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00年前的辛亥革命似乎是一本陈旧的书,有多少人愿意打开?我们是无知的,还是历史本身是无知的?只是,100年不要让它仅仅成为一个数字。或许我们该问,一百年,中国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微博]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实的继承者。[详细]

     胡锦涛总书记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表示要“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 [详细]

最新消息 >> 更多

相关调查

1.您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吗
了解
不了解
2.您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吗
失败了
没有
有成功也有失败
3.您认为电影《辛亥革命》真实还原了历史吗
  

辛亥革命简介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详细]

辛亥革命失败了吗?
  
    辛亥革命真是一场窝囊的革命?
  有位学者说辛亥是窝囊的革命,论据是没有法国18世纪民主革命的气魄;还有论者指责辛亥革命较之立宪过激,导致后来社会的混乱。尽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善群众的无权和贫穷状态,但辛亥革命导致的政治变革终究是划时代的,具有世界性的进步意义,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真正开始跨入近代。[详细]
    革命换来的民国只是一个招牌?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应该肯定,但“从根本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学者说,推翻了清王朝,而民国只是一个招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因为它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进程,然而实现民主共和,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详细]
    革命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如果从同盟会纲领来判断,结束了爱新觉罗皇室统治,推倒了清王朝,建立了民国,目的当然是达到了。北京临时政府进行了国会两院选举,选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副总统。1913年10月10日,大总统正式就职。至此,辛亥革命的任务便完成了。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答案当然是正面的、肯定的。[详细]

    从来信史非容易,最是丝毫戥秤心。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抑或失败,至今仍存在争议。有的论者认为是成功的,既然同盟会的纲领要求创建共和,中华民国的诞生就是成功,是否形式内容一致不必深究。也有论者说是失败,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民国徒具形式。功过是非,谁人评说?[详细]

你读懂辛亥革命了吗?
 
    非革命不可?辛亥革命是偶发还是必然?
  纵观晚清历史,每当还有一线希望、还能控制一定局面的时候,清廷总是拒不变化;只到时机已逝、丧失了操控能力的时候,它才匆匆忙忙地被动“变革”。[详细]
  1911年10月10日夜里武昌新军工程营发生的起义,之所以发生,虽然此前有革命党的某些安排,但事到临头,实际上只是士兵的自发行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详细]
    革了谁的命:君主制真的非死不可?
  中国传统社会是宗法专制社会,不是一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皇权专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到清代,连宰相都没有了,直接由皇帝处理大小政务。所以,要推翻的就是这样一个专制政权。就辛亥革命而言,主要不是解决经济问题,是要解决政治上的专制制度,要求民主,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就是宪政、共和、民主等问题。这是近代革命的核心内容,也是辛亥革命的基本诉求。[详细]
    辛亥革命留下什么?普世价值不因时间而变
  在改良与革命的赛跑中,革命跑到了前头。反思辛亥以来悲怆的百年史,深感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仍需接受普世价值,彻底告别东方专制主义传统。共和即妥协,对当前利益博弈的各方而言,妥协是避免社会撕裂的最后机会,但需要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详细]

    辛亥革命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但是为什么一百年来中国仍然在实现民主,仍然在走向共和?因为民主是很难的,统治阶级不是一个人啊,是一个集团。像日本也是一步一步走的,明治维新是君主立宪,仍然保留着贵族的利益。有人估计,中国快的话需要30年,慢的话需要150年。其实慢一点进步也是进步。总之,中国不可能不走上民主道路。[详细]

共和与君宪:谁能救中国?
 
