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郑海清:以创新助推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2-11-25 11:03:05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导读:精准定位客群并积极创新产品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消费融资需求,是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意义

作者|郑海清「兴业消费金融公司董事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22期

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持续增强,更多的金融资源聚焦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大幅提高。兴业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扩大试点的首家开业机构,立足普惠金融初心定位,持续深化客户服务和金融科技运用,大力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践行普惠金融是消费金融行业的初心使命

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内在潜力不断释放,内需拉动作用愈加凸显,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有7个年份超过100%,2021年亦达到79.1%,但由于中低收入人群仍占相当比例,制约了内需拉动作用的发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全国成年人在银行获得过贷款的比例约为49.05%,其中城镇受访者有贷款余额的比例比农村受访者高约10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目前仍有半数左右的城乡居民没有获得信贷服务,并且金融服务覆盖体系并不均衡。为此,需要积极完善现代金融体系,重点服务中低收入人群,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持。

消费金融是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后,2013年11月银监会正式修订下发《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明确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立足于发展普惠金融,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补位发展,向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小额贷款,标志着消费金融行业开始承担起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扩大内需的重要历史使命。通过发展消费金融,帮助其平滑当期收入与未来收入,缓解短期流动性约束,实现居民消费效用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及消费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为扩大内需创造基本条件。由此可见,消费金融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社会福祉方面将大有可为,并将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是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精准定位客群并积极创新产品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消费融资需求,是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意义。个体工商户、自雇人士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广泛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但不容忽视的是,该群体长期受到融资难的困扰。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全国个体工商户已经超过1亿户,帮助解决其日常消费融资需求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的重点任务。

在服务个体工商户、自雇人士方面,消费金融行业需要持续创新并重点解决一些问题。一是提供便捷的信用融资。这类客群普遍没有适格抵质押物,收入波动较大,现金储备较少,决定了其仅能通过自身的信用获得贷款。同时,这部分客群缺乏必要的金融和征信方面的知识,容易受到违法违规产品的利用。例如,在2014~2017年“现金贷”泛滥时期,不少人通过“套路贷”“高利贷”获取贷款,导致其背负了超出贷款金额数倍的沉重负债以及不良征信记录。二是激发内在持续发展动能。金融企业作为盈利性机构,承担着一定的风控要求和营利压力。在传统银行的考核机制中,贷款规模与风险指标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按照这一导向,展业人员倾向于选择贷款金额高、逾期概率低、作业成本低廉的客户,面向个体工商户和自雇人士的小额融资由于作业成本、风险成本相对较高,自然不会成为其首选。三是很多的个体工商户和自雇人士广泛分散在县乡区域,上门展业的难度和成本都较高,客户经理上门核访的积极性受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依托现代化的互联网渠道、专业的展业团队和完善的风控技术,有效延伸服务覆盖范围,确保服务能够深入县乡区域,满足广大老百姓(603883)的消费金融需求。

兴业消费金融的普惠金融实践

兴业消费金融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深化普惠金融理念,积极下沉服务重心,拓宽服务边界,在客群定位、风控体系、体制机制方面开展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实践。

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深化普惠金融包容性、可得性与可持续性。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基于自身禀赋特点,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差异化发展理念,坚守“监管不认可坚决不做、有悖社会伦理坚决不做、商业模式不可靠谨慎做”的展业原则,通过“一对一”服务为客户提供最大便利,并持续优化申请及审批流程,将普惠金融服务送到传统银行服务难以覆盖的广大个体工商业者和中低收入客户身边。同时,以自营的“空手到”App应用为起点,逐步发力孵化线上业务,有效延伸服务广度,实现对客户的全覆盖服务。目前,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已累计服务客户1400万户,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客户为大专及以下学历,中低收入消费者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精准定位并服务不同客群,构建全覆盖普惠金融体系。经过近八年的探索,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大力拓展无担保信贷产品,形成了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立业计划等重点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的普惠金融客群,实现对不同类型特别是县乡区域普惠客群的精准供给。针对个体工商业者和自雇人士普遍征信不足、缺乏抵质押等增信手段的难点,创造性推出纯信用、无担保的家庭消费贷产品,并进一步下沉重心至各县域乡村,提升县域乡村地区消费贷款投放占比,帮助农村居民改善生活条件、提升消费能力,为居民消费升级、扩大内需贡献力量。同时,公司加快线上产品创新和运营,以自研开发手机App应用为起点,逐步发力线上业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两翼齐飞”的业务格局,不断增强消费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2020年以来,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公司联合福建省教育厅合作推出“兴才计划”一揽子教育扶持公益项目,其中高等教育贷款作为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补充,以教育扶持为切入点,用于高考录取新生、全日制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教育培训等支出,由学生家长提出申请,为大学生家庭提供助学贷款支持,给予最长20年超长贷款期限、优惠贷款利率和在校期间只需还息的灵活还款方式,缓解其子女求学经济压力,帮助更多农村学子完成大学深造,为乡村振兴储备更多人才和智慧。2021年该产品新增“90天无条件退贷”政策,即借款人在贷款核准后90天内可无条件申请退贷,利息全额返还。这一极具人文关怀的举措不仅切实解决了资金暂时受困家庭的燃眉之急,也充分保障了客户权益。2022年,公司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将在职人士参与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纳入范畴,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士也可以申请“兴才计划”用于专升本、在职硕士等学历深造,拓宽就业通道。

