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和讯首页 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曾经有过这样的岁月,“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作为鼓舞人心的喜讯,公 之于天下,令国人自豪不已。但我们知道,那也是一个物资短缺的时代。 1981年以后,我国每年发行国债,其中国库券发行13次共计发行3130亿元。
  国库券的发行由此开始塑造一种新的国与民的关系。这也表明国家与公民已经重振信心与团结,开始尝试在“经济中心”中重建新的互信关系。不过,这个过程至今还在进行当中。[评论][改革开放30年大型专题简介]



国库券
连续两年出现赤字 新中国第一次发行国库券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第一次发行。国库券总金额40亿元,要求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购买20亿元,城乡人民购买20亿元。实际认购交款46.65亿元,超额16.6%完成任务。[详细][评论]

[困境] 1979年、1980年连续两年出现巨额赤字
[解决] 为弥补国库空虚 向老百姓“借钱搞建设”
[发债] 中国史上第一张国库券发行
    发行总额40亿元 10年还本付息 年息4厘
    属实物券 发行对象为国有企业 不得买卖


【旧事】国库券发行遭困 “自愿量力”变成“强行摊派”
    有两个小青年——工厂的工人发牢骚,一个说,嗨,你这回拿工资拿了多少?另一个说,唉,我工资袋里头少了30块钱,再一看,有个条儿,是什么?30块钱国库券!不是我要买的,叫他们扣了30块钱! …[详细][评论]



1991年国库券承销合同
国库券允许上市流通交易 财富游戏开始
    1988年4月,国家批准在部分城市进行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试点,可以流动的国债变成了可以赚钱的有价证券,后来被誉为“证券市场第一人”的上海人“杨百万”(真名杨怀定),正是在当时利用国库券在各地转让市场中的价格差异,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万国和申银等证券公司的原始资本的积累,也离不开对国库券的套利。 [详细][评论]

[背景] 财政不得向央行透支 发行国债成弥补赤字唯一手段
[交易方式变革] 国库券从取缔买卖到自由流通
  流通转让:1988年先后分两批在61个城市流通转让试点
  场内交易:1990年后始在交易所交易 形成场内交易市场
  承购包销:1991年我国首次以承购包销方式发行国债
  自 营 商:1993年推出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 19家获批
  交 易 所:1995年8月国家正式停止一切场外债券市场


【回顾】“国债3.27事件”: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一天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约,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亏损16亿元人民币,国债期货因此夭折。[详细][评论]



国库券管理条例
国债三十年:中国债券市场演变历程
     1981年1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财政部开始发行国债。经过30年发展,国债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债代表的是国家信用,是市场上最高的信用等级。也正由于国债在收益率曲线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国债发行对金融市场有着引导作用。[详细][评论]

[规模] 国债发行规模越来越大 从81年40亿元到现在数千亿
[方式] 国债发行方式越来越合理 更多采用招标机制
[种类] 国债从实物券到凭证式国债到记账式 逐步走向无纸化
[作用] 国债成国家财政主要融资手段 有效扩大了国内需求
 


【人物】杨百万“倒卖”国库券 一年挣得一百万
    “杨百万”(真名杨怀定)是中国第一个靠资本市场发财的普通人,杨百万的名头就来自于此后倒腾国债的成功。1988年4月21日,上海放开国债交易。那天上午,他揣着2万元钱去了市场,108元买进,下午就成了113元,马上抛掉,1000元钱轻易就挣到了手。而当时的工资水平,是月工资60元左右。[详细][评论]


1991年国债发行承销签字仪式
1992年国库券承销试点新闻发布会
下期预告:198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格漫画之倒卖国库券
·国债与国库券
国债
   国债是由政府发行的债券。与其它类型债券相比较,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具有极高的信用度,被誉为“金边债券”。
国库券
   国库券是中央政府发行的期限不超过一年的短期证券,是货币市场上重要的融资工具。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在于筹措短期资金,解决财政困难。当中央政府的年度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发生赤字时,国库券筹资是一种经常性的弥补手段。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种国债

1950年发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时代场景
  杨百万倒卖国库券时,经常和妻子头对头数钱,直数得手抽筋,而且神经高度刺激。“当时我吃4颗安眠药,晚上也只能睡两个小时。钱的力量太大了!”,杨百万说
  “那个时候还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我专门称过重量,10000元一封,是1斤2两;100万,120斤!” ,杨百万说。
  “高价收购国库券……”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许多街巷尤其是在一些县城、企业,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他们低买高卖,从中牟利。

·网友留言(可匿名) 更多>>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有人回复我的评论,请用和讯通通知我
注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