    君主立宪何以不能实现? 民心向共和君主难立宪?
  开明专制与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格格不入,立宪政治的核心就是对统治者权力的限制、制约和规范,立宪的君主是权力有限的君主。因此,中国君主立宪绝不可能通过一个权力无边的专制君王来推行。[详细]
  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其实并不了解君主立宪本质,也缺乏推行之诚意,更多是把它当做点缀和维护统治的工具。武昌起义前,清廷对外界的期望或是茫然无知,使得民众对君主立宪失去了兴趣。[详细]
    辛亥革命为何没有建立起民主共和? 孙中山为何做不成中国华盛顿?
  清政府倒了以后,整个的政权仍旧只能掌握在旧派人的手里,所以根本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制度。当时中国也不存在可以迫使他们向民主政治方向转变的社会力量和文化基础。[详细]
  为什么美国能成功建立共和制度,而中国却一再出现专制复辟?文化土壤决定文化传统。由于中美两国所处环境、时局的不同,注定了“华盛顿神话”在中国失败的结局。[详细]
    辛亥已百年 中国仍在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是中国崛起的政治前提。百年来历经《临时约法》、《共同纲领》到32年前的改革开放,已多次订立成文或不成文的社会契约,承诺者的公信力和合法性一旦自毁,政权倾覆的危机如影随形。如果经济上走不出“国进民退”的循环,政治上走不出“以暴易暴”的周期律,中华民族将永远在历史怪圈中徘徊。[详细]

    辛亥革命引导中国走向共和,但共和之路一波三折。从戊戌变法到反清复明,从君主立宪到共和民国,时代的先贤迈出各种探索的步伐,各方政治力量也在其中反复博弈。1910年厘定内阁官制,1911年设定内阁,1912年颁布宪法……眼看立宪指日可待,可1911年清廷在两个关键问题上犯了无法挽回的错误,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的巨轮转向共和的方向。[详细]

一百年 中国得到了什么?
  
    强国路开启——从一穷二白到世界工业大国
  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孙中山当时提出的构想多已变为现实从洋货遍地到“中国制造”,从模仿西方到自主创新,从一穷二白到工业大国。100年间,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进程,它是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缩影。
  今天的中国,正行走在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国内企业获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进,全球500强企业纷纷进入中国设点办厂,共享中国发展机遇。[详细]
    经济自由现曙光——自由度在转轨国家中领先
  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自由度指数呈上升趋势,1980年为3.93,2001年达到5.49,自由度提高了39.7%;相比之下,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1980年平均水平为5.36,2001年为6.35,提高幅度为18.5%。[详细]
    神武景气指日可待——经济增长如同列车飞驰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今天的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城市化率超过了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教育、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详细]

    人类社会任何一场伟大变革都不会孤立于其历史阶段,辛亥革命从发生到结束不足百日,承载的是中国煌煌3000年的历史脉动。
    作为二十世纪历史性的三大变化之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一起,永远彪炳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史册。[详细]

一百年 中国在追寻什么?
  
    民主建设60年:梦想照进现实?
  民主与民生两者处于不同的领域。民主,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民生,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我们不仅要努力改善民生,即需要通过发展经济,增加财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我们也要努力促进民主,即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消除官员的腐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详细]
    国家失魂: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失去自我?
  21世纪初的中国,经济确实在迅速崛起。但是,在历史上儒家传统被废除而中断,今天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实际上被放弃,而普世价值观又因政治原因受到抑制,举国上下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乐的大潮中失去了自我。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道德急速下降,在高度追求物质财富和个人享乐主义的时候失去了自我,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文化危机和道德危机。[详细]
    中国人的中国梦在哪里?
  没有人确切知道中国经济何时超越美国,但在中国去年取代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之后,任何人都不应该低估这一幕出现的可能性。中国的GDP有可能超越美国并不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一个富裕的国家。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他们预期就人均水平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拥有巨额财富。
  有人预计,下个30年将是中国人追寻“中国梦”的30年。[详细]

    何为民国?林肯氏有言曰:“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也。何谓民权?即近来瑞士国所行之制: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此之谓四大民权也。必具有此四大民权,方得谓为纯粹之民国也。革命党之誓约曰:“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盖欲以此世界至大至优之民族,而造一世界至进步、至庄严、至富强、至安乐之国家,而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详细]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经济                          
   【农业】 土地和资金不足 整体稳定平衡
   土地和资金不足,过剩的劳动力产生的收益有所减少。但是,如果尽量不用长期的眼光来作任何中期的观测的话,可以说农业仍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中,并没有内在的经济理由可以说明它本身不能再继续生产。[详细]
   【手工业】 内需出口稳定 结构发生变化
    当今一些中国史学家说“外国资本主义”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在逐渐“摧毁”和“剥削”国内的手工业,这个过分简单化的指责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经济实际情况不符。不论从理论或从实际情况看都有理由认为,手工业的国内需要和出口需要的总产量在二十世纪并没有下降;整个手工业在1870至1911年期间并没有受到严重破坏。[详细]
   【工业】 制度缺失 制造业受到限制
   晚清的近代制造业的整个发展前途是受限制的。中央政府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都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而如果没有这个体制,近代企业就不能繁荣发达。真正的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详细]
   【贸易】 商业高度发展 贸易扩张
   处于当时技术水平的晚清中国经济,以商业的高度发展为其特点。货物和商人在全国广泛地流动,国内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世界市场发展了联系。数以千计的基层集市又与两种较高级的市场——中间市场和中心市场——发生关系,最后则与象天津、上海和广州这样的沿海大贸易城市连接起来。[详细]

