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战荆州|一座“红色小城”的抗“疫”片段

2020-02-25 08:01:21 南方网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座比邻武汉的“红色小城”同样陷入了重重考验。

荆州洪湖距离武汉不到150公里,是鱼米之乡,也是革命老区。1月23日,武汉“封城”后,小城随即进入了抗“疫”的紧张阶段。

陡增的病人数量,短缺的医疗资源,检测能力的空白……因为疫情,小城一时间暗流涌动。

2月11日,刚刚到达荆州的广东对口支援荆州医疗队当机立断,决定让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朱宏带着80名队员,挺进洪湖,到最需要的地方开展支援工作。

十余天里,广东医疗队巧用第三方力量,在24小时内填补当地核酸检测空白,提出分区收治的方案,科学救治重症病人,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了全面排查。

小城里的“南方医疗队”,带来了疫情防控的新力量,也带来了信心与希望。

疫情来了

起初,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没有惊扰洪湖人的正常生活,他们只是“听说武汉出事了”。1月23日,才是洪湖人意识到疫情严重的“关键日子”。

那天,武汉开始“封城”,洪湖也紧张了起来。

上午10时许,公交车司机黄忠灿接到信息——明早9时起全市的公共交通正式停运,他开始意识到“事情不对头”;13时许,大沙镇广和社区网格员杨新华接到一通电话,要求不漏死角,挨家挨户排查,重点关注武汉返乡人员和外来人员。放下电话后,杨新华的心向下一沉。

其实,疫情早已悄然而至。

1月17日下午,洪湖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曾庆朗正在洪湖市卫健局开会,接到一通电话后,匆匆赶回科室。

电话是医院打来的。有一名疑似病人前来就诊——51岁的王琦虽无武汉接触史,但有高热症状,CT检查显示肺部有炎症。

尽管没有确诊,但直觉告诉曾庆朗,那有可能是他接诊的首例新冠病人。18日凌晨不到1时,科室就来了第二个病人。察觉到“形势不对”后,曾庆朗开始清空感染科病房,准备收治病人。

洪湖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是一栋独立建筑,有3层楼共18个单间。四五天后,床位就住满了。陡增的病人把医生压得喘不过气来。有天接近凌晨1时,科室医生给曾庆朗打电话说,“曾主任我受不了,底下还有几十号人,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狡猾,无特效药,救治成为了医生的难题。

洪湖市人民医院与武汉协和医院是紧密型医联体,但疫情抵达洪湖时,协和医院的电话早已打不通,“打了不接也不回”。后来,正如大家知道的一样,在疫情地图上,武汉的颜色最深。而曾庆朗也放弃了与武汉的联系。

“主要靠着自己。”在疫情暴发初期,曾庆朗对症治疗,高热就退烧,咳嗽就止咳,后来每天就看指南的更新,寻找解法。不过,头两版指南无推荐药物使用,曾庆朗想着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就使用阿比朵尔进行治疗。

这座平静的小城,在春节前,涌动着不安的情绪。

洪湖做法

短暂调整后,小城重整秩序。当地政府从社区防控、集中隔离、集中救治下手,目标是“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社区排查是关键一环。1月23日起,杨新华挨家挨户敲门,测量居民的体温,记录电话号码和身份信息,次日拨打电话,询问有无发热症状病人,“手机打到发烫,刚充的电话费没打几天就没了。”

在中心城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熊常兵在社区门口扎营,当起了“守门人”,每两天定期上门查体温,巡回劝导民众不出门、不串门、不聚集、不打牌。

村子里、街区中,流动的小喇叭不曾歇息过。

年前,洪湖市所有公职人员取消休假,到基层一线开展防控工作,核查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缓解了社区人手紧张的情况。

起初,疑似患者和轻症患者的要求是“居家隔离”,但很快这一策略暴露了弊端——家庭聚集性病例。

为了实现“应隔尽隔”,洪湖市政府征用了符合条件的宾馆、酒店、招待所等资源,进行集中改造,对所有发热病人采取胸透、拍片方式进行筛查,集中管理“四类人群”,实现“应收尽收”,避免形成社区传播。

“应隔尽隔”“应收尽收”的倡导发出后,却迎来了另一层现实难题:医疗资源难以满足需求。

首先是床位紧张。曾庆朗回忆说,那段时间不少人打电话,都是为了求一张床位。很快,洪湖市人民医院清空11楼住院部,成立了新的隔离病区;1月28日晚,洪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紧急改建工作正式完成,成为定点收治医院,投入使用。2月6日,仅用10天时间建设的洪湖版“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增加床位400张。

专业医护人员的短缺,成为了救治的痛点难点。

洪湖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进红回忆,疫情来临时,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医生不够用,她带着10余名年轻医生,开始了早期的救治工作。虽然专业不对口,但在指南指导下,基层医生还是“上了道”。

“及时雨”来了!1月30日,海南第一批医疗队15人抵达洪湖。此后,援助力量纷沓而至,洪湖医护人员的短缺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

补齐短板

核酸检测被视为诊断新冠肺炎的“金标准”。在洪湖,由于缺少符合标准实验室,无法快速完成检测,拖慢了防控疫情的节奏。

“如果缺乏检测能力,不仅疑似病例不能排除或确诊,可能实际上已经符合条件出院的也不能出院。”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副总指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飞坦言。

