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2019-04-08 07:17:03 和讯名家 

  银行给不给你开信用卡、给不给你贷款买房买车,都要通过你的个人征信报告来评估。如果你此前贷款中有逾期,就会影响银行对你的“看法”。

  正如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所说,丈母娘挑女婿都要查征信报告。因此,每个人都要对这张“经济身份证”都十分重视、精心呵护。

  据央广网报道,近日有消息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试运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能将于近期正式上线。

  目前,个人的征信报告主要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记录的关于个人过去信用的信息数据系统。该征信系统于2002年提出,从2004年开始建设。

  央行牵头设立的征信中心数据库已经接入了3500多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数据、9.9亿自然人的信用信息,还有2600多万户的企业和其他法人组织的信用信息。

  央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采集信息将更细化、更全面、更精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更为注意维护个人信用状况,因为当申请贷款时,无论是房贷、车贷还是消费贷款,金融机构大多数都先会去查看个人征信报告。征信报告上一旦留下负面记录,就可能会对信贷获批造成影响。

  “拆东墙补西墙”、以卡养卡、发生严重违约后销户来“洗白”……这些不诚信行为将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试运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能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届时,对上述失信行为的约束将更严格。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试运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能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届时,对上述失信行为的约束将更严格。

  央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与旧版有哪些差异?征信报告升级会对个人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01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有哪些变化?

  记者在央行征信中心网站上发现,目前的个人征信报告包括三个部分:

  1,信贷记录,如信用卡、贷款、为他人担保等。

  

2,公共记录,包括欠税、民事判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电信欠费。
2,公共记录,包括欠税、民事判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电信欠费。

  

3,查询记录
3,查询记录

  

而已试运行的新版个人征信报告采集信息将更细化、更全面、更精准。
而已试运行的新版个人征信报告采集信息将更细化、更全面、更精准。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02

  “上午离婚下午买房”将成为过去

  旧版个人征信报告给了一些人钻规则漏洞的机会,但这些漏洞都将被新版报告堵上。

  

一、销户也无法洗白“黑历史”
一、销户也无法洗白“黑历史”

  比如,旧版报告还款记录为两年,逾期记录保存五年。而且,已销户的都不会显示还款记录。因此,有人在发生严重违约后,采取销户的方式来“洗白”征信报告。

  但是,在新版切换之后,还款记录与逾期记录都统一到五年,即便是销卡,也有还款记录。新版征信报告会让这些“黑历史”无处遁形。

  二、“以卡养卡”将得到抑制

  不少人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以卡养卡”。但是,新版征信报告新增了“还款金额”,并展示“最近半年月均应还金额”。未来,以卡养卡的行为将得到一定抑制。

  三、“上午离婚下午买房”将成为过去

  还有市场人士比较新旧报告发现,“上午离婚下午买房”将成为过去。

  比如,一对在婚前一起凑了首付的夫妻,为了给未来留下享受买首套房的资格,特地把房产挂在了丈夫一方的名下,并且在贷款时也全以丈夫一人的名义,由妻子的工资开支家庭生活费用。如果未来通过“假离婚”,名下无房无贷的妻子仍可以享有“首套首贷”的资格。

  在旧版征信报告中,假设夫妻双方共同还款,男方主贷,那么女方征信报告中不体现负债;而新版征信报告中,作为共同借款人,夫妻双方征信报告中均会体现负债。

  据《经济日报》报道,一位市场人士分析说,现在,不少城市在二套房认定时都实施‘认房又认贷’政策,如果夫妻双方负债记录都出现在征信报告中,那么夫妻双方已经购房的,将来离婚后,非主贷人再次买房仍将被认定有房贷。

  四、水电煤话费缴费均会记录

  新版报告增加展示“近两年水电煤话费欠缴情况”。

  “因为水电煤话费是小钱就置之不理,拖一两个月也不着急。”这样的想法在未来可能会带来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果将水费缴纳等情况记录在内,我觉得挺好,这样征信涵盖的数据、收集的维度都更加多、更加广,有助于更全面地判断、评价一个人的诚信水平和信用情况。”

