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官宣IPO:估值等于拼多多加京东市值总和

2020-07-20 23:59:02 和讯名家 

极点商业

蚂蚁集团IPO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以此计算,恰好等于目前拼多多与京东市值总和。那么,它凭什么估值2000亿美元?又是靠什么赚钱?谁才是IPO最大赢家?

作者 | 刘珊珊

编辑 | 朱珠

“靴子”终于落地。

7月20日,作为全球估值最值钱的科技“独角兽”,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此前名称蚂蚁金服)发布公告称,已经启动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股票交易所“A+H”同时上市的计划。

“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的举措,为新经济公司能更好地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包括国际资本支持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其中。”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说。

今年初以来,有多次传闻指出蚂蚁集团将在今年进行 IPO。官方公告最终印证了之前的传言,整个资本圈、科技圈瞬间沸腾刷屏,猜测蚂蚁这个全球最大独角兽的到来,会如何创下A股最大的IPO纪录。

据悉,蚂蚁集团IPO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跻身A股前四,港股前六。以此计算,这恰好等于目前拼多多(988亿美元)与京东(966亿美元)市值的总和。那么,它凭什么估值2000亿美元?又是靠什么赚钱?

此外,根据阿里巴巴年报,阿里巴巴持股蚂蚁集团33%的股权。目前马云持股蚂蚁集团8.8%,依然对蚂蚁集团拥有50%以上的表决权。如果按照估值计算,马云持有蚂蚁金服市值为174亿美元。当然,一旦蚂蚁集团上市受到资本市场追捧,属于马云的个人财富自然会水涨船高,稳居国内首富位置。

01

IPO前的战略更名

目前蚂蚁方面并未公布具体上市时间。蚂蚁集团方面回复“极点商业”称,目前暂无更多消息,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过去四五年来,关于蚂蚁金服到底何时上市,各种消息翻来覆去。不过,蚂蚁集团官方对外界谈及上市时,态度都颇为谨慎。

2014年,蚂蚁金服品牌正式成立。第二年便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到300亿美元,成为中国甚至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互联网企业。

早在2015年1月,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称,蚂蚁金融计划2016年IPO。后来,这被证明是假消息。

2016年4月底,成立3年的蚂蚁金服完成45亿美元B轮融资,拿下全球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头衔,估值达到600亿美元。

当时蚂蚁金服旗下已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蚂蚁达客等诸多业务板块,市场开始沸沸扬扬传言蚂蚁金服上市消息。

在当年马来西亚出席世界电子贸易平台项目启动仪式上,马云不得不回应:蚂蚁金服在短期内暂无上市计划,也没有考虑会在哪里上市,至于上市,会在两年之后考虑。

科创板成立后,又有传闻称称蚂蚁金服将在科创板上市,但是蚂蚁金服再度辟谣。

2018年6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融资,增加了多名投资者,再度刷新全球最大单笔私募融资记录。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

2019年9月,阿里巴巴以人民币875亿元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份。与此同时,蚂蚁金服注册资本从157.61亿元人民币变更为235.24亿元人民币,增加了49%。张勇蔡崇信胡晓明新增为蚂蚁金服董事。

紧接着,12月19日蚂蚁金服宣布了新的人事调整:总裁胡晓明出任CEO,井贤栋继续担任蚂蚁金服董事长,主要精力负责全球化业务。

增资、董事改选,以及与阿里的股权关系明晰、高层人事调整,本都在情理之中,但业内人士仍然认为,这可能是为上市做准备,扫清障碍。

今年5月份,蚂蚁金服将公司名字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集团。此次更名,除了”去金融变科技”,还在注册名称中去掉了区域性的标签“浙江”。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蚂蚁“国际化”的核心战略。

在更名为科技公司的同时,蚂蚁集团在科技领域也进行了布局——6月8日,蚂蚁集团宣布将其自研分布式数据库业务OceanBase进行独立运作,成立由蚂蚁100%控股的数据库公司,并由胡晓明担任董事长。

此前,蚂蚁金服究竟是一家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一度是行业内的著名争论。去金融变科技,一方面,“科技”一直是蚂蚁企业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布局,如同马云、彭蕾、井贤栋早在2017年就开始的说法,他们把金融科技(FinTech)改成了科技金融(TechFin),来强调蚂蚁金服姓“科”而不姓“金”。

