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文院士逝世

2021-04-02 12:10:13 新京报 

“李京文院士,一路走好!”

4月1日,北京工业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原所长兼党委书记、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京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31日10时4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李京文是我国著名的技术经济专家。他1932年10月生于广西陆川,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被选派留学苏联,就读于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和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获硕士学位。

1958年起,李京文先后在河北省计委、国家计委、北京经济学院、国家建材总局、国家建委、国家建材部等单位工作。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1999年任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据北京工业大学报道:作为我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之一,李京文较早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论证理论与方法,主持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等超大型工程的技术经济论证,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率先对科技进步测度方法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问题;主持制定了环渤海经济圈、中部五省、海南、深圳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较早运用数学模型对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主编了中国近10多年来历年的“经济蓝皮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部委级一等奖8项。

《光明日报》今年1月报道称,1985年李京文被正式任命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首任所长。当时,他已是国家部委的正局级干部,从政界转换到学界,无异于一次“大型脱轨”。尽管此前不在学界,但关于新兴学科,李京文早有自己的思考。

“当时国内很多经济学研究都是定性分析,我数学好,我就想能不能用数学的方法,对经济学做定量分析,达到比较准确的效果。” 李京文说,后来,这样一门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就叫数量经济学。“另外,我认为研究经济问题,不但要懂经济,也要懂技术,还要把技术跟经济结合起来。”研究技术变化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就是技术经济学的由来。

2020年11月,李京文荣获被誉为中国管理学界最高奖项的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接受采访时,李京文说,“曾经有人问我,你一辈子有什么财富,我说我的财富就是一个我的书,第二个是培养了一批学生”。

中年转轨进入学术界以来,李京文培养博士生50余人、硕士生70余人及博士后10人,年龄最小的博士生是“90后”。

《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是李京文的学生。“他在学术上对我们很严格”,李志军说。物理学跨考经济学的他,在导师的指导下,从课题怎么承接到毕业论文怎么写,一点一点地学。“论文初稿出来后,他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帮我改,非常认真。”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张华也是李京文的学生。他接受采访时说,攻读博士期间,他因为日常工作繁忙,无暇完成十万字的博士论文,差点放弃。“但李先生说忙不是理由,鼓励我不但要接受实践的挑战,还要总结实践,升华理论,让理论继续为未来的实践提供更多的帮助。”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国俊回忆,和李京文讨论论文时,“他习惯剥茧抽丝地拷问选题意义和思路,一直问到你想清楚、说清楚为止,讨论结束后,总是感觉冒了一身冷汗,但是对选题会有新的思考,产生新的思路。”

李京文的女儿周全曾表示,“当年毛主席在苏联去接见看望他们,说他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一辈子都记得这句话,觉得振兴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出最大的贡献,这就是我的父亲。”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