  何南野同样认为,新版征信报告对个人会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他提醒说,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非常注意个人的信用情况。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机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需要在个人征信报告中加入更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但也有网友表示:万一房子是出租状态、租客不缴或未及时缴纳水费呢?如果是这种状态,让房东的征信呈负面状态。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03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快了解个人信用报告

  人民银行现在征信中心的报告,个人查询前两次都是不收费的,在网上查简版的个人信用报告也是不收费的。

  

自从在网上可以自行查询信用报告之后,很多人都会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但此前有网友反映,银行拒绝贷款,原因竟然是征信报告查询的次数太多。
  自从在网上可以自行查询信用报告之后,很多人都会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但此前有网友反映,银行拒绝贷款,原因竟然是征信报告查询的次数太多。

  据国是直通车此前报道,对个人征信报告查询的次数确实不宜过多,但也并非是所有的查询记录都会影响贷款。

  目前,居民个人查询征信报告的记录,对申请贷款尚且不会产生影响。真正影响个人贷款的是过多的“硬查询”记录。

  据了解,凡是涉及贷款的业务,例如申请房贷、车贷、申办信用卡、申请商业贷款等,银行及相关机构都会在得到个人授权的情况下,对客户的个人信用进行查询,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查询记录,被称为“硬查询”。

  具体来讲,居民在申请信用卡、房贷、车贷时,银行需要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如果居民自身信用以及资金状况良好,大部分申请都通过了审批,那么这些查询记录并不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反之,如果居民的信用以及资金状况较差,那么银行为了慎重考虑对其的融资申请,就会频繁查询居民的个人征信报告,这些查询记录就将会对其的信用造成负面影响。

  需要提醒的是,央行目前并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个人征信的查询服务。在央行征信中心网站就挂有提醒:“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

  目前想要查询个人征信情况,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现场查询,居民可以前往央行各地的征信分中心或指定分支机构,进行柜台查询或自助查询。

  第二种是进行互联网查询,通过官方征信中心提交查询申请,并在第二天可以获得信用报告。登陆征信中心官方网站(www.pbccrc.org.cn)即可申请。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04

  居民信用意识总体上有待加强

  4月7日,《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多数居民都重视个人信用行为。原因就在于,征信体系很完善,征信系统的作用力很大,影响范围极广。如交通违章,就有可能影响到个人创业、贷款等各方面,导致失信人寸步难行。

  由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个人征信系统也不够完善和普及,征信系统对居民信用的约束力还不强,没有能够对居民如何提高个人信用度产生较强的约束与制约作用,居民的信用意识总体上还有一些薄弱。

  2017年,融360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22.25%用户是从申请贷款时才开始关注个人征信,63.35%用户由于办信用卡才关注,还有10.38%表示没有关注过自己的个人征信。目前仍有29.45%的用户不了解自己在央行的个人征信情况,而在乡镇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高达38.33%。

  央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的上线,势必会对居民的信用意识产生积极提振作用,让居民知道信用对自己有多重要。

  3月10日的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目前,国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接入了3500多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数据,9.9亿自然人的信用信息,还有2600多万户的企业和其他法人组织的信用信息。目前每天查询这个系统的有555万人次个人信用报告,30万人次的企业信用报告。

  陈雨露还说,现在征信很多都用到了社会领域,我们看到很多女儿找男朋友,未来的岳母说,你得把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拿来看看。

  

来源:21财闻汇综合自:经济日报、信用中国、每日经济新闻、央广网、经济日报、北京商报、国是直通车、央视新闻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影响9.9亿中国人!央行突然出招,“上午离婚下午买房”行不通了......
来源:21财闻汇综合自:经济日报、信用中国、每日经济新闻、央广网、经济日报、北京商报、国是直通车、央视新闻
  来源:21财闻汇综合自:经济日报、信用中国、每日经济新闻、央广网、经济日报、北京商报、国是直通车、央视新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