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研究评1-6月宏观数据:经济步入修复通道,长期动能仍需政策加力

2022-07-15 19:15:52 明察宏观 微信号 

经济步入修复通道,长期动能仍需政策加力

2022年1-6月宏观数据点评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

受国内外超预期冲击影响,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但月度经济指标呈“4月份深度下跌,5月份降幅收窄,6月份企稳回升”的走势,经济已步入向上修复通道。值得关注的是,结构上经济修复更多依赖基建投资等逆周期力量,服务业、消费、地产投资等长期增长动能恢复偏弱偏慢。预计未来促消费增量政策可期,下半年GDP增长5-6%左右,全年约增长4-4.5%。

摘要:

>>工业增加值:装备制造引领工业生产回升,但下游消费恢复仍偏慢。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增速较5月提高3.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一是受益于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和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基建、制造业投资回升和出口保持韧性,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加快是主要动力来源,6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提高3.3个百分点;二是分行业看,汽车等中游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6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上月加快8.1个百分点,增幅高出全部工业4.9个百分点,同期消费品制造业恢复仍偏慢;三是市场需求不足、产销衔接不畅对生产的拖累仍不容忽视,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继续回落且持续远低于历史同期水平;四是工业企业大概率将进入新一轮去库存周期,也会对未来工业生产恢复形成一定制约。

>>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全年GDP增长4.0%左右,如有增量政策加码,有望达到4.5%。一是基建回升、地产筑底,投资成为稳增长主力。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回升,预计三季度破10%,全年中枢在9%左右;房地产投资增速大概率不会出现“V”型反转,全年增速为负是大概率事件;制造业全年动能或平稳,增速中枢在6%左右;二是消费拖累增长明显,需增量政策刺激。受居民就业增收困难、储蓄意愿上升和商品涨价等因素影响,在当前政策力度下,乐观估计全年社零约增长0-2%,不及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的一半,未来增量政策加码刺激消费已不可或缺。三是出口稳中趋缓。受外需支撑减弱拖累,下行难以避免,但年内出口份额仍有韧性,预计全年中枢在8%左右。

>>消费:服务和大宗支撑超预期回升,但全年增速仍不宜高估。6月份社零同比增长3.1%,增速由负转正,较上月大幅提高9.8个百分点。消费增速超预期回升:一是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推动餐饮收入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17.1个百分点。二是受益于促消费政策加码和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物流恢复,汽车和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增速分别较上月提高29.9和13.8个百分点,拉动当月社零增速较上月提高超3个百分点;同时穿类、用类和化妆品/通讯器材等升级类商品零售增速也均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三是限额以下商品零售增速继续回升,但受二季度农民工收入放缓更多拖累,其增幅明显慢于全部社零。当前政策力度下,预计全年社零约增长0-2%,未来增量政策加码可期。

>>投资:基建制造业支撑,稳增长作用增强。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速回升,且高于历史同期,表明投资动能继续增强。一是制造业投资增速较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主因在于基建投资发力和出口需求强劲。预计下半年技改需求和退税资金可以部分抵消盈利走弱和出口回落对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拖累,制造业投资动能或相对平稳。二是广义基建投资增速较上月提高4.0个百分点,稳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受益于资金和项目支持,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回升可期,三季度增速或破10%。三是房地产市场已筑底,但恢复脆弱,短期不改负增长态势。6月份房地产市场领先指标如商品房销售量价和投资资金来源增速降幅均有所收窄,呈环比边际改善,但降幅仍大,且居民购房能力下降、购房意愿较低、房企资金来源改善脆弱、房企拿地意愿较弱等因素制约房地产回暖速度和幅度,短期房地产投资负增长态势不会改变,但逆周期政策对房地产的托底作用有望逐步增强。

>>国内政策展望:增量财政刺激可期,货币配合发力为主。货币方面,下半年需要在稳就业、稳物价和稳汇率多重目标中取得平衡,预计总基调维持稳健偏松,核心聚焦宽信用,重点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加力、稳住房地产融资和配合财政发力等来支持信用扩张,不排除继续降准和非对称调降5年期LPR利率的可能,但全面降息概率偏小。财政方面,预计三季度进入存量政策密集见效期,财政支出增速有望加快;增量政策工具有望出台,方向上更多聚焦居民消费端。

