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必须承认,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有赖于成千上万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中国代工业代表的富士康是一个转型失败者,与之成为对照,与富士康具有诸多相似性的比亚迪似已成为转型的成功者。如果说,系列专题之二《富士康深圳突围》是从生产要素市场化的大趋势全面分析富士康被迫从深圳迁移内地的宏观背景,那么,本专题则从企业微观分析,富士康、比亚迪同途殊归的深层原因。

    中国经济转型系列专题:[中国巨轮为何转向?] || [富士康深圳突围] || [深圳:而立未立?]

和讯调查

你认为中国代工业将走向何方?
劳动密集型从沿海向内地迁徙的产业转移
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产业升级
“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比亚迪模式
说不好
  
 
比亚迪:代工业的另类生存样本
    比亚迪、富士康堪称中国代工业的两大传奇,然而,这两个同在深圳创业,同在香港上市,拥有同样的主业,同样的持续十几年低成本、高成长轨迹的企业,今天已是天壤之别。作为世界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2010年上半年背负13跳引来的企业形象严重受损,富士康国际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同比增长2.12%,其净利润亏损1.44亿美元,不得不离开深圳向内地产业转移以更低的成本求生存,而比亚迪201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50%,净利润增长超过一倍,并被巴菲特看好将提前实现2025年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之目标。

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24.2亿元增106%

    截至6月30日的六个月,比亚迪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4.2亿元(3.5654亿元),高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1.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一倍,受中国政府提振汽车销售的举措推动。[详细]

富士康上半年净亏1.43亿美元

    鸿海2010年上半年报显示,税后净利润为新台币347.38亿元(约合73.82亿元人民币),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旗下富士康税后净亏损1亿4300万美元(约合9.7亿元人民币)。[详细]

【代工部分】比亚迪电子毛利率达12.16%

比亚迪电子8月22日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58.18%,整体毛利率为12.16%,比富士康国际高9.3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组装收入41.39亿元,同比增长了216%,占其总收入比重上升至55.42%。

【代工部分】富士康手机代工毛利下跌57%至2.8%

作为手机代工「龙头」,富士康指出,上半年手机环境持续艰难,各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转移日益激烈,对手机供应链企业更加造成挑战。综合营业额仅微增2.1%,毛利更大幅受压,跌幅达57%,录9019.2万美元,毛利率由6.6%锐减至2.8%。

【自有品牌部分】比亚迪上半年汽车销量突破28.9万辆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8.9万台,同比增长63.5%,领先东风日产的47%和北京现代的56%增长幅度。据了解,上半年,比亚迪F3、F0、F6、G3四大车型集体发力,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主流车型。

【自有品牌部分】富士康尝试ODM业务未显效果

近年来富士康也希望通过ODM来摆脱OEM(纯粹代工)的低毛利率现状,但效果并不明显。花旗银行研究报告认为,富士康虽尝试ODM业务,过去于2008年至2010年已每年投6200万美元,“但其现今仍未见推出受瞩目的ODM项目产品或智能手机。”

比亚迪:技术升级之路
      进入电池产业,比亚迪是先天不足的新入行者,后来成为全球电池业的老大;进入手机产业,比亚迪被代工之王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视为卧榻之侧的威胁;进入汽车产业,比亚迪做出令巴菲特感兴趣的电动车,而同期进入汽车领域的“外行”,如奥克斯、夏新、波导的汽车之路却不了了之。
     比亚迪,中国唯一一个横跨三个行业(汽车、电池、手机代工),且用同一种竞争模式,在竞争对手很强大的情况下,很快做到大规模、高额利润率的企业。

比亚迪简介:
   ·比亚迪英文名为“build your dreams(简称‘B Y D’)”,意为“成就你的梦想”。
    比亚迪从1995年借款250万人民币成立,截止2007年底比亚迪总资产额近3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20亿元人民币,最大市值1800亿,公司总裁王传福由于拥有比亚迪27.83%的股份,以350亿身价成为2009年中国首富。 
 
      【电池产业】
    1995年2月,王传福借款250万元,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在深圳的创业生涯。当时深圳的手机电池组装企业多如牛毛,比亚迪硬是将电池业务做到了国内第一、世界第二。
    在电池领域的成功,也为比亚迪奠定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低成本生产模式,并在今后的发展中运用得如鱼得水。[详细]
 
