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警惕“绿天鹅”

2021-04-14 16:27:26 新华网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在“黑天鹅”频繁搅动国际风云之际,又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绿天鹅”,正迫使金融界继续绷紧神经。

“绿天鹅”是指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2020年,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其出版的《绿天鹅:气候变化时代中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稳定》提出了这一概念。BIS认为,“绿天鹅”与“黑天鹅”一样,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绿天鹅”风险却比“黑天鹅”风险更高阶,它涉及环境、地缘政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气候灾难将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

“绿天鹅”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物理风险,二是转型风险。物理风险是指极端气候可能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损失;转型风险是指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经济低碳转型,大幅度收紧碳排放等相关政策或技术革新,引发高碳资产重新定价和财务损失的风险。

面对迫在眉睫的“绿天鹅”风险,部分国家央行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着手气候压力测试,测量“绿天鹅”可能带来的金融损失。据《财新周刊》报道,英格兰银行分析,气候变化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带来43万亿美元的金融损失;荷兰央行称,该国11%的银行资产已面临较大的气候风险。2015年,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率先开展气候压力测试;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也已对“碳交易-企业-银行”的压力传导路径进行研究。

在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年度工作报告中对绿色金融政策的部署已将防范“绿天鹅”风险提上日程。这需要在各行各业建立更加系统详尽的气候信息披露机制,规范绿色金融标准、产品、市场体系,以及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以应对“绿天鹅”随时挥动翅膀。

风险也时常伴随机遇。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经济低碳转型将为绿色投资领域带来更多机会。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高碳企业将把更多目光投向绿色投资项目。碳排放权也将不断拓展绿色投资的边界。

但作为新兴的投资领域,绿色金融标准在国际尚未形成共识,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2020年,我国绿色债券目录删除涉煤项目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逐步与国际接轨,向重视气候变化转型。但在其他绿色金融标准方面,如绿色信贷标准、绿色产业目录等仍需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碳排放权金融属性、碳交易市场监管机制也有待明确。

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风险决定了在这场巨变中,没有国家或个人可以作壁上观、独善其身。尽管“绿天鹅”风险难以预测、破坏力极强,但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可能是人类唯一力所能及的方案。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