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两千载风华浸远,二十年崛起看南京

2021-02-26 17:47:46 和讯名家 

本月初,全国传来了一个大消息,那就是国内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规划“落地”南京,四大一线城市所在都市圈都没有成型的规划批复文件,中西部地区目前仍处在消化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阶段。而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第一个由国家审批的都市圈发展规划,可以说是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

1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文化资源禀赋,加之民国时期积累下来的发展基础,使得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那为什么这座在近十年间增速比不上其他城市呢?

首先从产业分布上看,南京与苏州比起来,是一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城市,特色并不鲜明。GDP占比中,工业占比排名第二,金融业占比排名第二,信息产业占比排名第二,只有一个房地产占比略高于苏州。不愠不火,没有特点,也没啥软肋。可以说,南京在苏中、苏北和皖南的地位,和上海在长三角的地位类似。所以可以称之为小上海,跟上海产业结构类似,但辐射范围小一些,是苏北、苏中、皖南的区域中心。加上上有苏州承接上海的产业外溢,下有无锡截断来自全国的产业转移,因此产业发展受限。

其次,自身发展定位的偏差,南京城市前几年过分强调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保护,导致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显得束手束脚。所以,南京要实现经济全面增长必须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将自己打造成长三角区域的北部核心城市。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南京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全面发力。从2017年开始,南京的一号文都在强调,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富集细分领域的人才,实现与上海、苏州的差异发展。到如今发展南京都市圈,承担承东启西的转接作用。

2

南京发展都市圈具有历史基因,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更充沛的调动周边区域的资源,因此其比苏州、杭州等其他城市更适合发展都市圈

关于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不是近几年才刚刚提出,而是经过了漫长的筹备期。从1980年代开始,南京就在全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南京跨省协调安徽皖南地区的几个地级市共同发展,也成为了这些年来这些区域城市的一种市民共识。近些年来,南京又不断在全国率先召开了多次都市圈的城市协调会,各地市主政长官们,不断讨论不断筹划,才有了这样的成果。

说起南京都市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当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建议南京组织跨省经济圈试点;第二件,“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南京经济区的成立为日后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刚开始的成员只有宁镇扬芜马滁6座城市,后来淮安、芜湖、宣城、淮南(短暂加入)和巢湖(拆分后自动退出)等陆续加入。

在此之前的都市圈组织形式比较松散,直到2011年第五届都市圈市长峰会上通过南京都市圈第一轮规划方案才算相对稳定下来。

再后来南京都市圈迎来了两位来自常州的小伙伴:金坛区和溧阳市。自此,南京都市圈基本成型。从2011年到今年,历经十年的第二轮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首个国家级都市圈规划之后,南京都市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3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方案同时下发江苏和安徽两省

作为为数不多的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尤其是涉及到规划和利益分配问题,有来自跨省的压力,也有难度不比跨省小的省内跨市的压力。这不仅要求各成员城市之间的协作,还需要都市圈所在两省的支持。批复中明确提出江苏和安徽要共同规划实施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方案,以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把南京都市圈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现代化发展大局做出贡献。

不仅如此,国家发改委也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南京的带动下,在各都市圈成员城市的努力下,在苏皖两省和国家发改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南京都市圈将会迅速崛起,南京这一座被束缚的城市也将得到发展!

THE END

往期热文回顾

德必文创 园区轻资产运营第二股IPO通过

产城未来:国企做资产,民企做服务

产业化布局下的“金地新模式”

恒大造车、华夏造城,背后是一个体系的无奈

锦和商业IPO通过,首家产业地产轻资产运营商正式上市

2020中国标杆产城运营商综合实力TOP50研究报告

凯德的国内最大单,给了产业地产

产业地产从勾地到勾业务,从卖地到卖服务

产业勾地的算账逻辑

上海首例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沉睡土地如何盘活成特色小镇

合作交流请联系:

黄先生:18918815806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产城观察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