晚清在传统技术的种种束缚内,已经具有一种复杂的、商业化的发达经济。在两个世纪中,这个经济曾经养活了日益增多的人口,曾经推动了对中国本部以外的广大领土的剿抚,并且在十八世纪后期以前已经度过了非常漫长的国内安定、相对繁荣和强有力的统治的时期。尽管各部门和地方出现了紧张状态,但到清代灭亡之时,还没有大量材料可以说明这个经济制度已经病入膏盲,所以不能说推翻和抛弃它的时机已经成熟。[详细]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经济                          
   【农业】 颁布《土地法》 揭开农业现代化序幕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制定颁布了《土地法》,并且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除了在个别地方搞过一点改革和减租外,这些政策都没有真正得到施行。[详细]
   【民族工业】 发展迅速 经历黄金时期
    1912年是之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兴盛的起点,而辛亥革命的影响则是中国民族工作得以发展兴盛的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强烈冲击了封建制度,革命成立的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仿照西方国家经济体制设立了专门机构,如财政部、农工商部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蓄势和铺路。[详细]
   【商业金融业】 商业相对发达 现代金融制度建立
   民国时期的专业商人在商业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比一般落后国家要发达,这被称为商业资本主义或原始资本主义。上海、宁波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的国内贸易和主要在最终消费品生产中的分工是这些商人的主要生意。与清末不同的是,现代金融和贸易制度在民国时代发展起来。[详细]
   【贸易】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尽管南京临时政府存留不长,但孙中山等人拟订了一系列“开放门户”、“振兴实业”的政策。1912至1925年间,中国的通商口岸进一步增加,新开口岸21处,这些新设立的口岸几乎全部位于内地,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倾销和从中国更广阔区域攫取原材料,中国的对外贸易随之迅速发展。[详细]

1912-1949年间,中国的总产出增加得非常缓慢,人均收入几乎没有增长,但也没有下降。劳动分工和职业结构的变化非常不平衡,沿海和大城市与国际市场相联,有较高的分工水平。1900到193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加速,城乡之间移居基本上自由。城市人口增长率是总人口增长率的两倍。1938年中国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0万,占5亿人口的5-6%。[详细]

辛亥百年——政治                          
政治

由“臣民”到“公民”
  “民”的概念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有时既简单又复杂,既具体又抽象,既历史又现实。上下五千年,世界上所有历史文化现象,无不围绕“民”字展开。[详细]

两岸和平发展之宝贵资产
  孙中山不仅创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家。时至今日,中山思想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非但未随时光的流逝而式微,更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宝贵资产。[详细]

百年共和之路上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历史的颠沛与迷雾,或许已经给许多国人一些清醒:以制度变迁的方式而论,理智还是情感?和平还是暴力?常常是魂牵梦萦、进退难断的哈姆雷特之间。[详细]

辛亥百年——经济                         
经济

中国财政预算百年变迁
  近代中国实质上的进步,是从引进西方国家的预算思想开始的。一些曾经到过西方的中国人及来华的传教士撰文介绍西方国家的预算知识,主张仿效之,以推进中国财政的进步。[详细]

辛亥江南:百年实业印象——银行传奇
  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压迫下,清朝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许多人选择了实业救国,民族工业兴起。近代工业的勃兴又促使近代金融市场诞生。[详细]

辛亥革命和广东丝绸
  百年历史的颠沛与迷雾,或许已经给许多国人一些清醒:以制度变迁的方式而论,理智还是情感?和平还是暴力?常常是魂牵梦萦、进退难断的哈姆雷特之间。[详细]

