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九败一胜,百炼成钢

2021-04-09 22:00:00 和讯名家 

 

文 | 牧童学

责任编辑 & 值班编辑 | 索菲亚(002572,股吧)

第 5581 篇深度好文:4460 字 | 10 分钟阅读

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但是,人们更愿意谈论成功,鲜少谈论失败;更愿意谈论成功的方法论,却鲜少谈论自己的失败观。

当初罗永浩宣布要做直播的时候,有人问他怎么看待未来可能出现的失败?他说:

可能的失败?没太关心过这个,我今年四十八岁,时间上,事业的可操作性上,应该还能承受五六次的失败都没问题。至于心理上,我可以承受无数次的失败。

这是很好的失败观。

深刻认知失败,比复制成功更有意义,毕竟成功不可复制,而失败却是获得成功的最基本技能。

一、失败,是从思维开始的

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梁漱溟说:

成功是什么呢?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

失败是什么呢?失败是我,是我的错误,我的缺漏。

要做成一件事,是需要若干方面若干条件凑合在一起的,哪怕90%都凑合了,1%凑不齐,事儿便不能成。

复杂的商业世界更是如此。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败局》中就曾说到:在任何一个商业社会中,成功永远是偶然和幸运的……对企业家来说,失败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所以,“企业家更要尽量地弄清楚危机是如何发生、如何蔓延的,受难者是怎样陷入危机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岁月中尽可能地避免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掉进灾难之河……”

不想栽跟头,就要改变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很多成功企业家提到最多的思维方式。

微软CEO纳德拉就深受成长型思维的影响。

微软城市全球是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被远远的落在后面,很多人感慨,微软恐怕是要退出历史舞台。

2014年,纳德拉接任微软CEO后,对微软进行了全面的刷新。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在微软推崇“成长型思维”。

纳德拉给每一个高管都送了一本《终身成长》。他还鼓励所有员工都用成长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他对员工有这样一个要求,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我们每天问一下自己:今天在哪些方面保持了固定型思维,在哪些方面保持了成长型思维?”

在2014~2019年,纳德拉用成长型思维带领微软实现了逆风翻盘,且重回巅峰。

成长型思维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思维模式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底层能量。作为底层能量,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一旦被推倒,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

至于最终的连锁效应是好是坏,就取决于那个“底层能量”,即思维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将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这两种思维模式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固定型思维的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惧怕挑战,总是自我设限。惧怕挑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惧怕失败。

于是,固定型思维者不断在“能力无法改变”与“证明自己的既定能力”之间打圈圈,永远停留在原点。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不畏惧挑战,相信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所以,他们总是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提升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能否获得成长。面对挑战,他们沉着应对,不怕犯错或难堪,并且知道如何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失败与错误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是成功路上的一个个垫脚石,不断推动自己迈向成功。

虽然不能保证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一定能成功,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也更容易取得非凡成就。

思维模式的天花板,捅破了,你就赢了。

二、正确认知失败,比成功更重要

1.成功和失败,指标不同罢了

在成功或者失败这个问题上,不是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你以为的成功,别人不以为;你以为的失败,别人不以为。

之所以会有这样以为,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看待成功和失败的显示路径和指标不一样——你选了或遇到了送分题、高分题还是低分题。

很多的成功其实是送分题和低分题的成功。

那些“站在风口上飞起来的猪”,看似选了一道送分题,但是能飞多久,却是一道高分题。

所以,那些年,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在风口上飞起来的猪纷纷掉下来——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比特币、共享单车……

直到今天,风口依然一个又一个,“追风口的猪”依然络绎不绝。当一大批拥有侥幸心理和真实实力的人混在一起的时候,很难分辨出到底谁有真功夫

吴伯凡曾直言:“那些为自己的小成功偷着乐的人,很可能过一辈子都是送分题和低分题的一生。”

很多的失败其实是高分题的失败。

总有人乐于选择那些壁垒高,难度大的高分题。比如常被称作“搅局者”、“挑战者”的那些人。

正因为是高分题,难度系数高,所以他们失败的概率往往更大。

这里要说的是,选题切不可盲目,选择高分题也要结合自身实力,实力跟不上,失败的概率更高。

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圈,有不少敢于挑战高分题的人。微信的张小龙、字节跳动的张一鸣、拼多多的黄峥、抖音的张楠……

他们,更像是形成风口漩涡的人。

王兴有一个非正式的称号“中国互联网最苦命的人”。

这件事还要从2003年讲起。当时王兴还在美国上学,嗅到了商机之后,他用六度空间理论创办了社交网站多多友。

六度空间理论是数学领域的猜想,也叫小世界理论。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个理论是已经被证实的,如果正常发展的话是会成功的,但是当时王兴的多多友规模太小,用户太少,创业前期,没有资金支持,最后夭折了。

多多友失败后,王兴又创办了游子图,海外留学的人把照片发回国内,冲洗后送给父母。这是一个小众市场,但是精耕细作的话还是有不小的市场,王兴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不懂市场。

后来,王兴还做过手机云输入法、短网址服务站、地图服务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都夭折了。

