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民办中职学校如何改变寒门学子的命运 碧桂园教育扶贫甘肃东乡样本

2020-10-24 10:40:51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余燕明 广州报道

今年9月份,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的开学,让处在失学边缘的马晓花重新回到了校园。

马晓花的家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这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列省扶的重点贫困县。

今年初中毕业的马晓花,中考成绩不太理想,她与8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家庭收入微薄。在当地,像她这样的同龄女孩子,即便考上了高中,多半也难以继续上学,只能辍学在家。

“也没有其他出路,可能很早就会嫁人了。”张璟蕊告诉《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她是土生土长的东乡人,今年大学毕业以后,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回到家乡,在刚刚开办的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当一名老师。

马晓花在假期看到了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信息,姐姐帮她报了名,让她成为物业管理1班的一名学生。马晓花告诉记者,尽管课程学习很紧张,但她正在熟悉和了解自己学习的专业,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人生,也有了更多憧憬。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创办的一所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向马晓花这样的贫困家庭学生,不仅免除了书本、住宿、伙食等全部费用,每个月还会提供40~60元的生活补助。

“能在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读书,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张璟蕊说,她现在担任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2班的班主任,为了更多地了解和照顾班上的50多名学生,张璟蕊经常加班加点,但满怀幸运。

“我们这里太需要碧桂园捐建的这样的学校了,让东乡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他们能够继续读书,学得一技之长,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张璟蕊说,“成为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老师,我也觉得很幸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回报家乡。”

一所改变命运的学校

今年是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第一次招生开学,招录了马晓花等将近600名新生,同时聘任了张璟蕊等70多名教职工。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是由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资3亿元建设的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8月开工建设,今年8月即已建成投入使用。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用地面积152亩,包括1栋连廊式教学楼、1栋综合服务楼、1栋食堂、3栋学生宿舍楼、1栋教职工宿舍。

“无论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在我们当地都属于一流学校。”张璟蕊对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尽管是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学校,但在教职工的待遇上,也都非常好。”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坚持教育脱贫的追求,“以育人为根本,以管理为保障,以质量为生命,以就业为导向,以扶贫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对招收的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德才兼备、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培养目标,计划在三年内招收2000名学生就读,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掌握安身立命的就业技能。

马晓花告诉记者,如果今年假期没有看到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信息,她应该已经辍学在家了,而初中毕业的年纪,她也没办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家留守。

“东乡的孩子初中毕业以后,如果中考成绩不太理想,家里经济状况又比较困难的话,一般都要失学了。”张璟蕊介绍,“而原先我们这里其实没有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女孩子不能继续读书,又没有一技之长的话,等待她们的就只能是早早地嫁人了。”

现在,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的开办,让马晓花又能够在校园里继续读书了。除了书本、住宿、伙食等费用全免,按月领到60元钱的生活补助外,马晓花每个月还能收到600元钱的奖学金。

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文化课和专业知识,后一年则可以进入企业实习,这其中包括碧桂园集团提供的实习机会。

依托碧桂园集团的产业资源,通过人才共育机制,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首次开设了建筑工程施工、汽车美容与装潢、物业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会计6个专业,招生面向应届、往届初中毕业生,以及具有初中同等水平、符合录取条件的其他社会人员。

“开学以来,老师们介绍了很多物业管理的知识,安排的课程很多,学习节奏也很紧张,但在学校很充实,对物业管理这个行业的认识也越来越多。”马晓花说,“我和同学们都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跟以前的状态不一样,目标也清晰了不少。现在每个周末回家看看奶奶,她对我能在这样的好学校读书感到特别开心。”

碧桂园的教育扶贫情结

作为国列省扶的重点贫困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脱贫攻坚难度之大,曾有过这样的概括——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

这里属于“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地区,堪称“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在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等政府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下,碧桂园选取了全国9省14县展开结对帮扶工作,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就是其中之一。

从2018年起,碧桂园将扶贫确立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把扶贫事业提升到了集团战略发展的高度。在扶贫事业上,碧桂园发挥集团自身资源优势,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坚持精准方略,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探索出并推进了“4+X”扶贫模式。

其中,“4”是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是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切实做到精准扶贫。而教育扶贫,更是碧桂园统筹扶贫事业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从早在1997年杨国强的事业刚起步时第一次捐出100万元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开始,杨国强和他创办的碧桂园就在教育扶贫事业上给予了长期关注和投入。

杨国强出身赤贫,17岁之前甚至没有穿过一双新鞋,靠着国家发放的每个月2块钱的助学金,他才完成了高中学业。求学时代的特殊生活经历,促就杨国强对教育扶贫的坚持。

除了为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设立了各类奖助学金外,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在2002年、2013年、2019年,先后捐资兴建了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等全免费的公益性学校,让寒门学子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

1997年起至今,杨国强和碧桂园集团通过捐资助学、开办慈善学校等方式,持续开展教育扶贫,惠及数万名贫困学子。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国强公益基金会不仅捐建了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还捐赠建设了龙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180名学生,并解决了316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打造成县级“教育示范基地”。

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杨国强提出了《关于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对脱贫防返贫作用的提案》。

杨国强认为,从致贫和返贫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有效就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是重要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贫困群众缺乏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如果贫困群众以及他们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他们就能利用一技之长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杨国强的教育扶贫理念,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教育扶贫、授人以渔;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也基于创始人深厚的教育扶贫情结,一直以来,碧桂园集团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十余年来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奖助学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春风化雨,改变了无数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