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微博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5月21日,大连万达与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签署并购协议,包括购买100%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除并购交易金额高达26亿美元外,万达还将投入不超过5亿美元的运营资金,估计万达将为此次交易支付约31亿美元。万达自投资影院终端建设后,凭借着独特的商业模式,既做院线业务,又做影院业务,同时吃进两方面的分账,很快就在同业中脱颖而出。4月22日,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表示,万达将加大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投资,储存未来十年的竞争优势,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彻底实现转型。这是爆出万达院线计划上市后,王健林首谈产业转型,压缩商业地产比重而转战文化旅游领域。近期万达又以“史上天价”收购AMC,万达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微博热议]

万达葫芦里卖什么药

AMC22亿美元债务缠身 万达100%股权并购无需贷款

  由于美国AMC公司的债权人同意不因公司被收购而抛售手中债券,使得大连万达集团需支付的前期收购成本由26亿美金缩减一半以上,或少于10亿美金,这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但AMC公司高达22.088亿美元的债务,也将令万达承受重压。但万达仍然坚持对AMC100%股权的收购,收购资金将不采用银行贷款,全部来源于自有资金。[详细]

万达购AMC影院获中美双方批准

  万达集团宣布,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美国AMC影院公司的计划已经获得中国和美国相关部门所有必需的审核批准,将于今年8月底完成并购交易。5月21日,万达集团与AMC公司签署并购协议时,曾宣布此次并购总交易金额为26亿美元,包括购买100%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详细]

物有所值还是赔钱赚吆喝

    AMC(American Multi-Cinema)是北美第二大院线,除了美国、加拿大,在英国、法国、中国香港等地区都有影院。AMC于1920年在美国开设第一所电影院,至今已有92年的历史,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
世界排名第二的院线集团 2011年收入约为25亿美元 票房达上百亿
    AMC影院公司的院线在美国的各大院线中最为成功之处,就是它首推了多厅电影院的出现。1969年AMC影院公司建造了世界上首家六厅影院。经过30年的发展,AMC影院公司先后创建了七厅、八厅以及更多厅的影院,包括万达院线在内的中国电影院都借鉴了这一模式。[详细]
高负债重压AMC:长期亏损 2011年亏损8270万美元
    美国AMC影院公司为世界排名第二的院线集团,2011年收入约25亿美元,观影人数约2亿,员工总数2万人左右。AMC公司旗下拥有346家影院,共计5028块屏幕。然而,拥有如此规模的美国AMC影院,却长期处在亏损状态中。美国AMC影院2011年亏损8270万美元。美国AMC影院公司相关人士对此解读称,公司此前一直是高负债运营,因此,过去数年,公司的收益大多是用以填补了债务窟窿。[详细]
万达收购AMC究竟能获得何种收益
    王健林算了一笔账,这次收购相当于用实际支付的21亿美元买来5000块屏幕,每块大约是人民币250万-260万元的价格,比国内每块屏幕350万元的成本低了不少,所以收购是值得的。但考量商业价值的不仅是屏幕的价格,更是投资背后的回报。并购AMC公司是否有价值的关键问题正在于此。即使万达偿还了AMC部分债务,降低了财务成本,AMC的经营也大致只能扭亏为盈,维持经营,谈不上有多高的回报。此外,万达收购AMC与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不同,它既没有带来核心技术及品牌的提升,也没有带来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从商业逻辑上讲,这是一桩令人费解的收购。[详细]

万达收购AMC钱从哪儿来

    2012年5月21日,大连万达院线与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签署并购协议,此次并购总交易金额为26亿美元,包括购买100%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同时,万达并购后投入运营资金不超过5亿美元,万达总共将此次交易支付31亿美元。
万达是否真的“自掏腰包”、启用百亿自有资金 从并购金额角度来看,万达院线似乎难以承担重任
   万达方面并没有对于并购AMC以及后续运营资金合计31亿美元(约196.1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来源做出公开说明。由于属于非上市公司,关于万达的资金情况目前尚未有完整公开的数据资料。一份王健林在今年年初在万达集团2011年工作大会上的发言稿显示,万达2011年的资产总额为2200亿元,全年收入1051亿元,净利润超过90亿元。即便如此,考虑到集团后续扩张,万达是否真的“自掏腰包”、启用“几百亿”的自有资金可能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对于如此巨额的并购,业界普遍质疑其资金来源。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亚男认为,从并购金额角度来看,万达院线似乎难以承担重任。[详细]
由“自有资金+贷款”组成,但具体比例构成尚不清楚 对于万达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包袱
    有接近万达的人消息人士证实称,31亿美元的总金额中,将由“自有资金+贷款”组成,但具体比例构成尚不清楚。倘若以贷款100亿元计算,万达的资金成本在6%左右(目前国内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56%,根据企业评级高低可获得15%左右的上下的浮动),即万达每年的利息支出将到6亿元左右。这对于目前正在高速扩张,在包括酒店、商业地产等各条战线频频出击的万达集团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包袱。[详细]
万达集团很可能使用并购贷款,建银国际背后的建行或是背后金主
    21日当天,有来自包括工商银行、进出口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和渤海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的代表出现。据了解,万达是国内最早尝试经营性抵押贷款的企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三家总行和两家股份银行都与万达有银企合作协议,每家给万达的授信高达数十亿。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使万达现在手握数百亿元的现金,考虑到集团后续扩张,万达集团很可能在此次并购中使用并购贷款。
    而在2008年末,万达集团将其持有的万达商业地产9000万股转让给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占公司股份的5%,建银国际成为公司的战略股东。在万达集团2009年进行的第二轮募资中,建设银行旗下的建银国际、华控产业基金等多家机构入股万达。有分析人士认为,建银国际背后的建行,也有可能成为此次巨额并购的背后金主。[详细]

