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微博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投资畸高不下,外贸阴晴不定,消费疲弱不堪……中国经济炫目的成就背后,是长期跛足前行的尴尬事实。凯恩斯主义阴魂不散,政府驱动式增长骑虎难下;改革动力渐衰,开倒车严重;贫富分化空前加剧,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离“中等收入陷阱”越来越近……凡此种种,莫不揭示一个事实:对重疾缠身的中国经济而言,最重要的从来就不是如何应用财政或货币政策处理短期问题,而是真正“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实现增长模式的彻底变革。[微博热议][相关专题:告别“急之国”][中国,你“二”不起]

下一个10年:“中国马车”仍悬崖边飞奔?

  • 胡俞越
  • 中国经济
  • 赵昌文

中国经济看似外表光鲜实则积弊重重 远期风险堪忧

    对远期风险的漠视以至放任现阶段经济持续减速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不可治愈的伤害,是从学界到决策层的通病。提高劳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在劳动人口比例达到临界点之后,劳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便基本消失。老年人抚养成本的快速上升趋势,及2030年之后人口城市化比例上升势头基本结束,决定20年后中国经济将陷入因劳动人口比重快速下降以及人口加速老化而形成的衰退周期。[详细]

速度型增长遭遇空前瓶颈 飞奔的中国经济必须降速

    速度型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不管在什么条件下,经济增速都是首要的、压倒一切的目标。这种模式曾带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负面作用亦日益显现。“浪费的现象在大量事物中昭然若揭,它导致了资本利用率的不足,如每小时仅有几辆车行驶的高速公路,大型机场和航空集散地建筑的低效利用等。这些都是普遍现象。浪费的另一方面是促使一切建筑都变得富丽堂皇,政府建筑尤其如此。”[详细]

政府驱动式增长走向末路

  • 中国经济安全

    瑞银十问: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安全已极度担忧

        面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的疲弱复苏,或许投资者应能从中国经济的坚挺表现中得到一些安慰,但许多投资者对中国的情况极度担忧。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崩溃吗?民间借贷问题有多严重?银行业是否陷入困境?中国的杠杆率太高了吗?通胀会回落吗?中国对出口的依赖有多大?资本生产率在下降吗?中国还有放松政策的空间吗?如果全球增长停滞,中国将会怎样?潜在的风险是什么?[详细]

  • 投资型政府

    投资型政府绑架经济 房地产成受灾最重行业

        不少经济学者都认为,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民营实体经济,把房地产打下去就可以挽救中国的实体经济。然而,恰恰是各种形式的垄断绑架了中国经济。今日中国经济的根本矛盾,是垄断和反垄断的矛盾,是投资型政府和自由市场的矛盾。而房地产,则是被绑架得最深重的一个行业。简单说来,是地方没有定税权力,也没有反垄断的权力,于是在招商引资的竞争过程中,唯一的出路就是竞相压低自己辖区的土地价格,甚至不惜以倒贴的形式。[详细]

  • 政府投资

    制造GDP运动引发全面质疑 高投资模式亮红灯

        暴跌、企稳再暴跌,各国股市灾难般的表现,显现世界经济正濒临二次衰退的边缘。中国政府此刻亦纠结于两个艰难的政策选择:是以增长为代价抑制通胀,还是冒着高通胀的风险维持高增长。动车追尾事故让中国对此前大干快上的铁路建设亮出红灯。这也表明经过痛定思痛的反思后,中国开始更加注重高速行驶的经济列车安全性,未来依赖政府高投资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分析认为,中国宜控制住通过投资营造GDP的高速度增长的冲动,在文火慢调中调结构、修内功。[详细]

  • 中国模式

    经济增速最大化令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在中国,政府部门不但通过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而且还通过国有企业参与国民经济活动,有些部委(比如铁道部)甚至自身就类似于一个巨型公司,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在全社会投资中,政府投资也始终占据着主导和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投资虽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绝对数额在不断上升,2009年仅中央投资就近1万亿元之巨。[详细]

  • 经济再平衡

    投资率挤压消费率 中国经济再平衡困难重重

        中国经济再平衡的症结,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大致从50年代中期以来,就采取了一种依靠投资驱动的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靠投资驱动,投资回报递减,所以投资率不断提高,投资率不断地提高,它就引起了消费率的相对的降低,造成了最终需求不足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不能得到提高。要解决储蓄消费结构失衡的问题,就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如果不转变这种靠投资和进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无法解决我们的经济失衡问题,实现经济的再平衡。[详细]

铁公基已扶不出靓丽的GDP

  • 高铁

    大批高铁项目缺钱停工 铁道部酝酿退出地方铁路

        中国铁路建设正面临资金短缺,因政府收紧信贷以及7月重大动车追尾事故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一家铁路承建商的高管说,铁路建设单位被迫暂停一万多公里的铁路建设,原因是国家收紧货币政策以及今年7月那场造成多人死亡的动车追尾事故,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建设资金短缺。这是显示中国雄心勃勃高铁项目遇到了麻烦的最新迹象。对于高速铁路这一高负债率项目、中国的高铁技术以及中国完成铁路扩张计划的能力,放贷银行越来越持谨慎态度。[详细]

