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畸高不下,外贸阴晴不定,消费疲弱不堪……中国经济炫目的成就背后,是长期跛足前行的尴尬事实。凯恩斯主义阴魂不散,政府驱动式增长骑虎难下;改革动力渐衰,开倒车严重;贫富分化空前加剧,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离“中等收入陷阱”越来越近……凡此种种,莫不揭示一个事实:对重疾缠身的中国经济而言,最重要的从来就不是如何应用财政或货币政策处理短期问题,而是真正“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实现增长模式的彻底变革。[微博热议][相关专题:告别“急之国”][中国,你“二”不起]
对远期风险的漠视以至放任现阶段经济持续减速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不可治愈的伤害,是从学界到决策层的通病。提高劳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在劳动人口比例达到临界点之后,劳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便基本消失。老年人抚养成本的快速上升趋势,及2030年之后人口城市化比例上升势头基本结束,决定20年后中国经济将陷入因劳动人口比重快速下降以及人口加速老化而形成的衰退周期。[详细]
速度型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经济增速都是首要的、压倒一切的目标。这种模式曾带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负面作用亦日益显现。“浪费的现象在大量事物中昭然若揭,它导致了资本利用率的不足,如每小时仅有几辆车行驶的高速公路,大型机场和航空集散地建筑的低效利用等。这些都是普遍现象。浪费的另一方面是促使一切建筑都变得富丽堂皇,政府建筑尤其如此。”[详细]
面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的疲弱复苏,或许投资者应能从中国经济的坚挺表现中得到一些安慰,但许多投资者对中国的情况极度担忧。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崩溃吗?民间借贷问题有多严重?银行业是否陷入困境?中国的杠杆率太高了吗?通胀会回落吗?中国对出口的依赖有多大?资本生产率在下降吗?中国还有放松政策的空间吗?如果全球增长停滞,中国将会怎样?潜在的风险是什么?[详细]
不少经济学者都认为,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民营实体经济,把房地产打下去就可以挽救中国的实体经济。然而,恰恰是各种形式的垄断绑架了中国经济。今日中国经济的根本矛盾,是垄断和反垄断的矛盾,是投资型政府和自由市场的矛盾。而房地产,则是被绑架得最深重的一个行业。简单说来,是地方没有定税权力,也没有反垄断的权力,于是在招商引资的竞争过程中,唯一的出路就是竞相压低自己辖区的土地价格,甚至不惜以倒贴的形式。[详细]
暴跌、企稳再暴跌,各国股市灾难般的表现,显现世界经济正濒临二次衰退的边缘。中国政府此刻亦纠结于两个艰难的政策选择:是以增长为代价抑制通胀,还是冒着高通胀的风险维持高增长。动车追尾事故让中国对此前大干快上的铁路建设亮出红灯。这也表明经过痛定思痛的反思后,中国开始更加注重高速行驶的经济列车安全性,未来依赖政府高投资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分析认为,中国宜控制住通过投资营造GDP的高速度增长的冲动,在文火慢调中调结构、修内功。[详细]
在中国,政府部门不但通过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而且还通过国有企业参与国民经济活动,有些部委(比如铁道部)甚至自身就类似于一个巨型公司,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在全社会投资中,政府投资也始终占据着主导和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投资虽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绝对数额在不断上升,2009年仅中央投资就近1万亿元之巨。[详细]
中国经济再平衡的症结,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大致从50年代中期以来,就采取了一种依靠投资驱动的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靠投资驱动,投资回报递减,所以投资率不断提高,投资率不断地提高,它就引起了消费率的相对的降低,造成了最终需求不足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不能得到提高。要解决储蓄消费结构失衡的问题,就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如果不转变这种靠投资和进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无法解决我们的经济失衡问题,实现经济的再平衡。[详细]
中国铁路建设正面临资金短缺,因政府收紧信贷以及7月重大动车追尾事故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一家铁路承建商的高管说,铁路建设单位被迫暂停一万多公里的铁路建设,原因是国家收紧货币政策以及今年7月那场造成多人死亡的动车追尾事故,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建设资金短缺。这是显示中国雄心勃勃高铁项目遇到了麻烦的最新迹象。对于高速铁路这一高负债率项目、中国的高铁技术以及中国完成铁路扩张计划的能力,放贷银行越来越持谨慎态度。[详细]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已经达到7531公里,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在建铁路里程1.2万公里,其中近1万公里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或许给了一个对此前狂飙突进的高铁速度进行反思的时机。有铁路系统人士证实,当前除拉日铁路(拉萨到日喀则)等特殊线路,包括高铁在内的大部分铁路在建项目,已全面处于“缓建”的半停工状态。 [详细]
在“十五”规划前,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还只有1.63万公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西藏)已建成通车7.6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根据各省区市规划,未来十年的目标是:再通车7.9万公里。受益于政府推动下的发展前景和稳定的盈利模式,高速公路公司往往被视为A股市场中的稳定阀。但随着高速公路的收费专项清理工作展开,“高速暴利”已被质疑不可持续,而高速公路行业早已普遍面临债台高筑的窘境。 [详细]
高速公路集团公司负债率急剧膨胀、资金链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在2009年到2010年间,增加了大量的银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大多为一年到三年期限。这些资金再度涌向了长期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在信贷紧缩压力之下,短贷长用带来的资金压力骤现。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在跨越式发展多年后,大量短贷长投,在宏观调控和信贷规模严控之下,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的模式正集中暴露出短期流动性风险。[详细]
