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2010年9月,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美国学者发出警告,称中国经济将落入日本式 “失落的十年”
    如果仅仅从表观经济现象看,中国当前和“广场协议”前的日本十分相像,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一直谋求掌握“主动权”,期望能够“有管理的自主的”实现“软着陆”。尽管中国经济短期内无大幅减速之忧,但若发展方式不变,“失落的十年”迟早会来。更何况,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 , 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造成的贫富分化及阶层固化问题日益严重,已到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地步,倘若如此,中国的经济转型已迫在眉睫。

和讯调查

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不转型,经济高增长难以为继
不转型,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不转型,两极分化将愈演愈烈。
反对,转型失败风险更大
说不好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烦恼:发展“天花板”
 

    世界银行专家指出,新兴市场国家从低收入国家快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无法使其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中国经济30年超常规发展所依托的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方式正逐渐濒临瓶颈:一方面,目前的中国,以全球20%的人口,耗用全球30%的资源,提供了全球10%的产出,基数庞大决定了即使中国节能减排取得较大进展,未来中国能耗仍可能占全球的1/3。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无法长期满足中国经济增长的长 期 巨额消耗。

    另一方面,支撑中国经济奇迹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世界工厂红利等正在逐步消失。 若不尽快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即使仍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增长,但终究会在不久的将来遭遇“失落的十年”。

 

和讯知道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首先、过去三十年,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人口红利。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未来的中国不可能继续以这种压低或牺牲人力成本的方式维持高增长。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失
·人口红利趋弱化 转变增长方式更显迫切
 
  其次、土地资源。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实际适宜用来发展的平原土地并不辽阔,仅占国土面积的12%,这12%既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又 要解决13亿人的工作生活,若不能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未来中国面临很严重的问题将是无处发展。   相关新闻:
·城市蓝皮书:我国城市可用土地近极限
·土地资源缺乏已严重制约浙江经济发展
 
  第三、矿产资源。目前的中国,以全球20%的人口,耗用约全球30%的资源,提供了全球约10%的产出,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同时,中国的资 源消耗以高污染的煤炭为主,加上节能减排效率较低,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一直居高不下。若未来中国继续以此种方式增长下去,将是全球资源 储备和生态环境无法承受的。   相关新闻:
·专家:资源环境严重制约经济持续增长
·发改委官员:西部新10年突破资源制约
 
  第四、国际环境。随着中国GDP总量的不断扩大,若中国继续以出口低价格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方式,则将面临越来越大 的国际贸易保护压力。   相关新闻:
·商务部:我国已成为贸易摩擦最大受害国
·欧盟挑起中欧最大贸易摩擦案
 
  第五、国内环境。启动内需,受到居民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等因素影响,中国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长时间维持在相对固定的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   相关新闻:
·许善达:经济发展应把增加内需放在首位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短期还不能指望内需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尴尬:国富民未富
 

    对中国而言,人口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劣势。世界排名第二的GDP总量,人均GDP却仅排名在百名左右,甚至落后于一些非洲国家。国富 民穷是中国经济30年发展最大的尴尬,而这不仅仅是由于人口众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一次分配不均衡让绝大部分发展成果偏向国家和企业,二次分配不均衡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巨额隐形收入与灰色收入的大部分被极少数人占有,使得两极 分化无法通过税收调节而且愈演愈烈。更严重的问题是,“富二代”、“官二代”和“贫二代”、“农二代”的出现显露出阶层固化的苗头, 长此以往,必然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发展。

王小鲁:灰色收入5.4万亿 最富的人拿走了最多的钱 【报告】

    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23.2万亿元,这比按国家统计局住户收入统计调查的结果高出9.3万亿元(可视为“隐性收入”),比国家统计局“资金流量表”的住户可支配收入计算高出5.4万亿元。

统计局网站刊文回应:灰色收入推算结果明显偏高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施发启博士在署名文章中称,该测算结果在调查样本、计算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最终的推算结果也明显偏高。文章认为该调查样本量太小,代表性不足。

