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和讯首页 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蠢材!重要的是经济!”16年前,这句话成就了比尔·克林顿。在1992年大选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阿肯色州小子”击败了挟海湾战争余勇的老布什。16年后的今天,当眼下的这场金融危机不但席卷了华尔街,更有威胁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国实体经济之时,经济与大选的关系,也变得异常紧密。

  金融危机的瑟瑟秋风刮遍美国大地,企业和个人资产严重缩水,联邦政府欠债飙升,人们工作朝不保夕,普通家庭节衣缩食。从选战角度而言,对奥巴马不啻一场及时的“完美风暴”。它不仅使得麦凯恩占优势的国家安全和外交议题远离选民视线,而且使所有针对奥巴马经验和背景的攻击苍白无力。[全文]

奥巴马的经济主张确实强过麦凯恩吗?

  奥、麦各自推出系列经济主张,但总体上都围绕布什政府救市计划修补,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到目前为止,奥巴马和麦凯恩,都没能真正掌握“经济话语权”。那么,为什么在选民心目中,奥巴马的经济管理水平比麦凯恩强呢?[全文]

  原因一 罗斯福遗产泽被后人 由于两人都没有管理经济真实政绩,因此选民大多根据对两党管理经济的历史成绩进行取舍,当前共和党治下发生的金融危机则强化了这一印象。

  原因二 “危机管理测试”得高分 金融危机称得上是对总统候选人危机应对及管理能力的一次突击抽查。在整个过程中,才当了三年参议员的奥巴马反显沉稳老到,给人留下“可靠”的印象;自诩经验丰富的麦凯恩却颠三倒四,不断失分。

  由于麦凯恩提名佩林为竞选伙伴,支持率飙升,首次在全国民调中超过奥巴马。但是,9月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把佩林新闻挤出报纸头版,奥巴马再次在全国民调中领先麦凯恩。[全文]

佩林将是共和党核武器
  尽管现在还不清楚佩林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候选人,但显然人们热衷于关于她的信息。佩林已经进入美国百姓的日常生活,她已成为继希拉里之后,另一位饱受关注的女性政治家。[全文][佩林简介]

  1932年总统大选在一片经济萧条的肃杀之中拉开序幕,1300万的失业人口、25%的失业率。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发表总统就职演说,经济开始复苏。胡佛由于经济大萧条而被世人所指责,因此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以获得472张选举人票的绝对优势,战胜了仅获得59张选举人票的胡佛。

2008年大选面临金融危机
 
1932年大选面临经济萧条
 
     
奥巴马口号“我们需要的变革”
  奥巴马考虑让95%家庭减税,增加对富有投资者税收。将在政府实施救市计划后推出针对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后续政策,呼吁为中产阶级减税和援助地方政府开展基础设施项目以创造新就业机会。[全文]
 
罗斯福大胆实行“新政”
  罗斯福废止金本位制,提出15篇咨文;通过13个重要法案,包括对银行存款实行保险,对抵押住宅者发放贷款,对华尔街金融市场进行改革,拨发40亿作联邦救济金,准许公开经营啤酒,及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等系列法令。[全文]
     
奥巴马呼吁加强金融监管
  奥巴马称,正是政府放宽对金融体系监管,导致美国经济现在濒临衰退边缘。现在到了联邦政府调整金融市场管制框架的时候了。他指出,新的监管措施应包括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资本要求。[全文]
 
罗斯福政府强入市扭转经济萧条
  罗斯福在经济上推行凯恩斯主义,政府强力介入市场,包括加强对金融市场监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是罗斯福时代的产物之一。在对外政策上,罗斯福步步为营,扭转美国长期孤立主义走向。[全文]
     
麦凯恩称应注资挽救银行坏账
  共和党认为应拨款挽救银行坏账,挽救整个美国经济,挽救纳税人利益。民主党则认为应把钱拨给经济面临困难的中产阶级。
 
胡佛拨款给银行家成最有效措施
  上世纪美国总统大选竞选中,罗斯福坚信“工作福利政策”,而胡佛则坚决将巨款拨给银行家。
 
麦凯恩与金融危机脱不了关系
  和胡佛一样,他毕竟是共和党的成员。当然,这并不是说你所在的党派需要为大萧条负责,你就一定会输掉大选,但是选民的恐慌情绪越高,你的成功前景就越暗淡。[全文]
 
胡佛因金融危机连任失败
  胡佛被世人所指,1932年大选胡佛仅获59张选举失败。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采取货币、财政双紧缩政策,试图平衡财政赤字,并推行贸易保护。对濒临崩溃的经济无异雪上加霜。[全文]

五成受访者称经济和就业问题是决定选票最重要因素
  美国的金融市场几近崩溃。这种状况使经济问题在选民心中变得更加重要。50%的受访者称,经济和就业问题是决定其选票的最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只有9%的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问题。[详细]
美国大选的不成文规律 得经济者得天下
  美国大选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那就是得经济者得天下。现实的美国选民可以坐在家中吃着薯条,悠闲地看着电视里世界上其他地区战火纷飞,但是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家股市一泻千里,多年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而无动于衷。某种程度上,美国经济的走势也左右着选情,随着华尔街的危机越滚越大。[详细]
金融危机不同1929年 实体经济未受大影响
  1929年金融危机重要原因是金本位制度弱点,不完善的制度和各国之间不合作下,金本位国家发生通货紧缩。这次金融危机不同在于,没有货币造成通货紧缩,而是信贷紧缩。两次危机相同点:与1929年危机一样,首先要使金融系统恢复正常,通过购买不良资产恢复流动性。
奥巴马能否成第二个罗斯福?
  1932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是罗斯福,而2008年的候选人是奥巴马。两人都是在哈佛接受律师学位的教育,因此他们都还不够资格成为经济学家并处理好经济问题。1904年,罗斯福继续留校进修,担任学校期刊《哈佛红》(Harvard Crimson)的执行编辑;而奥巴马则是《哈佛法律评论》(The Harvard Law Review)的编辑。他们两人都是天生的演讲家,依靠的是作为政治家与公众交流和打动大众的能力。[全文]
绊倒华尔街的“同一条绳索”

  9月华尔街“金融大地震”所波及之处,一片狼藉。爆发归结起来有三大原因:软资产-硬负债的矛盾、金融资产价格过度膨胀的必然结果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冲突的体现。

  软资产-硬负债的矛盾是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软资产-硬负债的内在矛盾,不仅是造成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和雷曼兄弟破产的直接原因,也是多次“绊倒”美国金融体系的“同一条绳索”。1929-1932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和大萧条。[全文]

相关专题:华尔街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