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酒求减税

2021-03-11 20:00:00 和讯名家 


一个陶罐中的信息表明,中国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出葡萄酒的国家。

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遗址,中美两地的专家从发掘的大量陶器残留物中分析研究发现,9000年贾湖人已经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方法,其酒中含有稻米、山楂、蜂蜡等成分,在含有酒石酸的陶器中还发现有野生葡萄籽粒。

但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至少目前看起来并不像历史那样令人惊叹——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葡萄酒行业数据连续下降,2020年的疫情更让国产葡萄酒再度触底。

在全国人大代表、张裕集团董事长周洪江看来,葡萄酒消费税是影响中国葡萄酒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年北京召开的重要会议上,他带去了一份有关取消葡萄酒消费税的提案。

但取消消费税,能挽救国产葡萄酒吗?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但国产葡萄酒的日子这几年并不好过。

2020年的疫情,让中国葡萄酒迎来近十年来最惨的一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41.33万千升,同比下降6%;130家规模企业中亏损企业40个,企业亏损面为30.77%。全年累计销售收入100.2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8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4.48%。而2012年,这一数字为57亿多元,9年缩水了20多倍。

作为中国的龙头葡萄酒酒企,虽然没有亏损,但也度过了十四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根据不久前张裕A(000869.SH)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报,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8亿元~5.71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9—50%。

即便没有疫情,国产葡萄酒也在不断输掉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在进口葡萄酒面前,国产葡萄酒正在节节败退。据统计,近年来,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提升,从2015年的32%左右,已经上升至2020年的60%左右,国产葡萄酒生存空间已经被大幅挤压。

在业内看来,中国葡萄酒市场持续萎缩的原因有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企业体量相对偏小,国内消费者认可度不高等多重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葡萄酒消费税的存在,让国产葡萄酒存在先天的竞争力劣势。

在国际上,主要葡萄酒产国均把葡萄酒列为农产品(000061,股吧),享受农产品补贴和税收政策,比如智利葡萄酒的增值税为19%,但国内销售消费税只有1.5%,出口退税19%;法国征收19.6%的增值税,酒精税2.7欧分/瓶;澳大利亚征收商品及服务税10%,但出口葡萄酒不必缴纳。

在中国,葡萄酒企业的负担则有点重——需要缴纳10%的消费税、13%的增值税。

而加入WTO之后,进口葡萄酒关税从63%下降至14%,其中包括新西兰、智利进口葡萄酒实施零关税,仅需缴纳10%的消费税和17%的增值税,另外在《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后,进口葡萄酒的国内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进口成本。

这让国产葡萄酒的起跑线落后于进口葡萄酒。更何况,因为整体土壤条件和种植科技等因素,国内葡萄酒产业的生产成本要高于国外主要葡萄酒产国。

今年在北京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张裕集团董事长周洪江建议,要减免中国葡萄酒消费税。与他提出同样建议的,还有另一位葡萄酒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

这不是周洪江第一次就葡萄酒消费税发声,也不是葡萄酒消费税提案第一次出现。

从2017年到今年的5年中,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代表们多次建议,把葡萄酒纳入农产品征税范畴,逐步取消10%的消费税,降低国产葡萄酒税负成本。

周洪江也在2018年、2020年就葡萄酒消费税进行过多次建议,包括完善葡萄酒税率,到建议减免葡萄酒消费税,精准扶持国内葡萄酒产业链,抵御进口产品冲击。

但如果回头来看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的是,进口葡萄酒的胜利,恐怕并不仅仅是消费税的原因。

国产葡萄酒当然也有过高光时刻。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葡萄酒工业始于1978年,这一年,轻工业部将《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两年后,中国葡萄酒产业迎来了里程碑事件——中法合资的王朝公司成立,中国第一款全汁干型葡萄酒“王朝半干白”诞生。

这之后,众多国产葡萄酒企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涌现,1982年,张弼士投资建立“张裕酿酒公司”,次年,中粮旗下的“长城葡萄酒公司”在河北扎根,接下来是华夏葡萄酿酒、通化葡萄酒、新天国际葡萄酒……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雏形初现

最初的葡萄酒,并不像今天这样走入寻常百姓家,价格高不说,普通人也没有多少机会购买。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松绑,以及大众的需求,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半汁葡萄酒”诞生了,配料里除了葡萄汁,还有水、糖等添加物。

尽管国际通行的葡萄酒标准是100%葡萄汁酿造,但出于中国的特殊市场考虑,中国出台了《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规定葡萄汁含量在30%-70%,奠定了半汁酒的合法地位。

半汁酒在带火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乱象。

2002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暗访后。曝光了通化市的一些酒厂疯狂造假,在没有一滴葡萄汁的情况下,用酒精、香精、色素、水勾兑,制造出“三精一水”葡萄酒。

2003年3月17日,原国家经贸委公告废止《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新的《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明确定义,葡萄酒必须是全汁的。

乱象褪去之后,国产葡萄酒在新的技术规范下,进入黄金时代。2008——2011年,国内葡萄酒市场产量大增,从69.83万吨增至115.7万吨。

国产葡萄酒企也是无限风光。2010年,被冠以“中国驰名商标”的王朝酒业,销售高达16.15亿元,志得意满;张裕则实现跨越式增长,股价在2010年达到最高点125.48元,2011年营收60.27亿元,净利润19.07亿元,攀至巅峰;这一时期,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群星璀璨,长城、新天、通化、威龙、丰收……2011年时,中国葡萄酒市场中国产酒占了大半壁江山,占比达到75%。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就是国产葡萄酒的巅峰了。

