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国家的宏观经济出现了短期内放缓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意味着就要通过投放大量的货币刺激经济。这样的经济不发展是通过实体经济的自身发展来推动,而是稀释了公共财富转移到产业经济之中,是一种假象繁荣。 |
李稻葵:中国不需要如此多的广义货币存量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李稻葵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展望未来,中国央行官员面对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降低中国巨额的人民币广义货币存量。这么多的货币是持续存在的破坏整体经济稳定的力量,且受到储户情绪的摆布,目前中国的人民币广义货币存量总额达到14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90%。其中有30%被锁定在中国央行,使其成为全球资产负债表规模最大的央行。[详细] |
|
蔡志洲:中国经济不能只靠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货币政策的调整,货币政策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办法。例如李克强副总理近来就提出了靠结构性减税、调低电价等措施归根到底,是要靠企业自身的进步,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发展企业,推动经济增长。如果像前些年那样,只靠大规模刺激货币政策,企业的日子暂时好过了,比如房地产市场得到大量资金,被托了起来,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企业日子过舒服了,更加没有动力去改革,有困难才能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所以货币政策不能太松。[详细] |
|
巴曙松:国内不具备大规模信贷投资和剌激政策的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央行旨在扭转经济回落的趋势。不过,他认为此轮放松有别于2008年,国内不具备大规模信贷投资和剌激政策的基础。因此,并不意味着利率下调也将来临。[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