另一方面,相比金融概念,在股市上科技概念更“吃香”。有证券分析师就表示,金融股估值一般以市净率为基准。今年以来,金融板块的市净率已下降了0.9倍至1.3倍之间。而转型科技公司,估值PE会拉升到30倍以上,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都更被看好。

果不其然,正式确认“姓科”后,蚂蚁集团的上市进程很快就有了实质性的推动——从战略更名到官宣IPO,不过40天时间。

其实,为了顺利IPO,蚂蚁集团并非行业中战略性“更名”的首家。此前,亦有多家行业头部公司明确将“科技”作为公司标签,而京东金融在战略升级为“京东数科”后,也宣布即将在科创板上市。

02

马云当年留下的一着妙手

这些年来,除了猜测何时上市,外界对蚂蚁金服另外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它和阿里巴巴是什么关系?

天眼查显示,阿里巴巴持股蚂蚁集团33%的股权,君瀚和君澳持有蚂蚁集团约50%股权,而君瀚属于马云及阿里系、蚂蚁系员工,君澳属于阿里巴巴合伙的部分成员。由此推断,阿里及阿里系成员大约持股蚂蚁集团83%股权。

从股权穿透的结果来看,马云最终受益股份约1.22%,现任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最终受益股份2.8008%,而前任CEO彭蕾的最终受益股份最多,占比达到9.8894%。

不过,在去年9月之前,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虽然在外界眼中是“一家人”,但并没有从属关系。

众所周知,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彼时100%由外资控股,由阿里实际控制,自诞生后一路狂奔,飞速成长。支付宝对阿里的潜在价值,也在电商业务的发展中得到了印证——在与eBay的生死竞争中,支付宝便是阿里能够最终获胜的一大利器。

可以说,支付宝奠定了蚂蚁金服如今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科技领域的龙头位置。但随着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越来越重视,以及雅虎作为投资人公然越界干预阿里巴巴日常经营的行为,外资身份却成为了支付宝的发展障碍。

为顺利获得监管部门的第三方支付牌照,马云提议将支付宝剥离出来。但外资股东软银、雅虎却不同意。最终,马云决定独自推进下去,股权转让分两次进行。2009年,支付宝股权进行了第一次转让,支付宝原股东转让了70%的股权至浙江阿里巴巴,作价1.66亿元人民币。当时,这家公司由马云和阿里创始人之一谢世煌分别出资5.688亿元和1.42亿元,占股80%、20%。

2010年6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同年8月,双方进行第二次转让,当浙江阿里巴巴出资1.65亿将估值支付剩余30%股权收入囊中,前后共花费3.3亿元。

2014年,阿里巴巴重组了蚂蚁金服与支付宝的关系,并确认了股权和资产购买协议,支付宝每年向阿里巴巴集团缴纳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总额是税前利润的49.99%;且当支付宝IPO时,一次性向阿里巴巴集团支付上市总市值的37.5%。

蚂蚁金服回到阿里怀抱已是4年后,阿里集团重新间接持有股份。2019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公司已收到蚂蚁金服33%的股份,根据协议,成为“一家人”后,阿里将不再分享其利润,并将相应知识产权转让给蚂蚁金服。

回头看去,蚂蚁金服堪称当年马云在和投资人矛盾公开后留下的一着妙手,也正是因为马云将支付宝从阿里集团拆分出来,才让蚂蚁集团成为全球估值最大的科技独角兽,具备了成为第二个阿里巴巴的可能。

03

2000亿美元估值吗?

那么,蚂蚁集团值2000万美元估值吗?毕竟,按照这个估值,它不但等于目前拼多多加京东市值的总和,还将超过美团,成为阿里、腾讯之后的第三大科技公司。

根据阿里财报信息计算,蚂蚁2015年到2019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42.54亿元、29.06亿元、131.90亿元、122.6亿元。从利润来看,一直保持可观的增长态势。

利润并不能完全体现蚂蚁集团的潜力。《蚂蚁金服》作者、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由曦就表示:“我认为这个估值合理,假如用银行来类比,应该类似于中国最大的银行,对比市值可以发现,工商银行(601398,股吧)约为1.83万亿元、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也超过9000亿元,但这些银行的客户活跃度、年轻化以及场景的延展,与支付宝的黏性、频率还是有一定差距。再增加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维度,比如美团点评,目前市值大约为1.11万亿港元,但蚂蚁不仅有本地生活等服务,还有很多金融方面的布局。”

