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微博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中国已登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头顶着多个“世界第一”的炫目头衔,掌控着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一度有人惊呼,“中美国”、“G2”时代已经来临。但中国经济疾驰的背后,是羽翼远未丰满的残酷现实,急剧膨胀的体量隐藏着巨大风险。中等收入陷阱、老龄化危机……一个又一个的“火焰山”等着翻越,中国,你离真正的“老二”还太远。[微博热议]

中国到底算“老几”

GDP世界第二,等于国力第二?

        如果中国国力真是老二,那当然是好事;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实力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嫌,“老二”的高帽对中国来说,反而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失去了民族复兴的本意。复杂、多元和不平衡的中国发展水平远远超出了GDP数据所能涵盖的内容。[详细] [评论]

中国地位

中国一直在扮演赶超者角色

      中国在经济腾飞的道路上一直在扮演赶超者的角色,去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全世界最大出口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2008年,中国夺走了德国的“经济季军”位置。多家机构曾经预计,中国经济将在未来20年内超过美国。 [详细] [评论]

中国赶超
GDP:2010年中国赶超日本 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公布的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日媒报道称,尽管美元贬值有利于日本GDP换算美元时数值提高,但抵不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2010年日本GDP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这也意味着,日本已经正式交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

人均GDP:中国仅为日本1/10 不到韩国1/4

        中国GDP超越日本是事实,但并不表示中国人与日本人已经同样富裕、中国与日本的科技生产水平开始并驾齐驱,更不代表中国已实现“国富民强”。事实表明,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及日本的零头,世界排名还与日本相差92位,经济水平实际还比日本落后几十年。

出口:2009年中国赶超德国 确立全球第一地位

        德国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德国年出口总额为8032亿欧元,相当于112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8.4%,少于中国的12016亿美元。中国的年出口额首次赶超德国。从历史上来看,美、德、日都曾在全球国际贸易份额中占到过极大比例,比如美国曾占到1/3,德国也曾超过12%,而中国现在是8%。

 
竞争力:全球排行榜中国居第26位 远不及美德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排第26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一名。瑞士、新加坡、瑞典分列前三位,而美国为第5位,德国为第6位。法国下降三位至第18位,深陷经济泥潭的希腊则继续下降趋势,排名第90位。尽管在前30位中有着强劲表现,亚洲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显著竞争力增长势头趋于放缓。

对外直投:2010年中国居全球第5 首超日本英国

        官方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再创新高,跃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投资存量突破3000亿美元,对大洋洲、欧洲存量增幅最大。到2010年末,中国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共有1.6万家境外企业,投资覆盖率达到72.7%。

 
GNP:中国只是日本一半 海外投资收益成谜

        发达国家2010年的海外直接投资回报率为7.3%。中国在大力推进“走出去”的时候,其巨大的海外投资的收益情况,却仍然需要打个问号。“虽然中国国内GDP超过日本, 但是日本在海外创造的GDP并没有算进去,如果都算进去,中国的整体GNP只相当于日本的一半。”

外汇储备:中国占全球近3成 连续4年位列第一

        外媒报道称,综合各地外汇储备数字,金砖四国(即中国、俄罗斯、巴西及印度)位居前列,储备总和占全球储备比重42.3%,而G7的总和只是1万多亿美元,不到金砖四国的一半。在全球十大储备国家中,亚洲地区占有七席。

 
软实力:中国在5大指标上都远远落后美国

        对美国、中国、日本及韩国进行国家软实力的比较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在软实力五大指标:经济、文化、人力资源、外交及政治上,都远不如美国。除了印尼之外,所有被接受调查国家的民众都把美国的政治、文化、外交和经济软实力列为第一。在很多领域,中国的排名还低于日本及韩国。

中国模式

所谓“中国模式”会成为全球榜样?

        在有些人看来,中国取得成就靠的就是行政手段。他们把这看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看作中国特有的“政治优势”。一方面,中国缺乏经济自由,国家控制太多,民营经济只有极少的自由;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秩序并不理想。政府介入微观经济活动是极大危险。[详细]

中国模式

中印“龙象之争”,谁是最终赢家?