正文

一、工业增加值:装备制造引领生产回升,下游消费恢复仍偏慢

2022年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较1-5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但仍仅为近5年历史同期水平的一半左右。6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5月份提高3.2个百分点(见图1);环比增长0.84%,高于疫前同期均值0.14个百分点,反映出工业生产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国内工业生产继续恢复存在支撑,但向上修复空间和速度仍面临制约。一是受益于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和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见图2),基建、制造业投资回升和出口保持韧性,是支撑本月工业生产加快的主因,也是未来继续推动工业生产恢复的动力所在。二是分行业看,受益于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需求改善和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中游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及器材等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明显,是工业生产回升的主要贡献力量,如6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上月加快8.1个百分点,增幅高出全部工业4.9个百分点。三是俄乌冲突与疫情影响仍未完全消散,加上国内中长期结构调整阵痛显现,市场需求不足、产销衔接不畅对生产的拖累仍不容忽视,如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继续回落,且持续远低于历史同期水平(见图3)。四是随着PPI涨幅步入回落通道,加上当前工业企业产存品库存高企,工业企业大概率将进入新一轮去库存周期,也会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制约。

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等供应业是支撑工业生产回升的主力。如受益于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稳增长政策显效和出口持续强劲,6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提高3.3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部工业1个百分点;同时受益于基建投资明显提速,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亦较上月提高3.1个百分点(见图4)。相比之下,随着PPI价格增速回落,采矿业生产修复弹性下降,6月份增加值增速仅较5月提高1.7个百分点。

从制造业内部看,汽车等中游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下游消费行业生产恢复仍偏慢。一是受益于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推进和基建投资需求回升,上游原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速均继续有所改善(见图5)。二是随着物流堵点逐步打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加之出口延续高增和部分产品消费改善,6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上月加快8.1个百分点,增幅高出全部工业4.9个百分点,是支撑工业生产恢复的主要力量。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提高23.2个百分点,改善最为明显;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亦均较上月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见图5)。三是居民消费潜能和意愿仍待改善,下游消费品制造业恢复偏慢,如本月农副食品、食品制造和纺织业生产增速均较上月还有所回落(见图5)。

高技术制造业继续领跑,新动能持续增强。6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月加快4.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部制造业5个百分点(见图6),表明高技术制造业韧性较强,国内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经济中的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此外,从产品产量看,绿色智能新产品规模均保持较快增长,如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000591)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1.2%、31.8%、19.8%。

二、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全年GDP约增长4.0-4.5%

受乌克兰危机深化演变,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的影响,2022年二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0.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4.4个百分点。但随着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加上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4月份深度下跌,5月份降幅收窄,6月份企稳回升”走势。具体从结构看,经济修复更多依赖于短期政策加码,经济增长的长期潜在动能恢复偏弱,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供给端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影响更大。如二季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0.9%、-0.4%,前者高于后者1.3个百分点。但积极的变化是,6月当月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为3.9%和1.3%,分别较上月提高3.2和6.4个百分点,后者提升幅度明显更大。

二是基建、制造业投资的稳增长作用明显增强。如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速分别为4.2%和-4.6%,前者高出后者8.8个百分点,是支撑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力量。从投资各分项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的托底作用明显,1-6月份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1%和10.4%,较疫情前2019年分别高3.3和7.3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房地产投资恢复依旧偏弱。如二季度消费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同比下降4.6%和9.1%,较疫情前2019年分别低12.6和19个百分点,且后者6月份降幅较5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仍处在探底途中。

四是结构性稳就业压力仍在增加。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和经济恢复,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但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创下新高,结构性失业压力依旧突出。如受疫情导致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年轻人求职渠道受阻,近年来监管政策偏严下房地产、教育、信息技术等行业收紧招聘,以及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创下历史新高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6月份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较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至19.3%,再度刷新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将导致消费内在恢复动能或持续偏低,亟待政策加大刺激力度。

