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和讯首页 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1997年6月18日 重庆史册上一个伟大的纪念日。那一天,重庆大街小巷打出标语“我们直辖啦!”从此,重庆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第四个直辖市。 “直辖”二字对一个城市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在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下,“直辖市”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政治资源和无形的影响力。“直辖”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外部效应最大化的政策。 11年后的今天,适值改革开放30年,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次走上一个新的起点……[评论][改革开放30年大型专题简介]



【溯源】重庆直辖最初源于邓小平的一句话
    1985年1月19日,当邓小平在自己的故乡四川走了一趟回到北京后,他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说,四川太大,不便管理,“可考虑划为两个部分,一个以成都为中心,一个以重庆为中心。”[详细][评论]

[导火索] 没有三峡移民 就没有重庆直辖
[根本] 直辖可以增大城市的自主权
[专访] 蒲勇健:地理版图决定重庆是中国内陆发动机



【历史】重庆民国时期就是直辖市
     民国时期,重庆地区仍属四川省,境内设三十个左右的县。1929年重庆设市。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市,并定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市为重庆直辖市。1940年,重庆市定为“陪都',今重庆其他地区时仍属四川省管辖。建国初,重庆为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驻地,属西南行政委员会直辖市,1953年改为中央直辖市。[详细][评论]

直辖
【亲历】甘宇平:我所了解的重庆直辖过程
    “早在1985年元月19日,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可以把四川分为两个省。1995年11月9日,是我难以忘怀的一天,我第一次听到李鹏同志这样讲,他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可考虑设立重庆直辖市。1996年,是奠定设立重庆直辖市重要的一年。设立重庆直辖市原来有两套方案:大方案和小方案,中央最终选择了小方案。据李鹏同志说,这主要是因为‘小马拉不动大车’。”[详细][评论]

[瞬间] “怕表决器没按准 又按了一下”
[调研] 记者采访调研:从北京到重庆



【揭秘】重庆直辖曾经不能说的秘密
    1996年4月,蒲海清作为中共四川省委常务副书记,在北京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汇报党建工作。胡锦涛表示,中央正考虑设立重庆直辖市。这是蒲海清第一次明确得到“重庆直辖”的信息,他被要求暂时保密。保密,一直是重庆直辖筹备工作组中的严格要求。但泄密还是发生了…[详细][评论]
重庆直辖

【成果】直辖十年移民百万 迁建八座城
    十年直辖,移民百万,市移民局副局长称,“尽管如此,我们目前也仅仅攻克了这个世界级难题的一半”。如何让已经搬迁或即将搬迁的三峡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就是这个世界级难题的另一半。[详细][评论]

[地位] 从改革试点城市到直辖市再到统筹城乡试验区
[行政] 行政改革突进 政府瘦身每年节约100亿
[农村] 重庆10年减少3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
[农民] 直辖11年农民收入增额超直辖前19年增额总和
[产经] 重庆撑起中国摩托制造业“半边天”
[住房] 居家变化:从一把夜壶到两卫生间    



【人物】比较薄熙来和汪洋的“三把火”
     薄熙来是现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是上任重庆市委书记。都是近几年到重庆任职的高级干部。用老百姓的话讲都存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问题。网友撰文说:薄熙来的“第一把火”烧旺了…[详细][评论]

【反思】重庆发展瓶颈:奇迹背后的忧思
    蓦然回首,重庆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然而,在繁华的解放碑商圈,仍有破败的角落 ;在广袤的山区农村,仍有53万农民尚未脱贫;在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仍有难以攻克的贫富两极分化、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棘手难题。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突破制约重庆发展的三大瓶颈。[详细][评论]

[回眸] 重庆:一个不像直辖市的“另类”直辖市
[展望] 10年后站在直辖的肩上



市民拥挤在银行外等待取款
重庆印象
等待雇主的菲佣们

上期:1998香港金融狙击战

·直辖啦
·重庆新热词

热词1:内陆开放型城市

 热词来源:2007年10月13日,重庆与商务部签署《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继统筹城乡综改试验区之后,重庆成为内陆首个部市共建开放型经济的试验田。 [详细]

热词2:三把尺子   

 热词来源:薄熙来作了题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把“314”总体部署落到实处》的专题报告:衡量重庆的工作,有三把尺子… [详细]

·中央三代领导人推动重庆大开放

 ■1986年小平淋雨参观大足石刻 打消干部开放顾虑
 ■1998年江泽民交办四件大事 指明新重庆发展方向
 ■胡锦涛“314”总体部署 中央战略意图清晰凸现

·裸体风波

  曾获得全国优秀城市雕塑作品荣誉的雕塑《春、夏、秋、冬》矗立在重庆长江大桥桥头已有24个年头,仍每天守望着来来往往的中外游客。但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披着纱巾半裸的雕塑当年曾被批判,甚至被唾骂。从昔日的哭泣到后来的微笑,这些雕塑“目睹”了重庆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凝视着人们观念的日新月异。[详细]

·网友留言(可匿名) 更多>>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有人回复我的评论,请用和讯通知我
注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