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一季度GDP实现了18.3%的高速增长

2021-04-16 19:32:55 和讯名家 

一季度,面对冬春疫情考验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生产需求扩大,市场活力提升,就业物价稳定,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4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就202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作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相关司局负责人撰文,对经济数据进行详细解读。

一季度核心数据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2.9%。其中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环比增长1.51%。

?货物进出口总额84687亿元,同比增长29.2%。出口46140亿元,同比增长38.7%;进口38547亿元,同比增长19.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759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环比增长1.75%。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其中,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2月份下降0.2%;环比下降0.5%。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7%,两年平均增长2.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8%,两年平均下降2.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7.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8%,两年平均增长9.9%;商品房销售额38378亿元,同比增长88.5%,两年平均增长19.1%。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同比名义增长13.7%,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12.4%、19.5%、17.0%、10.7%。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40亿元,同比增长1.79倍,两年平均增长3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60%,比2020年1-2月份提高3.15个百分点。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在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年基数较低、就地过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要指标都呈现了同比两位数的增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5.6%,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9.2%。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开局良好,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市场预期稳中向好,经济中积极的因素在累积增多。未来,随着市场主体支持政策的继续落实,在宏观政策继续为企业纾困的努力下,在市场主体自身韧性的支撑下,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状况将会越来越好。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分析,一季度我国经济生产持续恢复性增长,工业支撑作用明显,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4%,拉动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三大需求稳步恢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提升,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3.4%,拉动GDP增长1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此外,创新动能稳步增强,市场活力不断提升,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1.2%和39.9%。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21年全年的经济增速进行了修订,把中国全年的经济增速提高到了8.4%,刘爱华表示,这个预测结果的调整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全年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期望。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全年经济有望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

“经济内生动力、供给的质量、市场主体的活力都在改善加强。这些领域的恢复态势和中国经济长期拥有的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等长期优势结合在一起协同发力,我们对全年经济保持目前的恢复态势充满信心,全年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刘爱华说,但目前全球疫情和经济环境仍然存在比较强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对这些方面的因素也要保持清醒,国内恢复的基础还不太牢固,部分服务业、小微企业增长仍然偏慢。

刘爱华表示,面对经济恢复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还是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促进全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主引擎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长4.2%。从数据来看,今年以来,消费市场延续了上一年逐季恢复的态势,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

刘爱华表示,商品零售额、线上销售情况,以及前期恢复比较慢的餐饮、旅游出行,都呈现快速恢复的态势。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带来居民信心的增强;居民收入的回升带来消费能力稳步提升;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应释放,带来重要商品的销售保持增长,这都是推动一季度消费市场呈现快速恢复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董礼华介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回升,城镇市场销售好于乡村市场,商品销售增势良好,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复苏,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4%,餐饮收入同比增长75.8%。其中,3月份餐饮消费显著改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1.6%。此外,网络销售发展向好,实体店零售继续回升。

图1:2020年以来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刘爱华介绍,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旅游、观影居民消费需求比较旺盛。从出行看,有关部门统计表明,清明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02亿人次,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94.5%。4月2日—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长225.8%,恢复至2019年的92.4%。从电影市场看,清明假期三天电影总票房突破8亿,刷新了历史同期票房最高纪录。

“从未来看,随着经济的稳步恢复,居民就业收入将继续改善,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我国应对疫情的能力提升,精准防控做得更加到位,有利于消费环境的改善。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效应也在不断显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都有利于促进消费市场的稳定复苏。”刘爱华表示,但同时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压力仍然较大,对居民消费信心仍有一定影响。

董礼华表示,当前住宿餐饮等接触型消费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实体店铺零售经营仍显乏力。下阶段,随着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政策效果持续显效,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恢复,居民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投资稳定恢复 原材料涨价使工业承压

一季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第一产业投资2362亿元,同比增长45.9%;第二产业投资27929亿元,增长27.8%;第三产业投资65703亿元,增长24.1%。

工业经济延续去年以来稳中向好态势,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能利用率达到近年同期较高水平,企业效益快速恢复。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8%。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20.8%;制造业投资增长2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0.0%。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9.7%。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翟善清表示,三次产业投资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明显高于全部投资。民间投资保持稳定,一季度同比增长26.0%。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49.2%,教育民间投资增长37.5%,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35.8%,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29.2%,房地产开发业民间投资增长26.9%。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加大,投资向好支撑因素增多。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投资项目要素保障不断加强,投资先行指标积极向好。”翟善清分析,从资金面看,一季度,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0.0%,高于全部投资4.4个百分点。从新开工项目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9.3%,高于全部投资3.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表示,当前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长最快,一季度同比增长27.3%;多数行业持续恢复,41个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同比增长。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装备和高技术产业引领增长,一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9%、31.2%。从主要行业看,汽车、电气机械、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分别增长55.1%、45.3%、40.2%、39.9%、37.2%。企业效益明显改善,用工需求持续回升。