相关资料显示,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超级明星企业,不想成为“大象”的蚂蚁,仍然成了巨无霸。业务涉及支付、银行、消费信贷、保险、基金、征信、评级、金融云、数据库等。

它通过支付、数字金融和科技这三大业务板块,走通了从客户引流到商业变现的盈利模式,一年前估值就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支付宝用户规模突破了10亿,蚂蚁森林有用户5亿,余额宝用户数量6亿。

而分析蚂蚁集团的发展,可以看出清晰三个的不同阶段:在2004年到2010年,通过颠覆时代的产品——支付宝,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成为了阿里购物帝国的基石;而在2014年到2017年,以支付宝、余额宝为核心,打造了支付、理财、消费信贷、小微信贷、保险等为一体的一站式金融产品圈。

这让蚂蚁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者财富管理平台。据蚂蚁集团2018年融资文件,其管理资产达2.2万亿元人民币(合3450亿美元)。资产来源主要是自余额宝,2017年底余额宝管理资产规模为1.58万亿。

而在2017年,在将支付+金融业务规模做到极致之后,蚂蚁集团再度迈出了最为关键的转型:技术研发与科技输出。即聚焦于“BASIC”基础技术,通过Blockchain (区块链)、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确立了技术性公司战略。

战略路径的变化背后,是蚂蚁集团收入结构不断的优化与变化。目前,蚂蚁集团收入主体分别是支付连接、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2015年时,蚂蚁金服约64%的收入来自于支付连接,23%的收入来自于金融服务,14%来自于技术服务。到2017年,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大幅上升至34%,支付连接收入占比下降至54%,金融服务收入占比缩水至11%。根据预测,到2021年时,蚂蚁金服的技术服务收入将上升至总收入的65%,成为第一大收入项。

虽然说,蚂蚁集团颠覆了金融服务形式,如支付宝带来无现金社会、余额宝击败货币市场基金、花呗改变的消费信贷格局,但很显然,蚂蚁集团的未来并不在支付与金融,而是在科技业务——蚂蚁集团多位高管就曾多次对外宣布,将定位于Techfin,而非Fintech,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

据了解,在员工构成上,蚂蚁集团技术人员目前占比逾63%。而在区块链领域,蚂蚁集团的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领先。

事实上,蚂蚁集团能够发展成如此规模,技术确实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无论是它在本地生活、城市服务等在内的数字生活服务,还是以To B为主的技术产品和服务,都是其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最大特点——今年3月10日,支付宝就宣布升级打造全球最大开放数字生活平台,帮助中国的服务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并立下目标在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值得关注的还有全球化。随着蚂蚁金服各项业务的发展,在其内部已经逐渐形成了“普惠金融”、“科技”、“全球化”三大板块——相关资料显示,支付宝已经和全球25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为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和卖家打通了线上支付渠道;同时,支付宝的跨境支付服务已覆盖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即时退税服务覆盖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支持27种不同货币。蚂蚁还曾一度表示,希望未来10年能够服务20亿用户,其中60%来自海外。

可以说,也正是上述表现和未来巨大发展空间,让蚂蚁集团有了2000亿美元的估值。

可以预见,蚂蚁集团在科创板及港交所同步上市,将受到两大交易所最隆重的欢迎——对于科创板和港交所来说,蚂蚁金服是一个已经盈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新经济科技龙头企业,是难得的优质标的。

值得一提的是,一家在大陆A股市场和香港港股市场,同时上市的公司,这家公司的总市值,等于A股股票市值加上H股的股票市值——现在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数量不少,比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招商银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南方航空(600029,股吧)、东方航空(600115,股吧)、万科、中国中车(601766,股吧)、中国建筑(601668,股吧)等公司,很多央企都在大陆和香港实现两地的上市。

对于蚂蚁集团来说,A+H两地上市的方案无疑可以为其提供灵活的融资选择,同时两地上市也将增强蚂蚁对于资本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也可以拉升阿里的市值。

对于A股股民而言,蚂蚁集团的上市,也意味着终于有机会参与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投资。毕竟,A股市场此前从没有存在过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巨头或大型的独角兽公司。

出品人:黄枪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极点商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