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间,财富、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经历着激越的重构与蜕变。中国的金融改革在此向人们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画卷,从无到有的资本市场,持续增长的投资数额,这一切都折射出我们社会的进步。 |
|
|
投资简史 改革催生投资潮
改革开放初期,居民投资意识淡薄,“投资”“理财”这些词儿听起来还很新鲜。发行国债,不得不采取摊派形式,但此时幸运的先知先觉者已经开始出现。[详细] |
|
|
中国股市第一人杨怀定
杨怀定,人称“杨百万”,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89年前后他通过异地交易方式买卖国债赚得百万资产,时任市长的朱镕基做了个批示,叫其“杨百万”。[详细] |
|
|
股疯——鉴证疯狂年代
1992年全民炒股开始,潘虹主演的电影《股疯》反映了那期间举国上下的疯狂;15年后的2007年,历史重现,但“全民”已褪去疯狂。[详细] |
|
|
孙立坚谈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别看中国的银行是叫商业银行,但是他们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还有领导都是国家任命的,所以还未摆脱过去计划经济模式。[[详细] |
|
|
|
|
|
向老百姓“借钱搞建设” |
曾经有过这样的岁月,“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作为鼓舞人心的喜讯,公之于天下,令国人自豪不已。但我们知道,那也是一个物资短缺的时代。1981年以后,我国每年发行国债,其中国库券发行13次共计发行3130亿元。国库券的发行由此开始塑造一种国与民相互信赖的新关系。[详细] |
|
|
|
|
|
资本市场的敲门砖 |
1984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当时央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发表了《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第一次谈到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1988年,王波明和高西庆在美联储大楼下约定:要在中国建立证券交易市场,回北京后干5年,若不成,高去东边修自行车,王到西边卖包子。[详细] |
|
|
|
|
专业机构投资者起步 |
证券投资基金形成于1992年,规范于1997年。短短十几年,基金历经了多次起伏,既有1999年“5·19”行情,又有2001年上证指数2245高点,还有不能忘却的998谷底悲怆以及2007年大牛市兴旺……[详细] |
|
|
|
|
|
|
促进金融稳定持续发展 |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详细] |
|
|
|
|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温家宝 |
5年前,很多境外机构声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在这种背景下,于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作为试点,运用国家外汇储备等补充资本金进行股份制改革。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