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多数铺位空置,深圳文和友盛况不再……网红商业为何难以复制?

2025-02-25 20:22:07 证券时报网 微信号

  近年来,“文和友”作为网红商业的代表,凭借其独特的复古场景和餐饮文化,迅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打卡圣地。

  而位于广州太古汇的文和友在蛇年新春后大门紧闭、正式歇业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文和友也面临着客流量下降的问题,具体的经营情况如何?证券时报记者今日进行现场实探发现,多数铺位出于空置状态,只有网红湘菜馆笨萝卜人气较旺,里面经营铺面的商家表示,希望文和友也能多做一些创新的尝试,让大家都活下来。

  多数铺位处于空置状态

  深圳文和友开店之初,可谓盛况空前,几万人顶着烈日排队入场,还有人为了喝“茶颜悦色”,不惜花高价找黄牛代买。

  2月25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访深圳文和友现场看到,对比刚开业时的“盛况”,目前深圳文和友内部大量的店铺出于空置状态,一楼内部大堂摆有许多空置的小吃摊位。由于是工作日,现场的消费者并不多。不过,据一些商家反映,深圳文和友仍然有一定的客流量,特别是在周末,但是许多消费者都是冲着长沙网红湘菜笨罗卜而去。二楼原本占据过半面积的文和友龙虾馆已经闭店,现在也就剩下3家店铺,其近半层空间尚未有新商户入驻。

  目前,港人北上深圳消费热度不减,文和友也成为一些香港游客前来打卡之地。现场,记者也见到几位来自香港的游客,但他们表示只是来文和友看看打打卡,大多数餐饮品牌不太符合口味。

  “听说这里是网红的打卡地,以前排队的人特别多,但是来了现场发现冷冷清清,并不像小红书上说的那样,我也去长沙的文和友尝试吃过小龙虾,那边的确是人很多,半夜都要排队,深圳这边现在连小龙虾也没有了,但是总觉得要看看。”香港一位经常来深圳的游客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据悉,深圳文和友曾想要打造成为大湾区湖南文化地标,但在引入多个长沙当地的餐饮品牌外,里面也引入了许多非湘菜品牌。

  针对广深文和友定位的举棋不定,文和友创始人文宾曾公开表示:“最大的反思是我们不够自信、是摇摆的。我们在广州吃的最大的亏,在于想做广州当地文化的同时,又舍不得把湘菜丢掉。”

  要让消费者持续产生兴趣

  有商家向记者表示,类似文和友这类的商业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针对不同条件的入驻商家采取免租金等方式,然后通过店铺进行收益分成;二是收取一定的租金和物业费。

  不过,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流才是商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当然希望深圳文和友能继续做下去,大胆做出一些新的尝试,拼一拼!”文和友内一家茶饮店店长如是说。

  对于深圳店未来的发展方向,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并非直接经营管理,最终选择闭店还是继续,这取决于企业自身。有长期关注消费领域的投资人还表示,消费行业在疫情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体面临比较严重的挑战,以往新消费品牌的成长路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品牌自身而言降本增效变得更为重要,如何吸引消费者成为忠实的用户,性价比成为重要因素,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一样。

  大众眼中,文和友走出长沙之后光环似乎不再,除了项目自身运营不当外,实际上也折射出当下网红商业项目难以复制的困境。广深的文和友都面临着高运营成本和网红效应短暂性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深圳文和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网红商业的成功往往依赖于独特的地域文化、创新的场景体验和精准的营销策略,但往往难以复制。如果商业项目只是简单地品牌堆砌,没有真正挖掘和传递文化内涵,没有持续的内容创新,就难以让消费者持续产生兴趣。未来,网红商业需要通过深耕本地化、提升用户体验、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和加强品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网红商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