跨国收购失败案例分析

    如果说联想并购IBM算惨胜,那么李东生主导的TCL并购法国的汤姆逊,则算是完败。对于一些中国企业家而言,国际化的虚荣某种时期会成为一个枷锁。如李东生始终没能寻找到整合的良方,连年亏损,团队流失,被寄予厚望的国际化终成不了局。
TCL海外并购反遭巨额索赔2.11亿元 跨国联姻结出难咽苦果
    2003年11月4日,李东生和法国汤姆逊公司行政总裁达哈利正式签订协议,重组双方的彩电和DVD业务。收购汤姆逊后,TCL集团在2005年、2006年连续亏损两年,戴上了*ST的帽子,2007年才好不容易实现扭亏,却又遭遇与汤姆逊合资成立的TTE欧洲公司的清算“后遗症”——2011年3月14日,TCL集团在停牌一天后公告称,法国南特商业法庭于3月10日对TTE欧洲公司重组诉讼案的第一令诉讼作出初审判决,要求TCL集团、TCL多媒体及其4家全资子公司向TTE欧洲之法定清盘人赔偿2310万欧元(约2.11亿元)。 [详细]
中铝并购力拓遭遇“悔婚” 最大的因素来自政治和舆论的压
   2009年6月5日,中国铝业公司发布公告称,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2009年2月12日宣布的双方战略合作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向中铝公司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至此,这项举世瞩目的195亿美元的巨额交易宣告失败,中铝公司表示,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失望,中国最大海外收购案中途夭折。在外国人眼里,中铝和中海油既是大企业又是大政府,他们的企业决策机制、收购融资的成本、收购之后的发展战略等等,都容易引发质疑。而由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出面收购,也面临着同样的信任问题。 [详细]
中海油收购尤尼科 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能源行业,触动了美国人最敏感的能源神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5年8月2日晚对外宣布,撤回其对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收购要约。傅成玉说,从目前资本市场的反映来看,退出的判断是正确的。在中海油提出收购案时,东道国美国的政治反应尤为强烈。收购交易宣布后,在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的反对声音,甚至要取消或更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程序。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壮大,使视中国为强大竞争对手的美方感到无比担心和恐惧。尤其是这笔收购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的能源行业,触动了美国人最敏感的能源神经,也很自然被贴上中国实施能源走出去战略的标签,这些都导致美国一些公众和政府机构的警惕。[详细]
华为收购三叶 审查过程遭遇政治干扰
    华为公司迫于美方压力,主动撤销了收购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申请。华盛顿方面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由阻止这家电信设备制造商收购美国一家小公司。这一事件标志着华为试图收购一家美国公司遭遇了第二次失败。华为事件揭示了海外投资委员会审查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会碰到的问题:政治干扰是审查过程的固有一环。中国公司在美投资遭遇的怀疑目光不仅来自海外投资委员会,还包括政界、商界和法律界的其它机构。[详细]

万达并购AMC是"中国影响"还是"影响中国"

    通过此次并购,美国媒体还看到了好莱坞里"中国影响"的增加,但同时有媒体认为,此次交易将成为好莱坞"影响中国"的重要渠道。
中国在美国电影行业的影响力明显增加
    《纽约时报》刊文说,这次并购代表中国在美国电影行业的影响力明显增加。《洛杉矶时报》说,中国影片目前在美国观众中的反响并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行不利、放映不足,而万达并购AMC后,这一局面将会改善。"中国因素"在美国电影业的影响力有望增加。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执行总裁肖恩·余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有愿望来到美国,希望通过并购来提升名气和声望。 [详细]
可能会给美国电影业加快开拓中国市场提供机遇
    在热议好莱坞的"中国因素"增加之外,美国媒体也希望此次并购能够打开一扇通往中国电影市场的门。《彭博经济周刊》的报道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目前位居世界第二,2011年票房收入增长35%,约为20亿美元。这对美国电影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纽约时报》说,美国电影行业一直在争取中国,希望能在中国这一巨大市场更多推广好莱坞影片。《钢铁侠3》的制片方中加入中国投资人,另外还决定在中国设立一个新的迪斯尼主题公园等,都是好莱坞努力进军中国市场的表现。而此次并购可能会给美国电影业加快开拓中国市场提供机遇。 [详细]

网友热议

专题策划制作 和讯新闻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