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6月金融数据依然在延续我们此前谈到的5月金融数据趋势——新增信贷和M2增速持续背离,6月新增信贷15400亿,超预期增长,而M2余额仅为9.4%,再创历史新低。
M2增速创历史新低表明去杠杆取得成效,信用创造货币能力下降;同时6月新增信贷超预期表明实体经济依然运行稳健。
那么从更深层次看,如何理解社融、信贷和M2三者的概念以及之间的关系呢?信用创造货币又有哪些途径?
首先,信贷属于社融的一部分,而社融与M2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大部分对应着商业银行的资产端,而M2则对应着商业银行的负债端,但两者在统计口径上也有着一定差别。
其次,M2的扩张更代表着信用创造货币能力越来越强,杠杆水平不断提高。事实上,2002年以来我国M2余额长期大于社会融资规模,这是由于外汇占款派生的M2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货币发行的主要来源。而目前中国信用创造的途径,目前主要要有五种:新增贷款、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同业业务派生、银行外汇买卖、财政存款。具体来看:
再者,近期M2增速回落至9.4%、信用创造货币能力下降的原因,从上文的最新金融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则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同业业务派生、银行外汇买卖这几个方面信用创造货币来源不断受限。事实上,央行对此也有较为明确的解读:“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监管逐步加强,金融体系主动调整业务降低内部杠杆,表现在与同业、资管、表外以及影子银行活动高度关联的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等科目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
至于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博览研究员则认为,金融去杠杆应未结束,信贷超增更增加银行资本压力,加之7月上旬央行大幅回笼货币,中下旬面临巨额财政缴款压力,货币短期难言宽松。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跟我读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