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从燃气分销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锁和他的新奥帝国往事

2019-11-28 22:01:34 和讯名家 

  责任编辑 | 张旖旎

  作者 | 章舟

  “一层秋雨一层凉”,萧瑟的秋风之后,紧接着的便是寒冷的冬天。而说到冬天,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必是“寒冷”“萧条” ,充满着肃杀之风。 但有这样一样东西,每到寒冷即将来临的时节,它反而极端受欢迎,价格随之上涨,而且越是寒冷,它的价格涨的越高。这样东西就是——天然气!在寒冷的冬日里,天然气的行情经常能送来难得的温暖。                进入10月后国内天然气市场行情逆转,开启连涨模式。10月30日全国天然气价格指数还仅为3744元/吨,到了11月1日,全国天然气价格指数高达4542元/吨,仅两天时间,就涨了约800元/吨,涨幅超过21%,相当于A股股票连续两个涨停板。 天然气连续两天的“井喷”,其实是近一个多月以来大涨行情的总爆发:据生意社数据,11月1日天然气参考价为4750元/吨,与10月1日的2793.33元/吨相比,上涨了70.05%。

  1天然气大涨背后,为什么企业越亏损,越进口? 天然气冬季前价格大涨本是意料之中: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取暖是刚性需求,而随着国内能源结构改变,天然气在冬季取暖能源的比例明显上升,因而涨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图】天然气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比例还很低(图片来源:信达证券) 但是正如凡事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一样,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依然没有变,一旦出台、实施的政策超越了这个国情,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甚至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在能源问题上,前两年国内也犯过这样的错误:2017年冬季,由于推行煤改气过快,部分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不健全,盲目推进“煤改气”工程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当年年底前,天然气价格暴涨,涨势远远超过了前几年。 与此同时,局部地区采取了“一刀切”的策略,在供气不足的前提下,对煤炭的生产、运输、消费进行了种种不合理的限制,甚至于,用煤取暖者,在一些地方的眼里成了需要打击的对象,进而引发了一连串的社会问题。

  【图】2017年底的天然气,上演了一出惊人的“过山车”大戏(图片来源:国际能源网) 到了2018年,虽然煤改气的“一刀切”得到纠正,2017年冬季的“气荒”没有再度上演,但为了有备无患,从2017年到2018年,国内的天然气进口量大增。2017年全年,我国进口天然气 3813万吨,同比增长46.32%;而2018年全年,我国共进口天然气 5378万吨,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也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气进口消费国。

  【图】2017——2018年,国内天然气进口量大幅增长(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进口这么多天然气,归根结底,还是国内的天然气不够用了!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国产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才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因而国际气价的波动,直接关系国内相关企业能否盈利。 以“两桶油”之一的中石油为例,据历史资料显示,其进口天然气大幅亏损的情况从2011年上半年就开始出现。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副总裁、天然气板块业务负责人凌霄介绍,自2011年以来,单是进口气环节,中石油的亏损就已超过2300亿元。相比之下,“巨无霸”阿里巴巴2019财年的总营收也只有3768.44亿元,其创始人马云的身价只有2700多亿元。

  【图】对中石油而言,天然气进口得越多,意味着亏损越多(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显然,中石油如此不计亏损地进口天然气,并不是为了做慈善,而是有着进一步的深谋远虑。那么中石油进口天然气为什么总是亏损呢?不计亏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呢?这要从天然气的产业链讲起。

  2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和其他能化产品一样,天然气产业链也分为上游(生产)、中游(运输)和下游(分销)三个环节。由于天然气的天然属性——是具有流动性的气体,因而其生产和运输具备天然的一体性。

  从我国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上游资源端以及中游管网都基本上被“三桶油”所垄断。根据“三桶油”各自年报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1610亿方,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分别占比58.4%、17.2%、8.3%;中游管网方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占比分别为70%、8%、7%。 但是不得不指出的一点是,国企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盈利,而是有着一系列的其他考量。由于国内天然气供给和价格机制尚不完善,中石油为了保障国内供给,不得不从国外进口高成本天然气。 进口天然气需要按照国际价格买入,但下游的销售价格却受到政策管制,不能随意浮动,进口价格高于销售定价。这就是进口天然气连年亏损的原因。近年来,决策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启了天然气价格改革之路,这里限于篇幅,就不详细展开了。 按照常理,连垄断企业在天然气上都连年亏损,民企的处境想必更为艰难。但有这样一家企业,就在“三桶油”的垄断中闯出了一片天空。它,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新奥集团。 3“中国燃气大王”炼成记 1989年成立的新奥集团,现在已经有3家内地的上市公司和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时达到了600亿元。1992年开始从事城市管道燃气业务,是国内最大的城市燃气分销商之一。