随着加入WTO的保护期将至,我国于2012年和2015年先后对新西兰和智利进口葡萄酒实施零关税,国产葡萄酒引以为傲的低价优势荡然无存,逐渐占据上风的进口葡萄酒则不断攻城略地。

进口葡萄酒的进攻,不仅是税上的优势,还有品种和品质。一方面是进口葡萄酒品种丰富,每一款进口葡萄酒在产区风格、酿造品种、配比比例上都各有千秋,特色鲜明。而国产葡萄酒同质化严重,比如红葡萄酒则一半是赤霞珠,白葡萄酒则超过七成是霞多丽。

在品质与生产标准上,国产葡萄酒的短板更为严重。进口葡萄酒生产国大多有着严格详尽的葡萄酒生产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及质量分级制度,能很大程度保证植株密度、年产量、种植技术及酿造工艺等每个环节的高水准。

国外葡萄酒种植庄园多为私有制下的世代传承,许多葡萄树的年龄均在百年以上。而我国土地分散于农户,厂商需向农民收购原料,但精耕细作的等待实在太过漫长,国产葡萄酒原料只能一再降低标准,采用仅3-5年的葡萄藤,品质可想而知。

还有就是,国产葡萄酒由于葡萄酒新国标中没有对年份、产地的检测标准,又导致虚标年份的做法屡禁不止。

综合种种看来,这简直是一场注定的完败。

国产葡萄酒还有机会吗?

行业内部对葡萄酒还是一直看好,给出了长远前景的良好规划。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规划 ,预计2025年,葡萄酒行业产量达到7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实现利润40亿元。“十四五”规划还明确提出,要建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让葡萄酒成为消费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但国产葡萄酒面临的问题是,如果要向进口葡萄酒发起反攻,与国际接轨的,不应该只是税收,还应考虑产品和营销。

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优质葡萄酒?”

物候与美食专栏作者、公众号“食味艺文志”创始人魏水华的看法提供了一个历史维度的视角。

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但自从宋朝中国人发明出煎酒这一酿酒技术后,中国人便开始更重视黄酒和白酒的民族积淀,宋代以后,“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样的诗句,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大部分国人并没有进化出苛刻的味蕾;生青、寡淡的葡萄酒,与优质葡萄酒的区别,远没有评判黄酒、白酒的优劣差异来得明晰。

而在西方世界至今的数千年中,却始终坚持葡萄优化育种、酿制工艺迭代和评价体系精益求精。

好的产品根子在种植。

欧洲的葡萄种植大多是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依靠是对土壤的认识。比如法国西多会的戒律中有一项让人匪夷所思的规定,那就是一帮年轻人过着苦行僧似的隐修生活,砸石头、尝土壤,琢磨出土壤的好坏,他们坚信最好的土地才能酿出最完美的葡萄酒。

美国则最大化人工干预,充分把控葡萄的生长阶段和各阶段的需求并给予满足,给予葡萄最佳的生长环境,依靠的是科技。

而中国的葡萄种植首先是对土壤认识不够,国内种植葡萄的时间并不长,而且许多都是新开垦的土地,导致果农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积累对这片土地和适合种植的葡萄品种的认知和探索,也就需要时间发挥葡萄和土壤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在对环境的检测和对土壤的改善方面,在对葡萄习性的研究方面,科技实力依然不足

所以从种植方面来讲,国内的葡萄酒酿造需要从风土和科技两方面着手,提升葡萄的质量。而在酿造层面,虽然国际上早已有共通的酿造工艺,但需要酿酒师与种植人紧密沟通结合,对整体的工艺在时间、量等方面进行微调,找到最适合这片土壤生产出来的葡萄的酿造工艺,酿出具有风土特色的好葡萄酒。

而国产葡萄酒还需要通过营销抓住更多的葡萄酒爱好者。

在中国,什么人在喝葡萄酒?全球领先的葡萄酒行业市场调研和咨询公司Wine Intelligence去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群体仍然是55岁以上的人群,但是推动高端葡萄酒发展的是年轻的千禧一代。

而网易2020年的《网易酒行业睿享生活报告》数据是,从 00 后到 60 后的酒类消费者人群中,葡萄酒的消费者都在 65% 以上,这说明葡萄酒受到了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喜爱。其中,88.6% 的 85 后常喝葡萄酒,84.2% 的 90 后常喝葡萄酒, 84.5% 的 95 后常喝葡萄酒。这份报告也同样认为,年轻群体逐渐成为葡萄酒的主力消费群体

这些年轻的消费者喜欢通过网络来了解葡萄酒知识、葡萄酒产区的历史以及葡萄酒品牌文化。他们注重社交与体验,活跃于各大社交平台,热衷于短视频社交圈,喜欢个性创意产品,敢于尝试各种新奇产品,喜欢有情怀、有故事的品牌。

无论如何,讲好葡萄酒的中国风土故事,驱动更多消费者尝试国产品牌,成为摆在国产葡萄酒企业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这个过程不是对消费者进行西化的葡萄酒教育、规范,应该是中国化的培育、引领,如推动世界葡萄酒与中国餐饮的搭配,具体可细致到中、西餐,不同季节时令,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等区域,痛风、骨骼病等不同健康状况,老人、妇女等不同人群葡萄酒与餐饮搭配,传达更精致、愉悦、健康的葡萄酒消费体验。

海明威曾经说,“世界上最自然、最文明和最完美的东西莫过于葡萄酒,它不只是单一的感官享受,更是一种愉悦与鉴赏”。海明威当然是个酒鬼,他的话前半句可能过于谬赞,但后半句看起来无懈可击,这也是国产葡萄酒企业们需要努力的——让葡萄酒成为人们健康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无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