展望未来,当前政策力度下,预计全年GDP增长4.0%左右,如有增量政策加码,有望达到4.5%(见图7):一是基建回升、地产筑底,投资成为稳增长主力。基建投资受资金和项目支持政策加力推动,增速有望继续回升,预计三季度破10%,全年中枢在9%左右;房地产市场正在筑底,“软着陆”概率增大,但年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大概率不会出现“V”型反转,全年增速为负是大概率事件;制造业投资受盈利承压、库存高位、出口回落影响,整体动能边际趋弱,但退税资金和技改需求仍有向上支撑,预计全年动能平稳,增速中枢在6%左右;二是消费拖累增长明显,需增量政策刺激。受居民就业增收困难、储蓄意愿上升和商品涨价等因素影响,在当前政策力度下,乐观估计全年社零约增长0-2%,不及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的一半,未来增量政策加码刺激消费已不可或缺。三是出口稳中趋缓。受外需支撑减弱拖累,下行难以避免,但年内出口份额仍有韧性,预计全年中枢在8%左右。

三、消费:服务和大宗支撑超预期回升,但全年增速仍不宜高估

(一)服务消费和大宗消费明显改善,带动社零增速大幅回升

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下同)为210432亿元,同比增长-0.7%,降幅较1-5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6月份当月社零同比增长3.1%,增速由负转正,较上月提高9.8个百分点(见图8)。按照统计局的分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分成餐饮收入、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和限额以下商品零售三大部分,占比分别为11.3%、33.7%和55%(2019年值)。6月社零增速大幅回升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推动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改善。如随着消费场景改善,居民外出消费逐步增多,带动服务消费好转,6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降幅较上月收窄17.1个百分点(见图9),对社零增速回升形成重要支撑。

二是产业链恢复和促消费政策加码,助力汽车等大宗消费和升级类消费快速回升。6月份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上月提高14.1个百分点,也是支撑社零修复的核心动力源(600405)。分商品种类看(见图10),受益于物流和产业链供应链逐渐恢复,加上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6月份限额以上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9%和3.2%,分别较上月提高29.9和13.8个百分点,拉动当月社零增速较上月提高超过3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受益于多地发放消费券和网上购物的物流逐渐畅通,穿类、用类和化妆品/通讯器材等升级类商品零售增速,均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相比之下,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地产相关的家具和建筑材料等相关消费同比仍为负增长,受前期增长偏快影响,食品粮油等必需消费品增长反而有所放缓。

三是农民工收入放缓更多,限额以下商品零售增速回升慢于整体。随着经济边际好转,6月份代表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的限额以下商品零售增速,较上月提高约5个百分点,但其增幅明显小于全部社零,表明中低收入群体消费修复仍弱。本月限额以下消费增速恢复程度远不及限额以上:一是汽车消费基本全部计入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其大幅改善将导致两者增速差拉大;二是基数效应提高也不利于限额以下商品零售增速提高较多,如去年6月份限额以下商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速较上期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三是最核心原因仍在于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受疫情冲击影响更大,如尽管5、6月份农民工群体调查失业率持续回落,但二季度农民工收入放缓明显更多(见图11),预计单季度已陷入负增长,对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形成主要制约。如1-6月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增速仅为1.7%,较1-3月份回落4.2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个百分点。

(二)当前政策力度下全年社零约增长0-2%,增量政策加码可期

展望未来,预计在当前政策力度下,下半年社零增速或恢复到1.5-4.5%左右,全年约增长0-2%,消费恢复亟需政策大幅加大支持力度,预计未来范围更广、力度更大的促消费政策有望加快推出。

一方面,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国内人员和要素流动明显加快,加上经济企稳回升和促消费政策发力,将对消费恢复形成重要支撑。假定下半年消费与2020年5-11月恢复路径一致,预计全年社零约增长0%;假定下半年消费恢复程度均能达到2020年四季度经济偏热下的水平,乐观估计全年社零约增长2%。

另一方面,疫情对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产生的间接冲击不容小觑,将持续制约费回升力度,亟待政策加码支持。一是疫后服务业和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雇员工资缩水,将对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形成最大制约。如1-6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7%,较1-3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明显不利于消费改善;同时,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再创历史新高,农民工收入放缓更多,对消费的结构性拖累更为严峻。二是疫情还会通过推高储蓄需求,降低居民消费意愿,如根据央行的调查数据,2022年二季度城镇居民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调查中,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达58.3%,创下200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比2020年疫情最严重阶段还要高出5.3个百分点,表明居民消费意愿明显不足,亟待政策加码提振。三是疫情未退,消费场景受限也会持续对社零增速形成一定拖累。