辛亥百年——科技                          
科技

百年科技硕果累累
  近代数学在西方产生以后,中算沉寂了数百年。本世纪以来,姜立夫、熊庆来、陈建功、苏步青……,一步步向着国际先进水平追赶,不断继承创新、建功立业。[详细]

从原子弹到核电站
   1964年10月16日,祖国西部的茫茫戈壁上空一声巨响。美丽的蘑菇云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掌握了原子弹尖端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详细]

汽车:从零国产到产销全球第一
  1949年底,毛泽东访苏期间提出要建新中国自己的汽车厂。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载重4吨的解放牌卡车下线,我国从此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详细]

辛亥百年——教育                          
教育

清末民初教育改革多典范
  1905年,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预兆了日后教育制度的大变革。辛亥革命前后,广州率先进行教育改革,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成为全省甚至全国改革的典范。[详细]

近代教育体系形成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浙江省当局对于本省的基础教育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如规范私立学校的办学、加强师范学校、整顿私塾、规定教师、校长的任职资格等等。[详细]

中国教育改革30年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更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进入后大众化时代,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布局和质量等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详细]

辛亥百年——文化                          
文化

一出戏 别了旧梨园
  据梅兰芳回忆,辛亥革命时,同行中传来消息,在上海攻打江南制造局的队伍中,出现了梨园行的身影,上海“新舞台”的名演员夏月珊、夏月润和潘月樵等人都在其中。[详细]

一百多年来反孔和尊孔的斗争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处在社会大变革、大进步的时代。社会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存在着进步和倒退、革新和保守这样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详细]

改革30年国人思想观念的十大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人们的爱情、婚姻、生育观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详细]

辛亥名人堂                         
孙中山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在他的带领下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口号,将中国的民主民命事业推向了新的一页....[详细]

黄兴

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人物,有“开国二杰”之称,与孙中山共同创建了同盟会,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担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负责临时政府的军事指挥。[详细]

袁世凯

“窃国大盗”:袁世凯


    袁世凯本是一个英雄的人物,为中华民国和民主革命也曾立过功劳,但是由于自己过于膨胀的权利欲望,复辟称帝最终落得绝望而死的下场,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袁世凯的功与过历史会记住的。[详细]

黎元洪

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后投靠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袁世凯死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详细]

廖仲恺

孙中山的“荷包”:廖仲恺


    国民党领袖中,名字被用来命名大学的,今有孙中山和廖仲恺。前者是中山大学,后者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廖仲恺最杰出的才华莫过于为革命理财成为孙中山的“荷包”,同时也是共产党很好的盟友。[详细]

宋教仁

民主政治的斗士: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三十二岁。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中华民国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详细]

汪精卫

“卖国贼”:汪精卫


    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次年任总参议。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详细]

秋瑾

民主革命志士:秋瑾


    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多个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详细]

蔡锷

“中国士官三杰”: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详细]

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后参加革命起义,最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详细]

辛亥映像                          

辛亥革命

电影《辛亥革命》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详细]

辛亥革命

电视剧《辛亥革命》

    展示了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一举推翻清朝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过程。[详细]

宋家王朝

电影《宋家王朝》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独揽大权,公开残杀共产党,庆龄以退出国民党来表达她对蒋的反对。三姐妹的感情开始有了变化。[详细]

孙中山

电视剧《孙中山》

   记述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1895年第一次武装起义到1925年北上,病逝于北京,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详细]

走向共和

电视剧《走向共和》

    马列主义思想正是在这场运动中传播到中国,一个崭新的革命政党即将诞生,一场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在酝酿。[详细]

英雄喋血

电影《英雄喋血》

    他不是黄花岗烈士中的一员,但正因为有了他,牺牲的烈士们才免于葬身臭岗,才有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详细]

辛亥书籍                          

辛亥革命

书名:《辛亥革命》

   本书真实展现了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秋瑾、林觉民、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风云人物。[详细]

辛亥天变

书名:《辛亥天变》

    本书以《史记》笔法全方位展示了这段曲折而悲壮的历史,刻画了参与历史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各种人物的面貌。 [详细]

共和十年

书名:《共和十年》

    本书入选的《纽约时报》200多篇报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各个角度,对中国这十年进行了全面报道。[详细]