CT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辅助工具,在筛查、诊断及判断疗效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由于部分定点医院缺乏CT检测设备,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需耗费更高成本,才能拍片,完成影像学检查。

筛查设备的缺失降低了医疗救治的效率。小城里,有人在等床位,有人在等出院。

2月14日,广东医疗队的到来,迅速填补了洪湖战“疫”的空白。在24小时内,广东就近从武汉调配设备、派驻专业人员,建立标准化的核酸检测流程。

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是短板。在疫情冲击下,这一矛盾更加凸显。面对核酸检测量巨大的现状,广东巧用第三方检测力量,让企业及时补位,保证排查工作的有序进行,推动疫情防控的节奏加快。

截至2月24日,洪湖市人民医院实验室累计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859份,已完成疑似患者和需要筛查密切接触者的核酸筛查,洪湖检测存量已“清零”。

这次,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还特意带上了检测病毒蛋白试剂作为补充。相比于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的操作手段更快,流程更简单,滴在试纸上,直接看结果。

CT筛查这一弱项也很快补强了。在洪湖市妇幼保健院,南方医院医生秦耿耿正在使用移动CT对出院病人的肺部进行检测。下一步,他打算将移动CT和社区筛查结合起来,提升筛查效率。

检测能力提升后,洪湖疫情防控的节奏也走上快车道。“疑似病人可确诊,出院病人可出院,病床的周转率提升了,医疗救治能力有了大提升。”朱宏说。

重症救治

2月11日,当广东医疗队抵达荆州后,曾了解到,洪湖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约占全市的1/4。

比例为何如此高?

杨进红曾深度参与重症病人救治。在她看来,重症病人大多有基础性疾病,在短时间内容易发生“轻转重”,若是无法提前辨识危险指标,及时转诊,就可能错过治疗最佳时机。

而洪湖的重症救治能力也有限。疫情暴发初期,重症床位紧张,医护人手吃紧,由于防护设备的紧缺等原因,医护人员并没有为病人实行插管操作。此外,危重病人未实现完全集中收治,散落在不同医疗机构,这使得“集中救治”打了折扣。

目前,洪湖实施分区收治,红区是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主要收治为危重型、重症患者;橙色区域主要收治普通型患者,是重症危重症的预警区;黄区主要收治轻型和普通型,由第四人民医院、人民医院老院区和开发区医院承担,蓝区收治疑似病人;绿区收治出院患者康复区。

2月13日,南方医院全面接管洪湖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和重症监护室,啃下了最硬的一块骨头。

重症治疗,关口前移,是南方医院在洪湖探索的一条重要途径。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来昱说,治疗关口要提前,不能拖后,越到后期,抢救难度越大。

在洪湖版“小汤山”医院,7号病区的定位是预警区域,收治一些短时间内可能转重症的轻症病人。目前,广东医疗队专家定时到其他医院排查,挑选重病人到洪湖市人民医院集中救治,“这个做法就是以洪湖人民医院为中心,向周边医院和基层医疗辐射,吸引重症病人过来。”刘来昱说。

每一天下午,在指挥部驻地,专家会准点上线,隔空战“疫”,会诊重症病人。朱宏表示,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可以实现粤荆两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最大限度救治危重症患者,提高基层医疗救治能力,降低死亡率。

全面“清零”

2月15日零时起,洪湖进入“战时封闭管理”,区内所有楼栋一律全封闭管理,居民不得外出,物资由政府定时定价配送。

“洪湖提出‘战时封闭管理’,是希望顶住二代、三代传染的压力,加快战胜疫情的步伐。”洪湖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陈力说。

“这是全面筛查最好的时机。”“再不做就来不及了。”2月17日下午,广东省疾病与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丰化身“病毒侦探”,带队到大沙镇,走街串巷,揪出潜在传染源。

2月15日中午,在接到“清零”要求的催促电话,杨新华的日子变得更忙,打电话,定时排查,寻找隐瞒不报的病人。“累”“人手不够”是社区网格员的共同心声。杨新华其实也害怕不小心中招,但转头一想,如果没“找出躲在暗处的人”,防控结果会更加不同。

“咬咬牙,干下去。”他说。

广东医疗队抵达洪湖后,改变了洪湖筛查的模式。17日,“今日洪湖”上线了健康情报的功能,鼓励居民自行报填健康状况,这将为社区网络员“减重”“释压”。

21日,广东医疗队的人数增加到了134名。众多新变化随之出现。在洪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窗口,白色标本运输袋取代了原来的医疗塑料袋。运输标本的箱子变成了标准的密封冰箱。“感谢广东医疗队。”检验科员工李丹华说。

23日,广东医疗队救治的首批重症病人成功出院。上车前,心情放松的王平不忘感谢广东医生“话疗”:“是你们的鼓励给了我信心与勇气”。

出发到洪湖前,朱宏心里清楚,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收治率,降低病死率;另一方面,是全面排查和有效隔离,控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现在,想法正在变成现实。24日,洪湖无新增病例,出院病例数量逐渐走高。小城,重新燃起了希望。

(陈力,王平为化名)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黄锦辉 董天健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