四、投资:基建制造业支撑,稳增长作用增强

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1%和3.5%,低于1-5月份增速0.1和0.6个百分点(见图12)。基数走高是投资读数回落的原因之一,如2021年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民间投资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前值0.5和0.1个百分点。同时从边际变化看,受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和疫情形势继续好转影响,本月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基建制造业支撑增强,地产降幅扩大”的格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动能延续回升势头,如6月份季调后的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速为0.95%,较上月提高0.12个百分点,且高于2019年同期值0.5个百分点,显示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动能有所增强(见图13)。

从民间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差看,1-6月份民间投资累计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恢复持续慢于整体(见图12),主要原因在于民营企业遭受成本高企和盈利下滑双重冲击,且大型国有企业更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预计未来国家将出台更多结构性政策帮扶民营企业恢复元气。

(一)基建和出口需求带动制造业投资回升,预计下半年动能相对稳定

1-6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较1-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见图14),基数走高是累计增速读数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如2020-2021年1-6月份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速较1-5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从当月增速看,6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较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基建回升、出口强劲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支撑,加上技改需求和退税资金对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仍强。

从行业看,上游投资加快、中游高位运行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撑较强。一是受基建投资需求加快释放带动,预计上游原材料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二是国内供给能力恢复和出口增速高位回升对中游制造业的支撑仍强,中游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运行在高位区间;三是下游行业投资增速表现分化,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受原材料涨价和国内消费需求偏弱影响,投资整体有所回落,但纺织业在出口需求带动下投资增速有所回升(见图15)。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领跑,经济结构继续优化。1-6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23.8%,高于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速13.4个百分点(见图16),新动能对制造业投资的引领作用持续强化,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展望下半年,预计制造业投资动能相对稳定,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在6%左右。一是盈利承压、库存高位、出口回落都预示着制造业投资动能边际趋弱,如领先指标工业企业利润于2021年下半年从高位区间回落,对企业投资的支撑减弱(见图17);二是已退还存量留抵退税和按月退还的增量退税资金有利于改善企业现金流,刺激企业进行资本开支;三是绿色低碳、强链补链等技改需求将对制造业投资形成长期支撑。

(二)基建稳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下半年有望继续回升

1-6月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分别同比增长9.3%和7.1%,较1-5月份分别加快1.1和提高0.4个百分点(见图14);从当月增速看,两者分别比5月份提高4.0和0.9个百分点,基建稳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

展望下半年,在专项债加快使用、信贷等配套资金充裕、项目储备建设提速等积极因素影响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预计剩余专项债集中使用或推动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破10%,但四季度小幅回落,全年中枢在9%左右。

一是专项债券集中于三季度使用,且配套资金较为充足,对三季度基建投资形成较强资金保障。其一,按照政策要求,5-7月份发行的超2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将于8月份底前基本使用到位(见图18),对基建投资形成较强资金保障;其二,6月29日国常会安排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助力解决资本金到位困难对基建投资增速的制约,若按照最大效果估算,可以撬动约2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00亿资本金对应1.2万亿元配套资金+其他资本金撬动同等规模的配套资金),撬动的资金包括但不限于前期8000亿元政策行信贷资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PPP等社会资本,该工具的推出有利于上述基建资金来源加快进入项目,助力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二是重大项目审批和开工提速,基建投资面临的项目制约有所缓解。去年9月份和今年1月份,地方分两批共储备了7.1万个项目,基建投资优质项目缺乏的情况大幅缓解,5月份以来,中央、地方、部委层面协同共同推进项目储备和建设工作,基建项目用地配套与审批明显加快,带动基建项目建设开工提速。如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9%,较去年同期加快20.2个百分点,创2017年以来同期新高(见图19)。

三是城投等配套资金来源仍面临严监管约束,将对基建投资回升幅度形成约束。从资金来源看,近六成的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于自筹资金,自筹资金比重下降是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见图20)。基建投资自筹资金主要包括城投平台债务、PPP、非标融资等资金来源。据统计,1-6月份城投债净融资金额为9345.6亿元,较去年同期回落约2460亿元,预计在“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政策基调下,2022年城投平台融资环境难以大幅改善,城投平台净融资大幅转正的概率不高(见图21)。在缺乏配套融资的情况下,其他资金来源对基建投资的支撑作用不强,全年基建投资回升幅度或有限。

