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丨阴晴不定的日子里,影视公司该去哪里找钱?

2022-05-14 18:05:14 银柿财经 

整整四个月过去了。制片人李铭(化名)手中的影视项目仍未开机。他直言,开机就等于烧钱,目前疫情反复,要是遇上演职人员隔离,资金投入就更多了,“不敢冒这个险”。

近期,影视公司陆续发布了2021年年度财报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2家上市影视公司,2021年总体保持盈利的公司为13家,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的公司是11家

对于行业的变化,资本的嗅觉更为敏锐。观研报告显示,今年1~4月影视行业投融资事件共有18起,其中大多数还是战略投资,而非项目投资。

拿个剧本就能融资的时代结束了。李铭意识到,整个行业缺钱了。

如今,影视行业的融资渠道在哪里?版权质押贷款会成为融资的新希望(000876)吗?银柿财经记者进行了调查。

“产业链闭环出现问题了”

今年4月份,全国电视剧开机数量累计未超过20部。而在一年前的2021年,上半年累计开机的电视剧数量有160部,平均每月接近30部。

项目不开机,并不意味着没有要花钱的地方。

“开机前,项目剧本的费用、员工的工资等等这些都是开销。”李铭透露,实际上很多在平台始终未过会的定制项目,制片方已经把钱砸进去了,如果没有任何资金进账,影视公司很容易陷入困境。

影视行业本身不稳定的特性,是资方投钱时首要的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制片公司影视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有长视频平台、私募基金、商业银行贷款等等,有些项目也可以拿到政府投资。

有将近13年从业经验的李铭,见证了行业发展的辉煌期,他在杭州创立的影视公司,在2017年和2019年都曾有电视剧作品获得业内知名奖项。

李铭回忆,2018年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行业迎来了几轮整治,“范冰冰偷税漏税”事件发生后,税务总局加大了对娱乐行业的税收监管力度,热钱散退。

“在此之前,行业环境是非常浮躁的,社会资本纷纷涌入。”2017年是这个行业的投融资的顶峰时期。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影视行业融资事件共有275起,金额达270.1亿元,平均每起融资金额接近1亿元。

然而,从2018年起,资本慢慢开始撤退,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融资事件数量在2021年降至37起。

除了疫情,在这期间,影视行业发生的多起负面事件也让不少资本作出了继续观望或者转换投资赛道的决定。2021上半年某选秀节目发生“倒奶”事件,将偶像选秀畸形打投的灰产展露在公众面前,偶像养成类节目被叫停。此后,郑爽陷入代孕和逃税事件、艺人吴亦凡涉嫌强奸罪被批捕,多位艺人因失德、违法等重大负面事件“塌房”,让相关影视项目无法播出或下架,前期制作投入的资金无疑打了水漂。

更打击行业信心的是,各大长视频平台相继裁员,强调减少亏损、降低成本,在“买剧”和立项时更加小心谨慎。直接体现便是在平台立项会上,仅有个位数量的影视项目通过项目,大量项目被搁置或者冷藏。此前有媒体报道,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韩志杰在朋友圈发文称,“70余个项目过会,最终只通过两个”。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也曾在朋友圈表示“53个剧集项目过绿灯会,最后只锁了一个IP”。

《艾媒咨询 | 2021-2022年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研究报告》部分截图

李铭透露,相比于以前,现在作品的利润空间也少了很多。以还未定档播出的作品为例,原先李铭预计,出售给长视频平台的定价可以到单集300万元左右,电视台则是200万元,“现在这个报价已经不太可能了,至少平台这边会降价到单集100万元左右。但是对我们来说,只有卖到300万元一集才能实现首轮播出回本”。

一边是上游热钱退出、投资方更多选择观望,另一边是下游的平台、电视台等“买方”花钱越来越谨慎,处于中游的制片公司在两头挤压下,压力越来越大,靠自有资金和版权收入,很难支撑项目开发和拍摄,即使勉强完成拍摄,效益也很难保证。“简单来说,就是整个产业链闭环出现问题了,上中下游发展都很难。”李铭补充道。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共注销、吊销影视相关企业4.78万家。2021年注销、吊销影视相关企业5.22万家。今年开年至今,我国注销、吊销影视相关企业共1.38万家。

版权融资的风险定价难题

在资本市场对影视行业愈发谨慎的情况下,影视公司不得不另谋出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成为行业融资的新选择,行业内不少人都对版权质押贷款抱以厚望。实际上,这也不是新鲜事。李铭告诉记者,此前公司两部获奖的电视剧就获得过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额度差不多是项目成本的10%左右。