    【手机产业】
    2004年,比亚迪低调进入手机代工市场,2007年,业务已覆盖了手机电池、液晶屏、键盘等除手机芯片之外几乎所有的手机零部件,并获得装配手机的认证,比亚迪的手机产业布局和代工发展模式与鸿海惊人地相似,当鸿海以连接器等核心零部件逆向整合整个产业链时,比亚迪则从手机电池为起点,开始了同样的逆向整合运动。[详细]
 
    【汽车产业】
    2003年,比亚迪以2.69亿元收购秦川汽车,进入完全陌生的汽车领域,业界哗然。当时中国掀起了民企进军汽车行业的大潮,美的、波导等知名企业纷纷加入战团,当时名不见经传、从未涉足过汽车领域的王传福,是最不被看好的“赶潮者”之一。[详细]
 
比亚迪:三大成功经验
    同样追求低成本,富士康把劳动力低成本作到极至,而比亚迪则把非劳动力低成本作到极至。
    如果说中国人口红利终结,最低工资持续大幅上调,终结了以劳动力低成本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代工模式,那么,比亚迪崛起,或许意味着“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低成本生产线及创造性模仿的低成本研发这一新的代工模式的崛起。

      【人海战术】
 
    比亚迪“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模式
    比亚迪在过去的15年,靠人海战术,早已习惯了高增长。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都认为未来中国的人海战术优势越来越低,不靠产业升级活不了了。但王传福自信“人海战术”走下去没问题。【详细
 
    比亚迪模式两大优势
    优势一:半自动化、半人工化的生产线给比亚迪带来的是连锁性成本优势;
    优势二:比亚迪的自创生产线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当推出一个新的产品时,原有的生产线只需做关键环节的调整,对员工做相应的技术培训就可以。【详细】
 
 
成功经验:
·[电池产业]依靠“人海战术”,王传福已经两次在电池行业崛起,成为全球第一。
 
 
·[汽车产业]造汽车时王传福再次因陋就简,生产线尽量人工化,打造出性价比更高的家庭轿车。比亚迪的F3轿车酷似丰田花冠,但售价只有其一半,一年稳销20万辆。
      【模仿+创新】
 
    创造性模仿
    比亚迪最擅长的是结合公司情况准确选择模仿对象,然后踩在“巨人”的背上往上跳。在比亚迪,有一个近200人的知识产权及法律部,重要职责就是研究如何攻破对手的专利壁垒,并对各个产品事业部进行监督,随时告知哪些技术是必须要规避的。【详细
 
    自主创新与研发
    自主创新与研发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是比亚迪的信条。两个硬性指标可以证明这确实不仅是口号:2008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为11.6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66%;比亚迪现有员工约14万人,其中有1.2万名工程师做基础项目的研发,约占员工总数的9%。【详细】
成功经验:
·[破解专利]直到今天,比亚迪的员工还很愿意跟外界分享这两个故事:一是与三洋的官司,一是与索尼的官司。这两个官司都涉及“专利”,但因为比亚迪对专利有清晰的认识,最终的胜诉者都是比亚迪。
 
 
·[自行研发]2008年,比亚迪申请的专利量排在中国企业的第4名,专利申请数量为1530,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华为、中兴和鸿富锦。
      【非主流发展模式】
 
    垂直整合
    比亚迪的汽车毛利很高,F3、F6都在25%以上。F3和国际同类品牌相比,价格是它的一半,为什么还有25%的毛利?因为比亚迪的每一款产品都是自己开发、制造、销售。现在的垂直整合还只是表面的,随着公司进一步垂直整合,毛利会更稳定。【详细
成功经验:
·在汽车领域,更多国产厂商选择的是国外成熟模式:买入自动化生产线,买入零部件,然后进行组装,赚取组装费。而比亚迪则反其道而行之,将垂直整合发挥到极致,各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汽车模具,都是自主开发制造。
结语

    中国代工业该走向何方?是劳动密集型从沿海向内地迁徙的产业转移,或是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产业升级,还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比亚迪模式?综合比较,比亚迪模式或更合中国国情。
    然而,比亚迪10月26日发布的三季报令人大为失望,其第三季度盈利与去年同期11.6亿元人民币相比,大跌99%至1182万元。前三季度盈利仅比去年同期多增4%。比亚迪在公告中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汽车销售疲弱所致。由此而来的担忧是,比亚迪持续高成长的神话会不会破灭?比亚迪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富士康?看来,曾经取得极大成功的比亚迪模式也蕴含相当的风险。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博热议
CopyRight @ 和讯网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