 
      【一次分配失衡】
    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下滑
    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1993年—2007年统计数据看,政府和企业的分配份额双增加,而居民的分配份额有所下降:劳动者报酬由49.49%降至39.74%,降幅9.75个百分点,政府部门的生产税净额由11.68%增加至14.81%,企业部门的资本收益由38.83%增至45.45%。GDP一次分配由劳动者报酬、 企业资本收益、间接税三部分组成 。
  相关新闻:
·胡锦涛:健全职代会制度 增加劳动报酬
·2010年乡镇企业劳动者报酬恢复正增长
      【二次分配失衡】
     中国09年城乡收入差距达1978年以来最大水平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财产集中在国家手里,人民普遍贫穷,城市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很小,农村的情况也差不多。1978年之后,城乡收入差距因为农村的经济改革而持续缩小;1985年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一个年份,此后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持续拉大,到2009年达到最高值。

    行业间收入差距天壤之别:证券业17万畜牧业1万
目前最新研究数据显示,证券行业平均年收入在17万元左右,而畜牧业平均年收入仅1万多元,相差达16倍,这种差距在很多国家来说是很少见的。据相关资料显示,1978年改革之初,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管理业为高收入行业。
  相关新闻:
·城乡收入差扩大 需改革纾缓新二元结构
·中国农民增收逾8%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相关新闻:
·垄断业藏亲缘脉络 灰色收入系工资数倍
·市场价格扭曲致行业暴利 收入差距扩大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难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会造成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2009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36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腐败、贫富分化、过度城市化、高房价等问题加剧了对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

    历史上,除了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更何况,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两极分化比美国南美最严重的国家,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经历更漫长的历史时期。

 

和讯知道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在快速走出低收入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下),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达到 3000美元)后,由于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城市化进程受阻、产业升级艰难以及金融 体系脆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经济增长停滞,长期无法跨入高收入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以上)的一种状态。
哪些问题会诱发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汤敏:中等收入国家发展应该警惕五大陷阱

[分配不公]很多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水平长期徘徊不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造成了诸如社会动荡、不公平等问题,经济上内需不足,增长乏力。
[城市化]国家的发展其实也是城市化的过程,而城市化搞不好也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很多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贫民窟和大量的城市贫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金融开放]资本账户开放也会成为这些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陷阱。一国的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后,就可能要面对资本帐户开放的问题,货币逐渐自由可兑换,就可能出现资本的大进大出。特别是随着全世界资本市场的开放,就更容易产生陷阱和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例子。
[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也是中等收入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解决得好的话,企业可以同时在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赚到两笔钱。但如果国家的金融对这种升级换代支持不够、企业的创新不够、人才储备不够,就有可能出现产业空洞化的问题。
[公共服务滞后]国家发展对学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成为发展中的陷阱。【详细
  相关新闻
·世行行长:中国需警惕中等收入陷阱
·人大代表:实施国民收入均等递增计划
2009年各国人均GDP排名
国家
人均GDP(美元)
世界排名
美国
46859
15
德国
44660
19
日本
38559
23
中国香港
30755
28
韩国
19504
37
中国台湾
17040
43
智利
10123
58
阿根廷
8214
64
巴西
8197
65
马来西亚
8140
66
泰国
4115
94
中国
3315
106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痛苦:转型遇“两难”
 

    转型还是不转型是一个两难选择:不转型,则早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若转型失败,同样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更难的是 , 转型过早或过晚,都有可能遭遇转型失败。中国经济转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如果转型过早急于求成,一刀切式进行产业转移、升级,可能因转型成本过大,经济无力承受而导致转型失败。

    反之,如果转型过晚,一旦错过转型良机,在经济低谷期被迫转型,转型失败可能更大。因为一旦经济转入低增长时期。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被暂时掩盖的矛盾必然暴露出来,而此时转型,必然导致转型风险与低增长风险迭加,比如节能减排,产业转移、升级拉低经济增长与经济低增长迭加,人力及资源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与经济低增长导致企业利润下降迭加,转型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和讯知道