随着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公司进一步聚焦因务工就业、子女教育来到城市工作的新市民群体,紧跟新市民金融需求,创新推出“立业计划”贷款产品。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在充分评估新市民还款能力后,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向其发放特定用途的贷款,用于满足他们在落户、就业过渡阶段的金融需求,缓解他们在住房租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济压力。依靠正规、专业的金融产品,年轻人可以校正较低收入与较高的生活、教育支出之间的错配,提高生活品质和就业竞争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障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加以锻造,融合传统风控与智能风控理念,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专注建构“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风控体系。首先,基于下沉客群普遍缺乏有效征信记录的特点,持续优化贷前调查作业流程,坚持“亲核亲访、面谈面签”,由客户经理前往客户的生活居所及办公场所进行核访,调查验证其真实收入负债情况,全面考量客户外部负债和生活成本,尽可能还原客户真实的借款用途和偿债能力。其次,融合运用传统及新兴征信信息,在传统征信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客户行为数据,强化申请信息验真、不良嗜好排查、多头借贷防范等风险防控。在贷款发放后,通过搭建系统与人工相结合的风险预警策略,利用多维征信信息和机器学习算法,发挥大数据平台与数字决策引擎的协同效应,对存量客户进行风险分层,实施存续期内差异化管理。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普惠金融内在发展机制。普惠金融领域不只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人才软实力与管理成本能力的竞争,需要针对性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与考核激励相结合的政策,保持经营团队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在队伍结构上,重点保证对前端客户经理、金融科技人才的资源投入,通过合理的薪酬设置为优秀客户经理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清晰的职业路径。同时,强化全账期风险管理理念,鼓励客户经理对贷款的全生命周期负责,所有客户经理收入均与贷款业务全生命周期质量挂钩,引导其做好县乡区域客户的核访与面签工作,有效解决由于展业难度较大导致积极性不强的问题,逐步形成有利于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内部机制。

构建消费金融服务民生长效机制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取得积极成果,供需对接更加有效,金融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基本建成了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消费金融既要在理念上强化普惠金融的人民性意识,也要在实践上遵循市场化、可持续原则,努力构建健康长效发展机制,切实有效服务扩大内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重视消费金融公司对拉动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尽管消费金融机构在体制机制、产品创新、业务模式方面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较好地弥补了传统银行的服务短板,但这些年来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建议开展对消费金融的深度调研,全面梳理行业的发展环境、整体情况和存在问题,总结论证消费金融对拉动消费、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作用,同时针对事关行业稳健发展的普遍性、全局性问题深入分析内在成因,研究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建议,为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也为支持扩大内需、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金融助力。

构建符合市场化与专业化要求的服务体系。鉴于国内消费金融客群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不同客群金融需求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各类型的普惠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风险偏好,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例如,专注于线下发展的机构可利用网点辐射的优势,上门对县乡区域普惠客群提供金融服务,在有效把控风险的同时,也让县乡区域普惠客群充分享受正规金融机构的温度;专注于互联网融资服务的机构可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优势,利用客户的行为数据,强化信贷风险识别与监控,不断健全风险预警及处置体系,提升自动化审批的能力,并主动以人工手段对自动化审批进行反哺,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消费金融事业。现阶段,我国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较多非银机构均以商业银行为主要出资人,并主要依靠股东增资及留存利润等内部积累方式来补充资本。由于作为其股东的商业银行自身也有资本补充压力,相较于上市公司可以通过IPO、可转债、优先股等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非银机构的“补血”渠道比较有限,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日益趋严形势下面临发展资本瓶颈。建议鼓励和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在严格遵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加大对于消费金融的投入,通过战略入股消费金融公司的形式,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资金及流动性支持,并依托股东所在领域的场景优势为消费金融发展拓展渠道。

适当改善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环境。对于同业借款,建议将商业银行投向消费金融公司的同业借款纳入支持实体经济信贷口径统计,推动同业借款实现交易线上化、文本标准化、登记集中化等,使其满足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认定规则,缓解商业银行开展同业借款面临的额度和成本约束。建议将消费金融公司纳入不良资产批量处置试点范围,支持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市场化途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分散行业风险,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

(责任编辑 植凤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