民国

书名:《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辛亥革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乱世之局,尽多有志豪杰!1911辛亥年,在各方势力的大博弈中盛装登场。[详细]

袁世凯

书名:《晚清枭雄袁世凯》

    他贪财好色,凶残跛扈,独断专横,但勇于改革,励精图治,爱国爱民,对于袁世凯,是很难用现在的教科书式的善恶标准来评论的。[详细]

末代皇后

书名:《末代皇后隆裕》

    解密叶赫那拉家族疑案,还原一个最真实的隆裕。读者会了解为什么说真正的末代皇后是隆裕而非婉容。[详细]

图说辛亥
辛亥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894年 11月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
1895年 2月 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并在广州发展和建立革命秘密机关。
3月 孙中山等人决定发动“重九”广州起义。
10月 孙中山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事泄,党人陆皓东、会党首领朱贵全等被捕牺牲,孙中山流亡日本。
1896年 6月 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等地宣传革命,并创立旧金山兴中会分会。
1897年 8月 孙中山在日本横滨宣传革命,并结识日本志士宫崎寅藏、平山周等。
1898年 3月 谭嗣同、唐才常在长沙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
4月 康有为等在北京发动成立“保国会”。
6月 光绪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开始。
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六君子被杀。
春 孙中山在日本筹划武装起义,并派党人赶赴湘、鄂运动会党。
1899年 11月 兴中会杨衢云、陈少白等人在香港与湘、鄂、粤、闽等地哥老会、三合会首领商议,组成“兴汉会”,准备在广东和长江流域发动武装起义,举孙中山为总会长。
1900年 1月 兴中会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和《中国旬报》宣传革命。
7月 孙中山在香港召开紧急会议,布置惠州起义。
8月 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在汉口发动自力军起义失败。
9月 孙中山抵台湾,并建立惠州起义指挥中心。
10月 郑士良率会党六百余人在惠州三洲田起义,并攻克沙湾、崩岗墟、三多祝等地。因情况发生变化,不久退往香港。
同月 党人史坚如为策应惠州起义,在广州谋炸两广总督德寿,事败遇难。
1902年 湖北地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驱者吴禄祯,从日本留学回到武昌,在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
1903年 1月 湖北留日学生刘成禺、李书城等在日本东京创办《湖北学生界》,宣传反清革命。
同年 湖北留日学生张继煦、李书城等撰写致国内同学书,鼓吹革命,极大地振奋了湖北学生界。
1904年 6月 吕大森、胡瑛、曹亚伯等在武昌发起成立湖北第一个革命小团体“科学补习所”。它以“革命排满”为宗旨,机关设于多宝寺街,后迁至魏家巷1号。
10月 科学补习所因准备响应长沙华兴会起义,事泄被封闭。
1905年 8月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06年

2月 刘静庵、曹亚伯组织革命团体日知会,刘静庵任总干事。该会以美国圣公会所设阅报室日知会得名,吸收新军及学生参加。
4月 同盟会湖北分会在武昌成立,余诚任会长。
9月1日 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上谕。
12月 萍(乡)、浏(阳)、醴(陵)起义爆发后,胡瑛、朱子龙、梁钟汉受孙中山派遣到武昌,与张难先、季雨霖、刘静庵等在汉阳伯牙台举行会议,准备响应。

1907年

1月13日 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军警包围搜查日知会,胡瑛、朱子龙、梁钟汉、刘静庵、张难先、吴贡三、李亚东等九人先后被捕,此即震动一时之“日知会案”。
8月 张百祥、焦达峰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共进会。
10月 清政府命令各省筹设谘议局。

1908年 6月 清政府颁布各省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
7月26日 由原日知会会员任重远、钟畸等在武昌发起组织湖北军队同盟会。
8月27日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限。
9月22日 清政府公布《钦定宪法大纲》。
11月14日 光绪皇帝卒,宣统皇帝继位。
11月15日 慈禧太后卒。
12月13日 杨王鹏、钟畸、黄申芗等将军队同盟会改组为群治学社,以学术研究为名,策划革命。办《商务报》为机关报。
同年 湖北共进会成立。
1909年