内地影视行业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版权质押案例,是2007年华谊兄弟(300027)以《集结号》的版权为质押物,向招商银行(600036.SH)申请了5000万元无抵押贷款,并用于后续影视作品开发制作。

2009年左右,在地方政府扶持动漫产业的政策指引下,杭州银行(600926.SH)开发了服务外包订单质押贷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主要是面向动漫企业。

杭州银行文创支行会议室背景墙

2013年,杭州银行(600926)宣布成立文创支行,致力于文创类企业贷款,还设立了专营影视项目的团队,探索文创金融模式,以信贷资金支持为主。杭州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徐樟炎告诉记者,获得杭州银行信贷支持的影视项目有《人民的名义》《庆余年》《隐秘的角落》《长津湖》,综艺《来吧冠军》《十二道锋味》等等。

记者了解到,杭州银行文创支行提供给影视项目的贷款会根据项目拍摄进度放款,约定回款周期在1~2年左右。

版权质押贷款需要公司以作品版权等知识类产权作为质押物来获取贷款,本质上就是利用其自身价值作为担保来申请获得金融支持。和房子等实物抵押不一样,版权价值属于无形资产。影视业有句戏言,走红是门“玄学”。但对金融业来说,任何融资的风险评估都需要一套可参考的价值体系。这也是版权质押贷款的最大难点——版权价值究竟该怎么评估?

影视公司具有无形资产比重大、资金回报周期长、担保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对影视项目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操作过版权质押业务的一名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影视申请信贷支持的门槛并不低,银行方面会对影视项目的题材、剧本、主创团队成员背景履历、播放平台等等进行评估。

这名负责人表示 ,他所在的银行,对影视项目的信贷支持目前以版权剧、定制剧项目为主。版权剧指的是由平台直接买断影视项目版权,在平台播出,片方依靠版权获利;而定制剧则是由平台买单投资,对大部分制片公司而言,这在过去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两类影视项目是比较保险的,一方面平台已经对项目进行了审核,风险被降低了。”这些项目基本上也能顺利播出,收益就有了保障。除去这些,风险团队评估对影视剧的题材也会进行评估,现代都市、刑侦题材较受青睐,古装剧就不容易过关。“古装题材剧集拍摄成本较大,不可控的风险也比较大。”

然而,对主创团队的评估难度就很大。一般情况下需要凭借专营人员对于影视行业圈内口碑评价的调查和观察,头部影视公司项目、此前参与成功项目的经历会更有优势。但是,名声和过往经验都不能降低这方面的风险,哪怕是知名导演,也不乏作品“扑街”、票房惨淡的经历。

事实上,大多数影视项目都很难满足申请贷款的条件。因此,银行贷款并不是影视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基金在内的社会资金、风险投资仍然是影视业最重要的融资来源。

破解“甄嬛”现象

影视行业能否自救?

以往好剧反复播出带来的版权收益,正在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作品“家底”深厚的公司,可以大大方方“吃老本”。例如互联网“梗剧”《甄嬛传》,直到今天还在给制作方和平台方带来红利,还能时不时贡献热搜。

从影视公司2021年的财报中可以看出,去年它们都在寻求在业务上的突破与创新。例如,华策影视(300133)完成了版权创业公司的组织和业务整合,并开始筹建影视版权大数据平台,这也成为了华策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5126万元的净利润,占华策总利润的12.8%。

李铭的公司也一样。

“目前,我们公司基本上是靠之前作品的版权收入撑着,而身边那些小的影视公司很多都已经倒闭了。小公司很多都没有版权收入。”这也是李铭的公司目前还能坚持的重要原因。李铭介绍,2021年,公司完成了三个电视剧项目,其中仅有一部作品暂未播出。

但“吃老本”毕竟是不可持续的,竞争虽然更趋激烈,但市场、平台和受众对于优质作品的渴望并未消退。于是,就好的项目,寻找合作伙伴,共担成本与风险,也成为一种选择。

银柿财经记者了解到,李铭创立的影视公司出品的电视剧作品多聚焦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现实主义题材与历史文化题材,一般是公司自己组建主创团队进行拍摄,制作完成后再将项目固定播放期限的新媒体长租权卖给平台和电视台。

这也就意味着,项目风险将由公司自行消化。“在项目前期统筹和拍摄过程中,我们没有平台的投资。但我们可能会联合多家影视公司一起参与项目,分担风险。”

李铭说,手头有一个电视剧项目,本打算今年6月份开机,但在北京、上海的疫情形势下,可能得延迟到8月。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