“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转变。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具体地讲,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提升,支柱产业的替换,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
      黄益平:中国必须接受相对较低增长速度 日本是前车之鉴
    如果政府不愿意接受比现在更低的增长速度,短期内当然可以继续通过投资支持增长。不过这样做的后果是,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投资低效的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银行呆坏账或者政府债务负担。政府也可以通过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日益严重的资产泡沫以及泡沫破碎以后的经济困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和本世纪初的美国,已经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相关新闻:
·成思危: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有意为之
·经济增速将降至6% 症结在信贷泡沫
      李稻葵:借城市化带动经济转型 未来十年经济年均增9%
    李道葵提出,中国未来10年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来自城市化,这一过程的稳步推进,将有望使中国经济10年内实现年均9%的增速。但他同时认为,此过程需克服至少户籍制度、公共管理能力、土地三大瓶颈。他建议,要坚持长期的房地产调控,杜绝地价、房价反复上涨,使城市化的潜力逐步释放,带动经济转型。
  相关新闻:
·我国处半城市化状态 需变民工为市民
·中国城市化年均速度全球最快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优势:渐进式改革

和讯知道

“华盛顿共识”,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暴涨、债务危机爆发的经济困难。1989年,曾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系统地提出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实行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削减公共福利开支、金融和贸易自由化、统一汇率、取消对外资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等,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
 

    1982—1983年席卷全球的债务危机中40%债务来自拉美国家。1989年形成的、由美国主导的以新自由主义为主旨的“华盛顿共识”,主张拉美国家走私有化、自由化和透明化的经济发展道路,通过激进型经济改革,走出经济困境。结果却事与愿违,推行“华盛顿共识”的拉美国家21世纪初却落入“拉美陷阱”,失业高企,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不安。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坚持渐进式改革,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从中国国情出发,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创造持续30年高增长的中国经济奇迹。而这一成功的中国模式被归纳为“北京共识”。更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30年前改革开放还是今天的经济转型,中国始终掌握主动权,这为经济转型成功嬴得了时间和空间。中国经济转型最大的优势是后发优势,有大量失败的教训可吸取,少走弯路。

 

和讯知道

“北京共识”,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调查论文,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尤其是乔舒亚·库珀指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等特点。
      郑新立:不转型不可能冲破“中等收入陷阱”
    现在看来,无论是拉美,还是“东南亚四小虎”,能否冲破“中等收入陷阱”,其核心问题就是,能否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依托 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从而形成国际竞争力,能够支撑本国货币的升值、支撑就业的扩大、支撑出口的持续增长。 如果仍靠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靠加工贸易,仍靠出口资源,那么注定不可能冲出10000美元关口。
  相关新闻:
·日韩从中等收入跨入高收入国家花12年
·马来西亚意欲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张明:中国经济要避免陷入两种陷阱
    张明:第一种陷阱是所谓的拉美模式。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一度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然而都在人均GDP5000美元左右的阶段停滞不前,归根结底是这些国家形成所谓权贵资本主义的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利益集团与政府结盟,垄断企业绑架政府,扼杀了经济体中富有活力的部分与增长动力;第二种陷阱即日本的泡沫经济。由于过快放开资本项目,由于政府长期以来对宽松货币政策的迷恋,导致经济体最终形成难以承受的资产价格泡沫。泡沫破灭之日,就是经济停止增长之时。
  相关新闻:
·汪涛:转变发展方式可避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可以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结语

中国经济奇迹与中国经济转型都是史无前例的伟业,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精神。如果说过去30年中国经济奇迹解决把蛋糕快速作大,那么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不仅要解决蛋糕持续作大,还要解决蛋糕合理分配。从本期开始,和讯网独家策划中国经济转型系列专题,通过剖析一系列典型案例,来记载先行者的经验教训。

微博热议
CopyRight @ 和讯网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