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创投圈缘何“看空”模式创新

2019-10-17 03:20:59 证券时报 

胡学文

看空商业模式创新的呼声,在创投圈里突然明显得多了起来,并且不少大佬级人物也加入了“声援”的行列。

国内一家老牌创投机构负责人日前在总结十多年投资心路历程时,明确提出要“多投技术产品,少投模式创新”。理由是,中国是个制造大国,去看下A股的上市公司,70%都是和制造产品相关的行业,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相比较而言,模式创新型的项目虽然有机会改变过去,但在中国并不容易受到A股巿场的青睐,且易受政策变化的影响。看看很多文娱项目、O2O、P2P项目的结果,就知道投资模式项目成功率低,而投资高科技、硬科技才是过去和未来最容易赚钱的项目。

事实上,持类似观点的投资圈人士不在少数,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也提出,要从投资“隐形冠军”到投资“高冷硬黑”。关于模式创新,他认为,“硬”强调的是有真材实料的技术或产品,而不仅是模式的创新。“中国很需要硬核的东西。我们很多独角兽企业都是模式创新,像OFO,似乎赚了钱,其实是一地鸡毛,因为它们太急于快速成长。我们希望投到有收入、有利润、有真材实料的东西,而不仅是模式的创新。”还有投资圈人士直言:模式创新已是强弩之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是应有的未来。

业内人士的观点正在投资市场慢慢兑现。机构发布报告宣称,展望2019年,商业模式创新热度有所下滑,但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将持续;核心零部件、先进设备、新材料、TMT、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工业互联网、军民融合、专业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投资活动将继续保持活跃。

模式创新在国内投资圈真的要熄火了?模式创新在国内其实有过高光时刻。时间倒回至二十年前,以张朝阳李彦宏为代表的海归派,掀起了第一波中国互联网浪潮,他们将海外最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引入中国,创造了“中国版雅虎”搜狐、“中国版谷歌”百度。如果说最初的中国互联网是借鉴美国模式,那么到微信、微博、知乎等,则是中国借鉴美国模式并成功反超,而再到今日头条、摩拜、蚂蚁金服,则是中国本土模式创新的代表,在很多时候已经担负起领全球风气之先的角色。

这些模式创新的企业在自身创业的初期,离不开创业投资的资金、智慧支持,更以高速成长的成绩最终回报了在模式还不那么清晰明朗的时候,就拿出真金白银予以支持的投资机构们。

事实上,关于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孰优孰劣的争论由来已久。仅从资本市场板块鼓励的行业和方向来看,现阶段所谓“软科技”的模式创新的确可能不如技术创新的“硬科技”那么受欢迎。但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二者就是对立的关系,在很多成功的硬科技公司,通常也有着独特的商业模式。比如苹果,毋庸置疑的硬科技公司,但其商业模式也是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有观点就认为,相较常规技术创新的企业,硬科技企业更加需要设计与之相符的商业模式来解决其商业化变现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首先,企业能否实现技术的经济价值取决于它对商业模式的选择,因为同样的技术实际上可以匹配非常不一样的商业模式,但能变现的市场空间和企业价值差异巨大;其次,优秀的商业模式也可以引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方向;第三,缺乏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由于没有关键资源能力壁垒很可能会昙花一现;第四,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更高昂的成本、稀缺的配套资源和低下的市场认同度,没有配套商业模式创新的技术创新往往难以为继甚至走向惨败。

模式创新是不是真的在国内投资圈走到尽头?这个问题其实压根不是问题,而在笔者看来,今日资本徐新为代表的机构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徐新称得上投资圈里模式创新的猎手,曾投资携程、土豆网、唯品会、京东商城等多家上市公司,也曾投资赶集网、美团、大众点评、贝贝网等多家独角兽企业。这些案例几乎都是模式创新,直至今日资本的官网依然旗帜鲜明地提出“目标企业”的首要条件就是简单、容易理解的营业模式。

应该说,如果从国内市场上市标准和鼓励方向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技术创新无疑比模式创新更值得逐利的投资机构关注。但正如智库百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诠释:“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其重要性已经不亚于技术创新等。”硬要分出个输赢其实没有意义,好的技术创新项目,离不开恰当的商业模式去实现最好的变现;好的模式创新项目,也无处不隐匿着技术创新加持的光芒。当然,只是随着今时今日移动互联网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大平台已然独霸天下,好的模式创新项目确实难上加难,而技术创新项目却如雨后春笋。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