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设文化强国,绘就中国梦

2021-04-13 01:30:22 新京报 

■ 百年说百·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评论

100年来,我国的文化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的文化享受得到了极大提高。

建党百年之际,一大批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优秀文艺作品、系列主题文艺活动,正在部署安排。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开天辟地到迈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要求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百年中国文艺也因此取得了累累硕果。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我国发展文艺事业的指导方针。而百年来文艺政策的发展演变、文艺事业的兴盛繁荣,也是光辉历史的缩影。

延安文艺精神指明方向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宣传工作主要是传播无产阶级思想,唤醒人民意识,并同各类思潮进行斗争。

随着革命不断深入,文艺宣传政策开始强调采用各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极通俗的言语文字”,“在口头上文字上的宣传表现他们的心理”,通过通俗化、大众化的文艺宣传,提高了群众觉悟,扩大了党的影响力,争取了广大群众。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其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系列论述,为党的文艺政策构筑了理论支撑。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群众服务,文艺工作者要向工农兵学习。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1年3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成为这一时期文艺事业发展的指南。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随后成为我国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推动了文艺繁荣,文学、电影、音乐等硕果累累,文艺期刊大量增加。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10月,邓小平向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祝词,强调文艺“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随后,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导向。

十四大以后,党的文艺政策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1997年,中央明确提出要“深化文艺体制改革”“加强文艺事业的管理”。这一时期,江泽民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命题。从2002年到2012年,胡锦涛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了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

此后,中国文化产品得到了极大丰富,中国电影(600977,股吧)进入工业化发展新阶段。而通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电影行业极大解放了生产力,获得了整体繁荣。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文学、网游、动漫等网络文娱产业新形态也经历了从无到有、茁壮成长。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也直线上升。

将“中国梦”融入创作中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党的文艺工作也与时俱进。

十八大以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文艺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到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新,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国内文化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与此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梦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生动载体。中华传统文化在科技与创意的加持下,国产文化产品加速“出海”,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时间表。这既是目标也是督促,未来我们将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图,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韩晓青 赵传(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