高、配件价格较贵,导致此类业务的赔付率相对较高。另外,这样划分也相对简单,便于业务员熟记和销售。

  根据《今日保》掌握的情况看:30万元以上的新车和不含车损的费用会高于系统跟单手续费,但旧车实际投放手续费一般低于系统跟单,统筹对比系统跟单手续费和实际投放费用基本持平。

  Three: 30万元以下中低档家用车是险企“费用补贴”和“违规套费”的集中地。

  如果说家用车是车险领域优质业务,那么30万元以下的家用车新车为优质业务中的“优质业务”。 这一点,市场已给出答案,拥有着最高的手续费返还比例。

  为何30万元以下的家用车为车险优质业务?车价30万元以下的汽车,多是中低档国产车或合资车,零整比不高,零配件亦相对便宜,赔付率相对较低。

  新车相对旧车,保费充足度更高,致使赔付率比旧车更低。有大型险企负责车险的相关人员告诉《今日保》,30万元以下的家用车赔付率一般在40%左右,新车在35%左右,均为赔付率相对较低的优质车险业务。

  后记

  “违规套费”和经营数据造假这一“顽疾”,当如何根治?“地下”手续费是否可以阳光化?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继续推进商车费改、保证商业车险费率完全市场化的前提和进一步放开手续费管控的基础上,深化交强险固定费率和手续费制度改革,建立与之经营效益相匹配的市场化费率和手续费机制,将改革进行到底也许是根治这一“顽疾”的“灵丹妙药”与重要突破口。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