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专家指出,新兴市场国家从低收入国家快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无法使其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中国经济30年超常规发展所依托的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方式正逐渐濒临瓶颈:一方面,目前的中国,以全球20%的人口,耗用全球30%的资源,提供了全球10%的产出,基数庞大决定了即使中国节能减排取得较大进展,未来中国能耗仍可能占全球的1/3。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无法长期满足中国经济增长的长 期 巨额消耗。 另一方面,支撑中国经济奇迹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世界工厂红利等正在逐步消失。 若不尽快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即使仍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增长,但终究会在不久的将来遭遇“失落的十年”。 |
和讯知道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
首先、过去三十年,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人口红利。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未来的中国不可能继续以这种压低或牺牲人力成本的方式维持高增长。 |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失 ·人口红利趋弱化 转变增长方式更显迫切 |
其次、土地资源。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实际适宜用来发展的平原土地并不辽阔,仅占国土面积的12%,这12%既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又 要解决13亿人的工作生活,若不能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未来中国面临很严重的问题将是无处发展。 |
相关新闻: ·城市蓝皮书:我国城市可用土地近极限 ·土地资源缺乏已严重制约浙江经济发展 |
第三、矿产资源。目前的中国,以全球20%的人口,耗用约全球30%的资源,提供了全球约10%的产出,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同时,中国的资 源消耗以高污染的煤炭为主,加上节能减排效率较低,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一直居高不下。若未来中国继续以此种方式增长下去,将是全球资源 储备和生态环境无法承受的。 |
相关新闻: ·专家:资源环境严重制约经济持续增长 ·发改委官员:西部新10年突破资源制约 |
第四、国际环境。随着中国GDP总量的不断扩大,若中国继续以出口低价格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方式,则将面临越来越大 的国际贸易保护压力。 |
相关新闻: ·商务部:我国已成为贸易摩擦最大受害国 ·欧盟挑起中欧最大贸易摩擦案 |
第五、国内环境。启动内需,受到居民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等因素影响,中国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长时间维持在相对固定的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 | 相关新闻: ·许善达:经济发展应把增加内需放在首位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短期还不能指望内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