4月 孙武等在汉口法租界设立共进会总机关,并与群治学社建立联系。
5月 清政府宣布宣统皇帝为海陆军大元帅,皇帝亲政前由摄政王代理。
6月 英德法三国银行团与张之洞签订《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鄂境川汉铁路草合同》。
9月 湖北留日学生派代表张伯烈等回湖北鼓动保路运动。
11月 湖北绅商军学界组成湖北铁路协会,开展拒款保路斗争。

1910年 3月 清政府邮传部准许湖北设立商办粤汉、川汉铁路公司。
9月18日 群治学社更名为振武学社,推杨王鹏为社长。在新军中建立秘密的标营代表制。
11月4日 清政府发布上谕,将准备立宪期限由九年缩短为五年。
1911年 1月30日 振武学社更名为文学社,推蒋翊武为社长,詹大悲为文书部长,刘复基为评议部长。主要通过新军各标营代表掌握武装,并创办《大江报》宣传革命。
3月 文学社开代表会,增推王宪章为副社长。
5月 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匡力)任总理大臣。由于十三各内阁员中,满族阁员占九名,其中皇族又占五名,故谓“皇族内阁”。
5月9日 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取消铁路商办和官督商办。湘、鄂、川、粤各省人民纷起反动。
5月10日 文学社设机关于武昌小朝街85号,由刘复基、蔡大辅常驻办事。
5月11日 文学社、共进会召开第一次团体合作会议。
5月18日 清政府合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旋调鄂军三十一标、三十二标一部随行入川查力。
6月1日 文学社代表会议决定设立阳夏支部,负责领导驻汉口、汉阳、河南信阳新军工作。
6月17日 川汉铁路股东在成都开会,决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
7月5日 谘议局联合会再次上书反对“皇族内阁”。
7月17日 《大江报》因发表《亡中国者和平也》和《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两文而被查封,主编詹大悲、何海鸣被捕。
7月31日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
8月初 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邀请歌老会首领在四川资州密议,决定建立四川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
8月下旬 四川保路同志会号召罢市、罢课、抗粮、抗捐。
9月2日 清政府命端方率鄂军入川查办。
9月7日 四川总督赵尔丰查封保路同志会和铁路公司,逮捕谘议局议长蒲殿俊并屠杀请愿群众数十人,制造了“成都惨案”。
9月8日 秦载赓等人率保路同志军围成都,附近州县农民武装云集响应,围城人数不下二十万。
9月14日 文学社、共进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建立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设军事指挥部于武昌小朝街85号,设政治筹备处于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派居正、杨玉如赴上海邀请黄兴、宋教仁、谭人凤等到汉主持大计。
9月24日 文学社、共进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中秋节(阳历10月6日)起义,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
9月25日 同盟会会员王天杰、吴玉章等宣布四川荣县独立,建立革命政权。
10月3日 湖广总督召开文官首县,武官管带以上防务会议,决定调集兵力,加强督署防卫,加紧巡逻长江,决定调集兵力,加强督署防卫,加紧巡逻长江,实行戒严,监视和搜捕革命党人。
10月9日 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赶制炸弹,不慎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走印信、文告等物,起义指挥机关被破坏,革命党人三十余人被捕,形势非常危急。
同日 蒋翊武因起义计划暴露决定当夜12时起义,后因命令没有按时送达,起义发动未成。
10月10日 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在督署门前英勇就义。晚8时许,工程第八营、塘角辎重队首先发难,其他各部革命力量闻声纷纷响应,血战通宵,总督瑞澄等大小官员逃跑,武昌光复。
10月11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推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为都督。
同日晚 汉阳新军由革命人胡玉珍、邱文彬等率领起义,光复汉阳。汉川县在同盟会员梁钟汉的领导下,宣布独立。
同日 革命党人赵承武率军起义攻占汉口,成立汉口军政分府。
10月12日 清政府谕令将瑞澄革职,派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萨镇冰、长江水师提督程允和率部前往武汉镇压起义。
同日 正在美国各埠为革命进行演说筹款的孙中山,于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今译丹佛),获悉武昌起义的消息,决定转赴欧洲进行外交活动,然后回国。
同日 湖北军政府向各国驻汉口领事发送照会,宣布对外政策。
10月14日 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袁迁延不受。
10月15日 在革命党人黄楚楠等领导下,黄州宣布反正。
同日 刘英等革命党人在京山县永隆发动武装起义。
同日 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苛捐杂税。
10月中旬 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10月17日 湖北军政府公布由汤化龙主持制订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条例》。
