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日本通胀压力难言轻松,不应低估数据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2022-08-29 01:51:40 21世纪经济报道 

日本总务省在8月26日公布了东京都区部8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2020年=100,中旬速报值),剔除波动较大的鲜活食品后的综合指数为102.4,同比上升2.6%,而此前市场预期的中值为2.5%。至此,该指数已连续十二个月上扬。这也是时隔7年零10个月以来的高值。日本上一次这么高的通胀是2014年10月提高消费税率导致的,如果剔除消费税这个特别要素,上一次这么高的数值要回溯到30年前的1992年6月。

东京的这个通胀数据一向是日本全国通胀的有效先行指标,鉴于该指标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2%,且明显处于加速状态,因此市场普遍预期9月份公布的8月份日本全国CPI也很可能超过2%,而2%也是日本央行长期以来的政策目标。所以,现在没有人为此高兴,因为都知道这不是货币政策有效的体现,因此也绝不是日本央行追求的目标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近期日本的通胀结构,即资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叠加日元贬值。此前,笔者在参加市场人士的交流时发现,很多投资者对日本的通胀不够重视,或者说不够敏感,比较流行的乐观理由大致如下:第一,日本的通胀也就2%,和美国的9%比起来毫无冲击感;第二,日本政府对能源比如汽油这类石化产品提供补贴。但其实早在6月份,即便考虑政府补贴,就消费者体感而言,汽柴油零售端价格也在不断上扬,部分产品同比涨幅达到20%以上。

8月的这个CPI数据如果把能源价格剔除的话,涨幅将是1.4%,相对2.6%这种30多年来的高值要温和得多。具体而言,在本次的统计里,能源价格同比上扬25.6%,并继续加速上涨,主要因为大电厂需要转嫁成本从而提高电价,涨幅高达29%(7月份涨幅为25.5%)。汽油价格考虑政府补贴同比上涨5.8%,食料品剔除鲜活产品涨幅达到3.8%(7月为3.6%),类似寿司汉堡这类外食代表性品种的上涨幅度都超过10%。另外,日本移动通信行业,政府主动推动了运营商降费,虽然去年8月也有降费影响基数,今年8月的同比降幅下落到14.4%,而七月则高达21.7%。此类对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重要品种,都显示后续日本的通胀压力难言轻松。如果投资者只看新闻标题里的数字,很可能低估了日本通胀的边际影响。

实际上,8月23日日本央行发布的7月份CPI(+1.8%),不仅呈现出20年来的高值,结构性因素很可能正在悄悄改变消费者的意识,日本央行也在考虑修正自身对此轮通胀的认知——物价基调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为了正确捕捉日本国内通胀状态,日本央行对物价统计的计算方式做了进一步完善,比如剔除上涨和下跌幅度最大的前10%的项目。日本央行6月份的全国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显示,大企业的销售价格判断指数(涨价数除以降价数)达到34,是1980年5月以来的高值。而今年一季度(1- 3月)日本的供需缺口高达3.6%,年换算而言有高达20万亿日元的需求不足。但是目前观察到的大范围提价,是过去22年间未曾有过的。能源价格和日元贬值这类直观因素自不待言,供应链的回复迟缓,似乎隐含更为复杂的多元因素。

部分观察认为,企业的物价意识的改变,会传导到消费者,从而改变长期以来的通缩意识。但是情况看起来并非如此乐观。过去两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冲击,日本政府通过债务扩张,加大了财政支出以托底消费。典型的时期如2020年4-6月,个人事业者和劳动者收入出现剧烈下滑,日本政府紧急出动财政支撑,结果导致家庭部门的可处分收入环比增长10.5%(季节调整),然而消费没有按照预期那样扩张,反而是储蓄率上升到21.9%。两年后日本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增加190万亿日元,股价上涨、日元贬值的利益明显增加了社会财富不均衡的结构问题。同时低收入阶层或者说无缘享受金融资产增值的阶层,却需要承受所谓的通胀税——基本生活的成本上涨,而工资水平却没有改善迹象。历史上,这类结构问题将随着通胀持续时间对社会稳定带来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影响日本内外政治导向。

(作者:陈迅 编辑:陆跃玲)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