后来王兴由创办了校内网、饭否,失败之后,王兴就拥有了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个非正式的称号“中国互联网最苦命的人”。

2010年3月4日,王兴创立了美团,不少人都不看好王兴,断言他的这次创业又将陷入“习惯性失败”,今天,美团的表现,是最好的驳斥。

从多多友的“失败”到美团的“成功”,王兴在一路选择高分题的过程中,在一场又一场生死大战里,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管理的重要性、现金流的重要性、服务的重要性……以及自己作为公司的支柱、作为公司天花板的重要性。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王兴喜欢形容自己是在冲浪。

传统行业创业好比登山,互联网创业好比冲浪。山总是在那里的,你准备好了就去登,永远有机会,登多高取决于实力。

而浪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你只要踩上一个浪,保持住,它的高度就决定了你的高度,谷歌、脸谱网都是这样。而如果你错过了一个波浪,就错失了一次机会。但我觉得互联网后面还有浪,要确保在合适的时间踩上去。

善败者不亡。

做企业,都想成功,只有不下牌桌,就有机会翻牌。

2.失败可以成为一种“后劲”

很多人在经历过一次成功之后,往往出现两种状态:一种人沉浸其中,最后走向平庸;另一种人越走越远,越走越成功。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就在于,第一种人的成功更像是一种幸运,在获得成功之后,他们并没有补修成功必修的基础课,所以,越往后走,他越容易掉队。而第二种人,失败成为了他的后劲。

不想掉队,那就做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自省。

失败很痛苦,不能从失败中攫取最大价值,更痛苦。失败了,就把失败拿出来,好好剖析,不仅要看到问题,更要看穿问题。

如果不能在反思中获得启示,就真的败了。

第二件事,修补基本功。

失败了,就说明功夫和技能都还没到火候,于是才要“哪里不行补哪里”。补好了,再去拼。

贝佐斯深知,“十次冒险里可能有九次都指向失败,但是如果有十分之一的机会获得百倍回报,你也要每次都拼尽所有去赌。”

贝佐斯认为,随着亚马逊的发展,失败实验的规模也会扩大。亚马逊可能会遭遇数十亿美元的失败,但和公司规模相比,这是正常的,公司会在失败中学习。

事实证明,亚马逊的很多成功都从失败中发展出来的。

2014年,亚马逊发布了首款智能手机Fire Phone,但是这款手机并没有像Kindle一样成为亚马逊成功的硬件产品。

但是,Fire PhoneFire的失败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亚马逊和开发者都从这个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因此加快了开发人工智能语音助理和智能音箱的步伐。智能音箱 Echo 和亚马逊的人工智能语音助理 Alexa 成为了亚马逊新的增长动力。

直到今天,贝佐斯依然会鼓励亚马逊的员工要大胆押注失败,因为大胆押注,才有机会。

3.失败只是“事故”,不是“故事”

失败只是意味着这一次没有成功,它只是一次“事故”,不是“故事”。

“事故”和“故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点,后者是线——故事线。

“事故”从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站不起来。

相比其他企业家,俞敏洪常聊起失败的次数更多。他曾说,失恋不可怕,失业不可怕,我们要坚定地相信:

你拥有的痛苦全世界所有人都拥有过;你没有拥有过的更加深刻的痛苦,这个世界上也早就有人拥有过。

这个世界容不得抱怨,充满抱怨的情绪、复仇的情绪、对别人仇恨的情绪,永远无法成功。

我们唯一要做的是解放自己,解放思想,要自己跟自己比,永远不要和别人比,让自己长出隐形的翅膀飞向遥远的高空。

失败只是一次小“事故”,不要陷入失败的陷阱里不出来。我们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大胆迈出第一步,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往前走的脚步你自己能够听见。

如果因为害怕后悔,做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不敢迈出第一步,那么永远不会成长。

如今,很多人有创业的想法,却没有行动。

王健林看来,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还必须勇敢地迈出创业第一步。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如果大胆去尝试,也许一半成功一半失败,但连尝试都不敢,那成功的机会就是零。

是“事故”还是“故事”,选择权一直在你自己手里。

三、行动起来,就像不可能失败那样

“我无力控制,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半夜常常哭醒”、“研发失败我就跳楼”,这是任正非华为创业维艰期说出的话。

创业初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俞敏洪也曾硬着头皮请人吃饭,白酒一杯接一杯,到后面直接喝昏了过去。被医院抢救回来后,俞敏洪忍不住落泪。

……

但是,他们没有倒下。

意志薄弱的人不适合当领导者,被失败打败的人不配成功。

我很欣赏稻盛和夫,他曾说:

“挑战”这个词,听起来振奋人心,很有气概。但如果只是把“挑战”这个词挂在嘴边,光打雷不下雨,那就不过是空话而已。

我们要抱着“绝对不能输,一定要成功。”的斗志。

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相信自己的可能性,决不放弃,坚韧不拔,持续思考,钻研创新,“这么做试试,那么做试试”,只有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打开困难的局面,从而挑战获得成功。

伏尔泰说过:“人生来就是为了行动,就像火光总是向上腾。”

失败就失败了,不是还有明天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