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和讯首页 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那个年代·开篇语】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1978-2008年,在这不可复制的30年里,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当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张秘密契约上一一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当情报员出身的袁庚在蛇口的工地上耸立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时,他们已经拉开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序幕。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30年”翻开历史的第一页。这6年,9亿中国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路径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评论][改革开放30年大型专题简介]

【那些事·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5天改变中国30年

 这次会议讨论和解决了许多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邓小平

  这5天已经改变了中国30年。1978年12月18日~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详细]

[解密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
[那些人]胡福明与“真理大讨论”的三十年
[揭秘]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比十一届三中全会更重要的会议

[历史记忆]何训祥:我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站岗

【那些事·1978】农村:小岗村18农户冒死“包产到户”

 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严俊昌(原小岗生产队队长)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生死契约”,关闭了一扇门,又开启了一扇门。当年通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还有“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字样,而这18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偷偷摸摸想走得更远。1980年5月,邓小平公开肯定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这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详细]
[那些人]小岗生产队队长:能吃一顿饱饭 杀头也满意
[记忆]提议包产到户前小岗村农民还在讨论去哪要饭
[30年后]“农村改革第一村”现状:小岗忙建二层小楼
【那些事·1979】城市:改革开放圈出“特区”实验田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29年前,南中国海沿岸诞生了深圳等四个改革的“试验场”,邓小平将之定名为“特区”。改革,绝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绝不仅仅是为了特区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特区先行一步,由点带面,推广全国。深圳等经济特区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担当起积累经验的“排头兵”的历史责任,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详细]
[解密历史]改革开放试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内情
[那些人]追忆任仲夷:有“特区情结”的改革开放先行者
[外媒看中国]美记者见证改革开放30年 曾把特区当笑话
【那些事·1982】政策: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砸了大锅饭,磨盘不推自己转。”——大寨的绝大多数群众表示支持包产到户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我国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中国因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详细]
[回顾]1982:大包干总进军
[解密历史]邓小平力挺“大包干”:不要怕 不影响社会主义性质
[30年后]凤阳“大包干”带头人今年起领“薪水”
【30年再思考】农村改革:华西与南街,谁是小岗村的榜样?

 关于小岗村流传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

  小岗村最早走上了解散集体、承包土地的道路,但它没富裕起来,而富裕起来的似乎是那些坚持了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难道小岗村错了?难道全国几十万个村庄错了?难道改革开放后所有农村的方向错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就是江苏的华西、河南的南街、北京的韩村河这样的村庄?[详细]
[心声]小岗村:“我们不是不想富”
[回忆30年]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前瞻
[思考]张道刚: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30年主线
历史组图·邓小平八次登美国《时代》封面
 
明日预告:改革简史1984-1992——市场经济的春天
■明日预告:1984-1992——市场经济的春天
 
四格漫画之“大包干” 更多
本专题漫画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观点争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K“两个凡是”
正方 反方
  胡福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他们,也是自觉地运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自己的理论,错误的,要抛弃……[详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人民日报》转载后,吴冷西立刻打电话给胡绩伟,责备这是“砍旗”……[详细]

邓小平:“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三中全会前,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时代潮·中国改革开放潮流记录
 
1978年:谈恋爱此前整整十年,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但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恋爱终于还给它本来的面目。[详细]
改革大事记[1978-1984]
1978年
5月11日
《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这一讨论受到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力支持,因而冲破重重阻力在全国逐步展开。
12月16日
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联合公报,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2月18日~22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底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1979年
1月29日至2月5日
邓小平副总理应邀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建国以来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
2月1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对越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战斗的通知》。自卫反击战自2月17日开始,3月16日结束。
11月6日
乌鲁木齐毛纺织厂与香港、日本的合资公司正式签订合资经营新疆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合同。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公布后第一批被批准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
7月1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
5月16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11月20日至翌年1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公审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10名主犯。
1981年
6月27日-29日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出总结和评价。这次全会及其通过的《历史决议》,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
7月7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明确指出,个体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
7月31日
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办《关于湖北省沙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报告》。沙市是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
1982年
1月1日
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月14日
胡耀邦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就对外经济关系问题发表意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要打开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要学会两套本领——组织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本领。
3月13日
中央将计划生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7月
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
9月1日-9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
1983年
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9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在北京成立。
9月17日
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办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10月1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争取在1984年底以前大体上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
1984年
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中国工商银行成立。
1月24日
邓小平视察深圳等特区并题词。
4月6日
居民身份证制度施行。
6月22日
邓小平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并发表谈话: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
7月25日
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84年7月
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北京大学生首次亮出“小平您好”的条幅。 (以上据人民网《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