一轮“铁公基”的大跃进,虽然使中国迅速摆脱了海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却加剧了本来就在困扰国内经济的许多失衡,并且很可能最终造成大量资本配置不当、投资不具成效、国有银行受累于不良贷款。但问题是,几年来对铁公基的大力投资,已经到了绑架国民经济的程度。数万亿元沉淀在基建中的成本,上千万支领薪资的民工,甚至对硬着陆的畏惧,都使得我们不得不在这条路上继续下去。[详细]
保障房开工率从5月底的34%飙至6月底的56.6%,短短一个月后如此高的开工率遭到业界质疑。[详细]
目前哈尔滨市200多个开发商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开发商,60%-70%因资金问题已不得不停工或拖延工期。[详细]
保障房建设的起始资金容易到位,但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很难保证,未来面临的资金矛盾将更加突出。详细]
保障房面临“投资拉动”陷阱,即实际投资水平与在建水平背离,对GDP贡献或不如预期明显。[详细]
保障性安居工程,因其概念含混被比喻成一个篮子。按现行制度,集资建房可纳入经适房供应计划。[详细]
中国进入保障房建设的高峰期,政府不顾资金、土地、反对意见等各方面压力,以铁腕推进保障房。[详细]
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将主要经济体拖回衰退中,中国出口商的市场需求也受到波及。据统计,皮带制造商吴文隆的欧洲订单数量已减少了50%。若欧元区危机继续加剧,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详细]
出口增速回落,对几个东部沿海地区传统经济大省(市)GDP回落有突出影响,这一点尤为值得关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趋缓、欧美债务危机蔓延、中东北非政治动荡等因素导致外需大幅减少。[详细]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总体稳定,但受国际需求放缓和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中国未来的贸易环境将不容乐观。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将抑制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空间。[详细]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陷入困境,而贸易保护也因此出现重新抬头的趋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将面临着负增长的局面。当前,在全球经济陷入困境的时候,中国外贸将迎接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详细]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前三季度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9月份仅为17.1%。由于当前国际需求放缓以及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今明两年外贸进出口都将面临严峻挑战。[详细]
对于严重纠结的中国经济,任何技术层面的修补,似乎均会相互牵扯而且难见成效。与信贷、出口、税收、汇率等等具体的财经政策相比较,之于制度层面的经济深化改革,则显得更为重要。[详细]
财政收入每年增长20%,超过GDP涨幅的一倍,居民收入这几年一直在6%-9%之间增长。[详细]
城乡收入不平等以及农村、城市内部的不平等都使得刺激消费之路将会异常艰难。[详细]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主任施正文认为,税法目前存在一个很大问题是法定税负偏高而且是大大偏高。[详细]
减税是经济最好的强心剂,其给企业和给消费带来的刺激,远高于公共领域的大规模政府投资。[详细]
百姓宁可把钱存进银行,也不敢轻易花掉,这背后有深刻的体制原因。养老、医疗、教育谁来保?[详细]
中国碎片化的社保制度导致了不同人群社保待遇的差异,并激起社会的不满,有必要加速改变。详细]
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拐点的相继越过和库茨涅兹拐点的即将到来为扩大内需实现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在当前通胀水平高企之下,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经济顺利转型,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在规模上需要增加,更重要的是在方向上也要实现转变,最终建立一个内需拉动型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详细]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国有经济基本不动,在“体制外”寻求发展的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过,这种战略使民营经济得以成长,只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这出“大戏”的“序幕”。不对国有经济进行彻底的改革,就不可能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系。[详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表示,其实在过去的十来年当中,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非常快,甚至比东部还要快。中部和西部的发展还是主要靠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的力量。其实政府搞那么多的经济开发区,本身来说就是就是一个笑话。最好的政策是全中国都是经济开发区。[详细]
在过去几年间,我们看到的趋势是资源不断的向政府部门集中,包括国有经济,而民营经济,企业这一端是得到资源越来越困难,这样的一种发展思路我认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一个国家的经济是需要有一些大企业的,但是这些大企业不是靠政府的扶持,不是靠政府的优惠政策,不是靠共和国长子的地位成长。[详细]
“如果说现在让我办一个企业,社保费率占工资的50%,再加上所得税,不偷税漏税的话,90%的企业肯定会倒闭。在增值税率不降低、小微企业的税收不降的情况下,如果加强税收法制化的手段,对民营制造业、小微企业,包括一些服务业是严重打击。”周天勇表示。[详细]
中国正处在消费释放的历史拐点,尽快扭转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成为推进消费主导经济转型的基本前提。消费需要而且应当成为增长的动力,但贫富差距的扩大,影响和制约了消费释放,为此,需要尽快确定民富优先的发展导向。收入分配领域的某些矛盾和问题积重难返,能否打破利益掣肘,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挑战。[详细]
社保作为一种社会保险或保障机制,在现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理说,这一保障机制本该受到普遍欢迎,但却遭遇多种质疑。例如:社保覆盖率不足、社保基金缩水以及存在歧视性、多轨制等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对社保进行简单规制远远不够,必须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改革。[详细]
户籍制度是现行制度诸多不合理的因。户籍制度之后宪法取消了公民自由迁徒的权利,修改了土地的私有化。同时形成了教育,公共,粮食,商品等一系列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制度。至今许多如退休退养,劳保,就业,上学,购房等制度仍建立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户籍是因,不是果。治病要治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