同日 湖北军政府举行黎元洪就职典礼,由谭人凤代表同盟会授旗授剑。
同日 德国军舰在武汉江面炮击革命军。
10月18日 驻汉口英、俄、法、德、日五国领事共同公布“严守中立”的通告。
同日 革命党人唐牺支率领新军在宜昌起义。
同日 清军不断向刘家庙增兵,围攻汉口,汉口保卫战开始。
10月19日 革命军在刘家庙大败清军,汉口保卫战首战告捷。
10月22日 湖南共进会领袖焦达峰等运动新军发难,宣告湖南独立,成立军政府。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
同日 陕西新军起义,宣布陕西省独立。25日成立陕西军政府。
10月23日 九江新军起义,成立九江军政分府。
10月25日 革命党人否决《中华民国政府条例》,改组政事部,制定了《中国民国鄂军政府改订暂行条例》。
10月26日 革命军汉口前敌总指挥张景良被处死。
10月27日 清政府召回荫昌,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统领海陆各军。
同日 清军冯国璋部攻占汉口刘家庙火车站。
10月28日 黄兴由沪抵汉,即赴汉口指挥军事。
同日 湖南都督焦达峰派王降中率独立第一协援鄂。
同日 施南县反正。
10月29日 太源新军起义,成立山西军政府,阎锡山任都督。
10月30日 清军火烧汉口,大火延烧三日三夜。
10月31日 江西省宣告独立,成立江西军政府。
同日 云南新军士兵和讲武堂学生联合起义。成立云南都督府,推蔡锷为都督。
同日剀门 谭延闿于长沙发动兵变,杀害焦达峰、陈作新等革命党人。
11月1日 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1月2日 清军攻陷汉口并围攻汉阳,汉阳保卫战开始。
11月3日 湖北军政府在阅马场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黎元洪授予黄兴战时总司令印信、委任状和令箭。
同日 陈其美等率民起义。次日上海光复,六日成立沪军都督府,陈其美任都督。
11月4日 贵州、浙江宣告独立。
11月5日 江苏宣告独立。
11月6日 广西宣告独立。
11月7日 袁世凯派人暗杀革命党人,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于河北石家庄,华北新军起义计划遭破坏。
11月8日 安徽宣告独立。
11月9日 广东、福建宣告独立。
11月11日 袁世凯派蔡廷干、刘承恩至武昌诱和。
同日 清海军海琛、海容、海筹等舰起义,14日驶抵九江加入革命军。
11月13日 在革命党人的压力下,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告独立。24日,又取消独立。
11月14日 郧阳反正。
11月15日 独立各省代表在上海开会,决议推武昌政府为中央军政府。并定于30日在汉口开会,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后因武昌军情紧急,改在南京开会。
11月16日 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组成责任内阁。
同日 汉阳革命军架成汉水浮桥反攻汉口。
11月17日 宁夏会党起义,21日成立宁夏军政府。
11月22日 重庆宣告独立。
11月26日 奉天新军起义。
同日 督办铁路大臣端方在四川资州(今资中)被革命党人处死。
11月27日 清军占领汉阳。
同日 沙市反正。
同日 四川宣告独立。
11月30日 襄阳反正。
12月1日 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签订停战协议。
12月2日 革命军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2月3日 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纲》,并决定如袁世凯反正,当推为临时大总统。
12月16日 荆州反正。
12月18日 南北议和开始,南北代表伍廷芳、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举行首次会议。
12月25日 孙中山从海外回国抵达上海。
12月29日 各省代表会议在南京召开,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 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月3日 在南京成立中华民临时政府。各省代表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1月11日 孙中山宣布自任北伐军总指挥,黄兴为北伐军陆军参谋长,并组成六路北伐军。
1月22日 孙中山宣布如清帝退位,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当即辞职,并推袁为总统。
2月12日 宣统皇帝溥仪宣告退位,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
2月13日 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2月15日 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0日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 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体制。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向南京临时参议院辞去总统职务。
4月9日 孙中山应黎元洪之邀,偕廖仲恺、胡汉民等由上海抵武汉视察。
 
微博热议                                                    
  最新消息更多  
  分析评论更多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返回和讯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