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业经营时代(1929年之前) |
1927年的麦克法登法(McFadden Act)将国民银行和州立银行置于平等竞争的地位,进一步放松了对国民银行业务的管制,国民银行几乎可以从事所有类型的证券。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几乎融为一体,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详细] |
独立投行萌芽期(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
|
危机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30~50%。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
就美国来说,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 |
分业经营格局奠定(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出台) |
“1933年银行法案”,有时被称作“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离开,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禁止向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并且重组了美联储。被认为是美国银行业分业经营的源头和正式依据。 |
投资银行寻求突破(从1963开始,投资银行开始尝试突破限制,并且在大多数时候,它们的努力得到了司法判决的支持) |
投行兴衰转折(1998年花旗收购旅行者集团) |
|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宣布和旅行者集团合并。(旅行者集团曾通过收购一家美国投资银行—史密斯-邦尼公司,1997年,该公司又以90亿美元兼并了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新组建的所罗门-史密斯-邦尼公司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
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起企业兼并案,合并后组成的新公司成为“花旗集团”,合并后的总资产达到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500亿美元,营业收入为750亿美元。 |
分业经营时代终结(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正式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
次贷危机(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
|
尽管法律取消了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限制,但是在分业经营的70余年中,后成长起来的投资银行已经基本控制了美国和世界证券市场业务,证券发行承销、资产管理和证券经纪业务这些投资银行的核心盈利业务,基本掌握在以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为代表的证券业手中。商业银行想夺取上述业务的市场份额,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次贷危机给它们提供了一次机会,危机暴露出投资银行在市场发生急剧变化时流动性短缺的弱点,没有外部资金补充和证券资产持续贬值,使投资银行的资本金被迅速耗尽并走向破产边缘。
以公众存款为支撑的商业银行却安然渡过难关,而且先后并购了困境中的贝尔斯登和美林公司,由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业重整开始了。
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均已放弃了原有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在五大投行以外,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AIG也于16日被美国联邦政府接管,并接受850亿美元联储紧急贷款以渡过难关。[详细] |
未来投行制度走向:投行模式不会消亡 将走小型专业化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