(三)房地产市场已筑底,但恢复脆弱、短期不改负增长态势

1、房地产市场已筑底,但仍处于反复脆弱阶段

从需求看,商品房销售量价降幅均有所收窄,呈环比边际改善,但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受疫情对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的影响,居民对未来房地产的预期偏弱,购房需求和意愿不高,虽然6月份商品房销售边际好转,但降幅仍然较大。一是销售面积降幅由扩大变为收窄。从累计增速看,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低22.2%,降幅较1-5月继续收窄1.5个百分点,与5月降幅扩大形成鲜明对比;从当月增速看,6月当月同比增速为-18.3%,降幅较上月收窄13.5个百分点,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见图22),表明销售状况在边际改善。二是商品房价格降幅收窄。商品房销售额降幅大于销售面积,反映销售价格下降,如6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0.8%,降幅较销售面积高2.5个百分点,但降幅较上月收窄3.4%,连续三个月收窄(见图23)。

从供给看,商品房销售走弱引发库存去化周期拉长。2021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销比(待售面积与近三个月平均销售面积之比)由降转升,6月延续了升势(见图24)。如6月份为4.8倍,较3月份提高1.2倍。商品房待售面积较上月减少649万平方米,连续4个月减少,但库存仍然高企,6月待售面积同比增长7.3%,处于2016年以来的高位,表明未来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是主要任务。此外,6月销售明显转好是否可持续,有待观察,因为6月份销售面积的增加部分原因是4、5月份疫情期间积压需求的释放。

从投资增速看,2022年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4%,降幅较1-5月扩大1.4个百分点;6月当月同比增速降幅较5月也扩大1.6个百分点(见图25),没有延续5月份当月反弹的趋势,反映房地产投资仍不稳固。

2、领先指标触底反弹,但不改短期房地产投资负增长态势

展望未来数月,商品房销售、房地产资金来源、土地购置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领先指标,虽然部分指标触底反弹上升,但降幅均较大,预示着房地产投资短期不会改变负增长态势,反弹力量较弱,后续反弹高度有限;但在“三稳”目标要求下,房地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前期偏宽松政策效应也有望逐渐显现,房地产投资下行态势或将逐步缓解,失速风险偏低。

一是房企资金来源改善仍有较大不确定性。2022年1-6月房地产资金来源同比减少25.3%,降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当月增速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9.8个百分点(见图26),出现边际改善迹象,但未改整体负增长趋势。从资金来源细项数据看,其他资金(由个人按揭贷款、定金及预收款两部分组成)当月降幅大幅收窄18.4个百分点,是1-6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边际改善的主因(见图27),与6月销售面积改善一致。但6月当月其他资金降幅仍达到-25.6%,反映居民收入下降后,购房能力下降、购房意愿不足,房地产市场预期需要继续扭转。国内贷款方面,虽然监管部门要求已出台“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相关政策,但从各月同比增速看,6月当月降幅较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至-32.1%,降幅依旧没有太多改善,表明银行对房企贷款依旧谨慎。

二是土地市场偏冷,房企拿地意愿较弱。受房地产销售持续负增长、房价上涨预期偏弱影响,房企拿地意愿明显下降,如2022年1-6月购置土地面积同比大幅减少48.3%,降幅较上月提高2.6个百分点(见图28),与此相对应,土地溢价率也处于历史低位。分城市等级看,各线城市土地市场普遍偏冷,但一线和三线城市相对较好。如6月份一二三线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分别同比减少23.9%、36.2%、13.2%,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8.4、扩大3.9、收窄12.1个百分点(见图29)。

三是房地产逆周期政策调控力度明显加大。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房地产及其相关上下游产业占国民经济的30%左右,面对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预计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微调,以实现房地产“三稳”和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目标。近期因城施策差别调控持续推进,各地政策调整节奏明显加快,政策进一步向支持改善型需求、合理满足二套房、优化二手房市场等方面延伸,城市向一二线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等房地产需求相对旺盛的区域扩围。预计在房地产逆周期政策持续发力下,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将持续释放,房地产下行压力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明察宏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