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丨《心灵暖阳》:不忘拥抱自己的暖意

2022-05-23 01:5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伊莎贝尔的生活中走马观花般地出现了很多男人,他们年龄不一,职业各异,性格当然也大相径庭。年过五旬的她在异性之间周旋,像一个小女孩一般寻求慰藉。她希望在某一些男人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阳光,让自己的生活重新明媚起来。法国女导演克莱尔·德尼,在这部名为《心灵暖阳》的小品式电影文本中,通过一位巴黎女性日常的情感体验,讨论与每一个个体都相关的永恒的话题:两性关系中的幸福究竟为何?

克莱尔·德尼总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孜孜不倦讨论着人生汹涌而来的危机,她2022年的最新的作品《双刃剑》用一对爱恋至深,却终日相互嘶吼的中年情侣对亲密关系进行了歇斯底里的解构。这部一针见血,甚至让人看后心有戚戚焉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一举斩获最佳导演大奖。相比《双刃剑》的用力,五年前的《心灵暖阳》则更像是一次随机的真性情挥洒。在导演本人的创作的履历中,这两部作品也隐约透露着她尝试新创作方法的野心。

如果说德尼绝大多数的创作都在描绘爱情发生、离开时的氛围,从2017年《心灵暖阳》开始,她更加关注于女性对于情感的具体思辨。影片中求爱而不得的伊莎贝尔,成为导演的化身,与观众一起在一道道爱情之门前叩问、哭泣,时而端庄迷人,时而花容失色。

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艺术家并非通常人们惯常想象中的“中年妇女”,她并未在这个应当成熟的年岁中展现出所谓的看破红尘。相反,孤独的她比任何人都渴望情感的到来。这种对于亲密关系的饥饿感,更加加剧了其日常情绪的波动,也时常让她的行为有些过火。这构成了观看《心灵暖阳》的第一道门槛。伊莎贝尔多少有些拧巴的性格,容易让人诟病她的行为处事。她似乎永远也得不到满足,在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的巡游中,她不断尝到心碎的滋味,却又无法决然抛却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德尼正是通过这个角色,不断挑战着观者的耐心——想要与这个少许有些极端的角色感同身受,观众首先要做的便是对自己“去道德化”,忘记社会施加在个体上的各种成规,成为一个真正只关注自身幸福的个体。在这个意义上,伊莎贝尔尽管因没有找寻到真命天子而惴惴不安,但至少她享有不断试错的自由。

《心灵暖阳》的第二道观影门槛,在于它的“平庸”。极度常见的生活即景,鱼铺买菜、餐厅午饭、酒吧买醉……尽管时常出入精英阶层才会光顾的场所,伊莎贝尔的日常与我们并无不同,导演有意对其艺术家的身份进行祛魅,甚至将她周围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男性,都进行了一番讽刺和鞭挞——他们自视甚高,中年油腻,沉迷于对女性评头论足,却无法体恤她们的困境。主要由对话构成的场景,在简单的正反打中,不断迫使观众关注伊莎贝尔的情绪变动。近景的大量使用,让这种微妙的动态更为具体可感。沟通不畅时的尴尬、争执四起时的火药味,每一个时刻都是如此真实。

伊莎贝尔追求爱情而不得的状态,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当影片的最后,她坐在“大鼻子情圣”德帕东饰演的算命师前,听闻情人有一天会回心转意,想要再度和她见面时,她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这是电影中她为数不多的心花绽放的时刻,也许在这个瞬间,她窥见了从心中乌云的罅隙中照射出来的那一束阳光。

(作者:柳莺 编辑:杜尚别)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