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立权「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15期
加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是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价值、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保险和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现代化金融工具促进知识产权价值的交易和流转,激活“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实现拓宽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环境,促进创新资源良性循环。但是,知识产权作为智慧财产权,其无形资产的特性使得知识产权在创造保护、价值评估、市场流转等方面存在着困难。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已成为激励知识产权创造,解决知识产权维权难、评估难和变现难的社会共识。
遵循现代金融逻辑,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银行是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的主渠道。近年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积极与银行沟通合作,出台实施多项政策措施,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2019~2022年,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年度贷款金额从66亿元增长到超过173亿元,年度贷款项目数从352件增长至668件。通过盘活企业的无形资产、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北京是全国最早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城市。通过组建中关村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联盟,精准对接融资需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2007年,北京先行先试开展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工作,至今已累计向130家中关村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1410万元,支持贷款金额近20亿元,覆盖中关村16个分园区,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10个中关村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
为防范专利质押融资中的风险,北京率先在全国开展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试点工作。以重点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不直接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为原则;以引入保险分散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专利质押融资的风险容忍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扩大融资规模为工作目标,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和政策支持,调动多方积极性,鼓励本市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试点实施三年中(2018~2020年),共认定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机构为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试点单位;累计服务企业114家,涉及质押专利近600件、软件著作权近300件,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支持保费补贴340余万元,保险保障的总贷款金额超过4亿元,截至目前已理赔2件,支付赔款299.08万元。“专利质押融资助力知识产权变‘资本’”案例入选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由商务部向全国推广。
多部门联动,推进政策体系建设
为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密切联动,连续出台《关于建立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工作的通知》《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多项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市级政策文件,并指导全市14个区出台了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了市区两级联动,覆盖质押贷款贴息、融资费用补贴、风险分担和补偿等多环节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体系。
2023年4月,北京市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数据共享、打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快速通道、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与服务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围绕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质物处置流转体系等关键环节发力,强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保障,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知识产权金融工具获得创新红利。同时,建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人才互通培养机制,加强知识产权金融人才建设,推动形成政府、银行、担保、评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良性生态。
“白名单”互通,建立政府银行直通联系机制
2021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机制,搭建起银企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的“中转站”,力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效对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通过原北京银保监局向银行推送首批知识产权领域的“白名单”企业,反向推送机制通过首贷中心综合受理平台实现与银行间的直联互通,根据银行需求精准高效地开展银企对接。截至2023年2月,已有19家银行对接“白名单”企业1033家次,累计向名单内企业发放贷款146笔,贷款金额达33.81亿元。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扩大知识产权保险
为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2019年底,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北京银保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自2020年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主要通过给予保费补贴的方式,为北京市单项冠军企业和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专利执行保险、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在内的综合性知识产权风险保障。试点实施以来,共支持北京市472家企业,为20余个重点产业的4818件专利投保专利执行险和被侵权损失险,保险保障金额超过53.9亿元,保费补贴5300万元;支持7家企业投保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保费补贴400万元,保险保障金额4200万元。截至目前,试点工作已累计为5家出险企业提供7笔专利执行险理赔共计151万余元;完成首家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理赔,赔付金额共计82万余元。在试点实施过程中,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总结出了一些有效做法。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推进原则。确立知识产权保险“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为保障投保人的利益,政府对知识产权保险工作进行政策上适度的限定,即限定知识产权保险最低的累计赔偿限额倍数,经公开招标确定保险公司并在主管部门备案,在此基础上设置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企业自愿投保,协商签订保险合同,政府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投保企业给予保费补贴,形成可持续的良性模式。
二是高精尖产业发展与精准支持企业兼顾。以服务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为政策导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保险试点经费支持对象明确为,容易成为专利侵权潜在目标的单项冠军企业、维权能力较差的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和本市海外出口业务较多的企业群体。
三是退坡补贴机制与风险补偿联动。补贴比例实行逐次投保退坡,首次投保按照较高比例给予保费补贴,第二次、第三次投保按照一定比例降低保费补贴标准,其余则由企业自行承担,逐步实现市场化发展。同时,为了弥补保险公司可能发生的超保费理赔风险,试点工作还对保险公司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
四是保险保障与增值服务并重。增值服务是保险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通过合作的专业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并指导试点保险公司针对企业投保专利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专利体检服务并形成专利体检报告,为参保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参保企业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专利潜在的风险和同业竞争状况。此外,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积极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包,扩大保险试点工作在北京市的覆盖范围,提升金融机构和企业对知识产权保险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五是稳步推进与政策创新结合。依据《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相关要求,2022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试点工作,按照每家企业一次投保不超过保费80%的比例且最高不超过8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优化试点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提升保障额度,为企业释放更大的政策红利,通过政策创新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险保障体系。
发挥金融支持作用,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新型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对“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北京“审慎规范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重要工作任务。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持续规范、审慎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有效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北京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颁布《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对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作出重要顶层谋划,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纳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两区”工作推进措施》,联合全市有关部门统筹推动实施。二是规范推进工作。2019年3月,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支持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文科租赁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021年以来,持续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组织开展“中技所—中关村担保—长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工作;2022年,支持北京市朝阳区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工作中探索运用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上述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累计发行规模超过13亿元。三是指导、推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研究制定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的支持政策。
在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过程中,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坚持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北京金融和知识产权服务资源聚集优势,支持探索二次许可、资产混合和融资租赁等多种知识产权证券化底层资产构建模式,特别在标准化推动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同时,坚持规范审慎,高度关注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风险,对证券化项目参与企业和高质量专利资产遴选、风险管理和防控机制构建以及发行后管理等全流程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形成知识产权证券化助力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模式,为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两区”建设提供服务保障和有效支撑。
政策红利推动知识产权融资市场不断升温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均在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落地。随着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开展,2020年以来北京始终排在全国专利和商标质押融资前十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通过出台市级政策文件,带动各区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形成矩阵效应,以围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补助降本、尽职免责等关键环节,从增信、减负、产品和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推动科创企业运用知识产权金融工具获得创新红利和政策红利。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升、缓解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工作再次推进了一大步。具体而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为企业提供了多层次政策支持。通过组建联席会,整合相关单位优势资源,提高沟通协作效率,以“会诊”的方式,用更加全面的角度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在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升企业维权能力的同时,对构建北京市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形成了有力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则为科技型企业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手段。有了资金支持和丰厚收益的激励,企业在原有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动力将大大增加,使技术创新走向良性循环。知识产权金融工作为北京市营造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创新体系、服务“两区”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下一步,北京市将依据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工作,对后续的政策进行持续优化,推出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的支持政策,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培育知识产权金融市场和加快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为北京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实习编辑 张一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