        印度若能赶超中国,其利器在于私营企业。有数据为证,印度私企创造了该国85%的财富,并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动力,纵横捭阖、攻城略地,在多个经济领域整合全球资源,从油气、信息技术、制药、电信、汽车,到钢铁、金属、煤炭和电力,横跨多个大洲。[详细]

龙象之争

中国模式非独创 巴西走过且摔得很惨

        政府主导经济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微观技术非常差,破坏了微观经济发展的条件。巴西付出了20年的代价,它的生产力后来非常低。它为什么有通货膨胀?就是因为政府大规模投资,国有企业主导经济发展,导致私营企业没有任何积极性去创新,所以生产效率极低。[详细]

中国模式

中国经济模式本身带有腐败基因

        中国模式可以分三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模式,一个是社会模式,一个是政治模式。我们的经济模式其实是成功的,但社会模式是失败的,而我们的政治模式还处于一个非常初步的,不知道想干什么的阶段。没有人能够刻划中国的腐败达到什么程度。[详细]

中国模式
多重危机压顶

中等收入陷阱:贫富分化 矛盾突出

        中国的经济正在逐渐耗尽基本生产方式转移所带来的收益,加上中国还面临着其他的挑战,比如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的拉大,过度使用资源以及碳排放过量等。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结构性的改变,中国可能会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从而加剧全球的增长困境。[详细]

中等收入陷阱

老龄化:危机将至 中国人口红利将失

        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在过去的30多年中收获了巨大人口红利的国家,当老少人口关系逆转,人口红利开始消退,将意味着什么?而这样的变化又是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未富,身心已老。旧的优势正在远去,新的优势却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国人活得相当疲惫。[详细]

人口红利

模式危机:投资驱动、外贸导向难持续

        中国近30年的高速增长,与投资息息相关。然而当前,主要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驱动的增长,其可持续性值得怀疑。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始终存在。金融危机使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结构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详细]

调结构

改革开倒车:30多年成果或毁于一旦

        中国能否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推进全面改革,没有体制与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发展方式的转变依然会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加快根本性的转变。下一步的改革,包括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建立基本社保体系、实现政府自身改革等。[详细]

改革

资源环境困局:损耗巨大 代价惨重

        只见其“功”在当代,不管其贻害千秋,实际上是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思维模式在发展经济。忽视环境风险,固步于已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生产方式,容不下更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恐怕这才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首先要克服的“顽疾”。[详细]

资源损耗

思想危机:“大跃进”思维呈蔓延之势

        长期以来,追求速度的热情一直左右着中国主流意识,对速度的过分乐观情绪远远盖过了小心谨慎的心理。而这种意识发展到极至就是1958的“大跃进”。速度决定了一切,速度等于政绩,速度就是能力,而忽视了过分追求速度所带来隐患。[详细]

大跃进思维
中国往何处去

民富国强:权力大举还利于民

        我们之所以走上国富民弱之路,根本原因在于对政府的无限信任和彻底依赖。政府在财富占用上具有钢性色彩,滚雪球效应的自我壮大过程,很难想像政府部门会主动下调运营费用,即便是中央提出也会在各部门、各地方的扯皮中消泯于无形。[详细]

国富民强

市场开放有序:将改革进行到底

        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后,中国社会始终存在一个“向哪里去”的方向选择问题,或者是确立宪政,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制度,或者是沿着重商主义的道路,走向权贵资本主义,或者称官僚资本主义、官家资本主义的穷途。[详细]

改革

追求健康增长:摒弃“大干快上”

        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快”得非理性了。有的国外大城市数十年不变样,我们动不动就“三年大变样”;有的国家年经济增长3%就令人欢欣鼓舞,我们的一些地方恨不得GDP五年就翻一番。一些工程不断被质疑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与这种大干快上赶工期的现象不无关系。[详细]

大干快上

建设法治经济:博弈中达致和谐

        如果以牺牲、破坏法治的方式取得了经济的发展,那是一种倒退,应该受到批评、受到苛责。所以“法治GDP”比“经济GDP”更重要。如果不讲法治,继续走“经济GDP”崇拜之路,那我们就会离法治越来越远,不可能达到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这样宏大的目标。[详细]

法治经济

对外要建立大国心态:从容有担当

        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给中华民族的心理上带来无形的烙印,几代人十几代人都无法抹去。强烈的反差使中国人的心理失去了平衡:自豪感和屈辱感;仇外和媚外;向西方学习和抵制西方影响,长久地在中国人心中起伏,因时而异。中国、中国人该怎么看自己?[详细]

大国心态

立身要摈弃暴发户思维:清醒务实

        中国模式有“病”。而且,由于中国模式的这种“病”,使得中国的模式,只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缺乏高素质的暴发户。而要把中国这个暴发户,变成好模式,中国必须先治“病”,而且,“病愈”之后仍然能够继续发展,才能最终创造出一个具有普世价值和优良的中国模式。[详细]

暴发户心态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