  • 高铁

    高铁大跃进骤然降温 未来将不再“超快速”建设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已经达到7531公里,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在建铁路里程1.2万公里,其中近1万公里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或许给了一个对此前狂飙突进的高铁速度进行反思的时机。有铁路系统人士证实,当前除拉日铁路(拉萨到日喀则)等特殊线路,包括高铁在内的大部分铁路在建项目,已全面处于“缓建”的半停工状态。 [详细]

  •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大跃进或酿债务危机 19家公司背债千亿

        在“十五”规划前,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还只有1.63万公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西藏)已建成通车7.6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根据各省区市规划,未来十年的目标是:再通车7.9万公里。受益于政府推动下的发展前景和稳定的盈利模式,高速公路公司往往被视为A股市场中的稳定阀。但随着高速公路的收费专项清理工作展开,“高速暴利”已被质疑不可持续,而高速公路行业早已普遍面临债台高筑的窘境。 [详细]

  • 高速公路

    数据显示高速公路负债急剧膨胀 风险或集中爆发

        高速公路集团公司负债率急剧膨胀、资金链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在2009年到2010年间,增加了大量的银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大多为一年到三年期限。这些资金再度涌向了长期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在信贷紧缩压力之下,短贷长用带来的资金压力骤现。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在跨越式发展多年后,大量短贷长投,在宏观调控和信贷规模严控之下,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的模式正集中暴露出短期流动性风险。[详细]

  • 铁公基

    数万亿成本沉淀其中 没了铁公基的中国何去何从

        一轮“铁公基”的大跃进,虽然使中国迅速摆脱了海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却加剧了本来就在困扰国内经济的许多失衡,并且很可能最终造成大量资本配置不当、投资不具成效、国有银行受累于不良贷款。但问题是,几年来对铁公基的大力投资,已经到了绑架国民经济的程度。数万亿元沉淀在基建中的成本,上千万支领薪资的民工,甚至对硬着陆的畏惧,都使得我们不得不在这条路上继续下去。[详细]

保障房:一场有始无终的“游戏”?

多重乌云压顶 外贸大劫难逃

百姓守财“保命” 消费疲弱不堪

面临“哑火”的中国经济靠什么:寻找内生力量

  • 巴曙松

    [转型] 巴曙松:中国应建立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拐点的相继越过和库茨涅兹拐点的即将到来为扩大内需实现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在当前通胀水平高企之下,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经济顺利转型,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在规模上需要增加,更重要的是在方向上也要实现转变,最终建立一个内需拉动型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详细]

  • 吴敬琏

    [改革] 吴敬琏:不改革国有经济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国有经济基本不动,在“体制外”寻求发展的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过,这种战略使民营经济得以成长,只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这出“大戏”的“序幕”。不对国有经济进行彻底的改革,就不可能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系。[详细]

  • 张维迎

    [开放] 张维迎:最好的政策是全中国都是经济开发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表示,其实在过去的十来年当中,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非常快,甚至比东部还要快。中部和西部的发展还是主要靠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的力量。其实政府搞那么多的经济开发区,本身来说就是就是一个笑话。最好的政策是全中国都是经济开发区。[详细]

  • 许小年

    [民企] 许小年:市场才是经济最强动力 中国需要民企

        在过去几年间,我们看到的趋势是资源不断的向政府部门集中,包括国有经济,而民营经济,企业这一端是得到资源越来越困难,这样的一种发展思路我认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一个国家的经济是需要有一些大企业的,但是这些大企业不是靠政府的扶持,不是靠政府的优惠政策,不是靠共和国长子的地位成长。[详细]

  • 周天勇

    [减税] 周天勇:税费压垮企业 不偷税漏税90%会倒闭

        “如果说现在让我办一个企业,社保费率占工资的50%,再加上所得税,不偷税漏税的话,90%的企业肯定会倒闭。在增值税率不降低、小微企业的税收不降的情况下,如果加强税收法制化的手段,对民营制造业、小微企业,包括一些服务业是严重打击。”周天勇表示。[详细]

  • 迟福林

    [分配] 迟福林:打破利益掣肘 扭转贫富差距扩大趋势

        中国正处在消费释放的历史拐点,尽快扭转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成为推进消费主导经济转型的基本前提。消费需要而且应当成为增长的动力,但贫富差距的扩大,影响和制约了消费释放,为此,需要尽快确定民富优先的发展导向。收入分配领域的某些矛盾和问题积重难返,能否打破利益掣肘,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挑战。[详细]

  • 中国经济突围

    [社保] 冯海宁:中国式社保遭多方质疑 必须彻底改革

        社保作为一种社会保险或保障机制,在现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理说,这一保障机制本该受到普遍欢迎,但却遭遇多种质疑。例如:社保覆盖率不足、社保基金缩水以及存在歧视性、多轨制等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对社保进行简单规制远远不够,必须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改革。[详细]

  • 任志强

    [户籍] 任志强:户籍制是诸多不合理制度之因 当废除

        户籍制度是现行制度诸多不合理的因。户籍制度之后宪法取消了公民自由迁徒的权利,修改了土地的私有化。同时形成了教育,公共,粮食,商品等一系列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制度。至今许多如退休退养,劳保,就业,上学,购房等制度仍建立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户籍是因,不是果。治病要治因。[详细]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