“总体看,一季度工业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对下游企业造成较大压力,企业用工成本、海运成本上升有所加剧,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招工难问题仍较突出,工业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江源表示,应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努力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季度,国际能源平均价格环比上涨了35.3%,非能源价格平均价格环比上涨了11.8%,涨幅达到了近年来的相对高位。刘爱华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流动性宽松、市场需求有所复苏、供给短期比较短缺等各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从我国近期的价格走势来看,部分原材料价格也呈现上涨态势。

数据显示,我国PPI1月份同比上涨0.3%,2月份上涨1.7%,3月份上涨4.4%。刘爱华表示,3月份推动PPI上涨4.4%的主要因素是石油相关产业和金属相关产业。其中,石油相关产业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11.1%,金属相关行业上涨了17.6%。从总体上来讲,PPI属于结构性上涨,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资料3月同比上涨了5.8%。生活资料价格方面还比较平稳,当月同比上涨了0.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王有捐表示,输入性因素是推动PPI上涨的重要原因,今年一季度,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关联程度较高的石油、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2.13个百分点,超过PPI总涨幅。

“从目前PPI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来看,主要影响了一些上游行业,对下游行业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来。"刘爱华说,判断全年价格走势,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最根本的要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经济恢复的大势下,供给的质量、能力都在逐步改善;从需求来看,目前仍然处于恢复过程中。总的来看,国内上游产品的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刘爱华表示,在整体需求快速恢复过程中,目前有一些领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包括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2%,也就意味着目前制造业投资的水平相当于疫情前的96%左右。背后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比较多的困难,在投资信心上仍然有一定的顾虑。

“不过有利于制造业投资恢复的因素也在慢慢累积和增加,比如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增长了1.79倍,两年平均增长达到了31.2%。企业效益提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活力。”刘爱华说,目前处于“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都在安排之中,民营企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在“两新一重”、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提升上,都有大量的投资空间。

“随着经济整体恢复的推进、企业效益的好转,企业的信心会慢慢得到增强,制造业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刘爱华表示。

一季度物价总体稳定

虽然PPI价格走高,但数据显示CPI较为平稳。在开年连续两月落入负区间后,3月同比指数首次转正,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3月当月CPI从2月份的下降0.2%转为上涨0.4%。

刘爱华分析,3月当月属于比较温和的上涨。从结构上来看,推动CPI转正的主要因素还在于非食品价格中的汽柴油价格的上涨。3月当月,汽油和柴油价格都出现了12%左右的同比上涨,主要是在这两个能源产品的拉动下,CPI当月的涨幅转正,呈现0.4%的上涨。

“从更多商品类别来看,包括食品在内的价格上涨都是比较温和的,甚至是下降的。刚才说到的食品价格3月份当月同比下降了0.7%。大家都比较关注的猪肉价格,当月下降了18.4%。”刘爱华说,今年一季度,生猪存栏同比增长了29.5%,连续六个季度环比增加,综合生产、供应改善的情况来看,猪肉价格进一步回落是有基础的。

对全年CPI走势,刘爱华表示,需要从具体类别来分析。工业消费品的价格走势方面,工业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能力比较充足,宏观调控手段比较有效有力,工业消费品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从食品价格看,生猪产能得到了显著恢复,粮食价格最近也比较稳定,CPI上涨的压力不大。服务价格方面,服务业价格随着后期供给需求的逐步恢复可能会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

“从工业消费品价格、食品价格、服务价格这三个维度来看,全年CPI有望保持在一个温和的区间。”刘爱华说。

王有捐表示,总的来看,消费领域价格运行平稳,生产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从未来看,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较强,重要民生商品保障有力,宏观政策空间充足,国内物价能够保持总体稳定。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结构性矛盾显现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表示,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效果持续显现的情况下,投资消费持续恢复,特别是服务业有望稳步恢复,吸纳就业能力将明显增强。同时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各种各样的灵活就业模式拓展巩固,将有力推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5.4%,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3月份当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刘爱华表示,从调查失业率数据来判断,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稳定。但也要看到,今年全年的就业总量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同时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结构性矛盾也有所显现。

刘爱华说,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部分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比较多的困难,仍然处于恢复元气的过程中,对就业的需求有所影响,因此目前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数量还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张毅表示,重点群体就业仍面临一定压力。3月份,由于节后大量外来人员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部分人员仍处于寻找工作期,外来农业户籍人口(主要是进城农民工)失业率比2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达到5.4%。从青年群体就业情况看,由于青年人就业稳定性较弱,寻找工作时间更长,失业率有所上升。

“3月份,16—24岁青年失业率为13.6%,比2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张毅说,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随着6月份毕业季的来临,青年人就业仍存在较大压力。“

“说明年轻人就业还面临一定的困难。这可能和春节后大量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带来摩擦性的失业有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就业市场在趋于活跃。”刘爱华说,但年轻人就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这方面总量的压力确实是存在的。

另外,结构性矛盾也同时存在。刘爱华说,沿海的工业和外贸大省,很多企业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一线的普工难招,高技能人才难招,技术工人难招。

刘爱华表示,下一阶段,随着经济持续恢复,要继续强化就业优先的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通过保障就业服务,拓展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渠道,逐步解决就业领域面临的问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