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合资公司“雏形” |
● 宗庆后称,“那时(1996年)我们不缺钱,只是太想加快娃哈哈发展了,一个合资公司就这样匆忙成立了”
● 当初达能控制的金加是自己选择了5家比较大的子公司进行合资,剩下的5家小公司是达能“看不上
● 而这剩下的这5家体制之外的小公司也就是今天非合资公司的雏形
|
2. 宗庆后:“我们上当了” |
● 开始以为金加是达能百富勤合资,虽控制51%股权,但因为集团、美食城都是我的,以为自己是老大。
● 宗庆后称后来百富勤在娃哈哈不知情时将股权卖给达能,形成合资公司被达能控制局面,这是陷阱
● 事实在当时,娃哈哈集团并没拿出很多资金,其入股的主要形式是(商标)转让费用以及设备建筑物
● 业内认为,此事一开始脉络清晰,也是公开游戏规则,而宗庆“忽视和误解”了,“吃了一个哑巴亏” |
3.达能:“我们上当了” |
● 关键的一步:2005年,娃哈哈非合资企业在一定前提和条件下获得合资公司授予的商标使用许可(一是与合资公司签订有代工协议的娃哈哈公司;二是与合资公司非竞争行业的公司)
● 2006年年初,总数近40家娃哈哈非合资公司利润达10.4亿元,对此达能认为宗庆后开始把利润高产品如营养快线、思慕C等由非合资公司生产,利润低的纯净水果奶等由合资公司生产,独占大量利润
● 在娃哈哈35家非合资企业中,有26家为离岸公司直接投资,这些分布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不同小岛上的公司在宗庆后的财富帝国中位置举足轻重,同时也在娃哈哈纠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开始有人指责大部分离岸公司“法人代表”无实力进行投资,一些股东财产并不能支起如此庞大的财富体系,其幕后大股东直指宗庆后 |
|
|
1987年,达能名列世界第六大食品集团,主要生产奶制品、饮料、饼干等。法国达能集团在广州开设了第一家酸奶公司,中国经济蓬勃的发展让达能意识到,一个好时机的到来。
1994年达能与光明先后合资建立上海酸奶及保鲜乳项目,达能占45.2%的股份,由此达能的中国之行走上了成功之旅。
1996年,达能开始出手进军中国的饮料市场,与娃哈哈成立了5家合资公司,在这一年中,达能又出手收购武汉东西湖啤酒54.2%的股权,收购深圳益力食品公司。
达能的第二个阶段始于2000年那一年,达能通过宗庆后介绍认识了当时乐百氏的何伯权,当时达能收购了乐百氏的92%的股权。
2001年,达能终于成为光明的股东,持股5%。到2006年,达能已持有光明股份20.01%,成为光明乳业的第二大股东。
2004年,达能收购了上海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
2006年7月,达能在美国华平投资、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之后,成功牵手汇源,并以1.4亿美元持有了汇源果汁22.18%的股权。
4个月之后达能再度出手,与中国最大奶制品公司蒙牛组建了合资公司,达能持股49%。
至此,完成了在中国市场上饮用水、乳制品和果汁饮品三大饮料产品的战略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