  如果说这家燃气企业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那就是——它的前身曾经是一家农药企业,并且已经做到很大的规模,但在时代的命运下,走上了发展燃气的道路。    1.新奥前史:西气东输迎机遇

  新奥股份(600803,股吧)更名前的威远生化成立于1992年,是河北省最早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以农兽药起家,之后通过不断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其原有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核心业务由农兽药转向整个清洁能源产业链。而之所以作出如此转型,和新奥的掌门人——王玉锁是分不开的。 1984年夏,20岁的王玉锁在三次高考失利后走到了命运的分岔路口。他选择了下海经商。他要自己决定以后的道路。 从现在总结当时的历史面貌,可以看出王玉锁做了正确的抉择。70年代末期到整个80年代,被称为“第一波个体户爆发时期”,即便摆个地摊,也有很多人能发大财。 但是任何时代,发财的人都是少数:1985年,王玉锁也开始创业,却遭遇失败,背上了“欠人钱的万元户”称号。走投无路之际,他偶然想到液化气生意,并通过类似“期货”的方式预售气罐、灶具,终于把生意做起来了,还清了债务。

  【图】液化气罐,曾经是家家户户生活的日常(图片来源:中国燃气网) 在经营液化气的过程中,王玉锁看到液化气的弱点——使用不便,便想把天然气管道铺进千家万户。1993年,天然气在廊坊开发区成功点火,王玉锁的新奥燃气成为全国第一家进军城市公用事业的企业。 但之后几年,囿于政策束缚及燃气公司的地理条件限制,新奥只能在廊坊小打小闹。这很容易理解:燃气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产业扩张无法像餐饮、服饰以及零售业那样便于操作。 首先,天然气并非随处都有,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存在的特殊性与稀缺性。其次,燃气的运输,就像电流穿过铜线,每一步的前进,都会有相应的损耗。最后,要保证燃气从气井里输出,进入到千里之外的家庭,线路选择、管径制定、以及设备的投资、输气量、施工条件与技术等,无一不是需要慎重考量的硬性条件,需要的人才储备,也非普通企业所能承担。 也正是由于燃气业如此“重资产”,在很长的历史上,燃气产业一直由国企所垄断,广大民企没有染指的机会。直到1998年,国家启动“西气东输”战略,新奥才迎来了发展的新一轮契机。

  【图】西气东输一期、二期、三期路线图(图片来源:天然气资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东部大部分国人还没用过天然气,感觉天然气很贵,担心没人用得起。以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例,依然有数百万住在老房子里的市民,每天用煤球炉做饭。上海如此,其他省市便可想而知。

  【图】90年代的“老闸北”,依然有很多上海市民用煤球炉生火(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为了综合考虑未来的发展前景,西气东输一线的设计流量不得不从200亿方/年调整成为120亿方/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奥获得了3000亿总投资、每年120亿立方米的扩展规模以及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管道建设。 在获得了投资的同时,新奥还发挥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依托西气东输的气源和相关的人力资源优势,不但在当年8月王玉锁拿下了新疆塔中、塔北两家油田的2口气井,为积累“西气东输”后外埠运营经验先后在辽宁省葫芦岛、山东聊城以及管线经过的区域,迅速拿下这些不起眼的二三线中小城市的独家燃气专营权。超前的眼光,和精准的布局,为新奥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总在小城市打转,总归不是长远之计。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西气东输”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启动,王玉锁又大举扩张迅速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6个省市成立8家分公司。进军消费市场,标志着新奥集团不仅仅是聚焦于燃气的生产,而是目标上中下一体的产业帝国,也标志着新奥,将自己的命运和产业的命运、以及国家的战略紧紧绑在了一起。

  【图】西气东输管道,输送的中国能源的未来(图片来源:新福建综合) 此后,“西气东输”的管道铺到哪,新奥燃气就开到哪,2000年当年,新奥就一举拿下了25个城市的燃气经营权。到了2001年,新奥能源在香港成功上市。但是新奥的真正发展,还是因为抓住了历史的机会。 新奥在香港上市的同一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鉴于世贸协定的承诺,原国家计委出台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2002年12月,建设部提出了建立政府特许经营制度。2003年10月第一次把“打破垄断,开放市场,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写进了党的决定。新奥成长的束缚被陆续打开,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运营的城市燃气项目也从2004年时的51个,一路增加到178个。 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新奥在全国运营187个城市燃气项目,为1852万住宅用户和12万工商业用户提供燃气服务,覆盖城市人口9457万,铺设管道75000公里(意味着绕赤道近2圈),投运汽车加气站593座,并在越南多个市经营城市燃气业务。

  【图】2018年底新奥的天然气销售数据(图片来源:新奥集团官网) 仅仅做到这一步,已经足以让新奥傲视群雄了。但如果仅止步于此,那只能让新奥成为一家杰出的燃气分销商,还远远称不上产业巨头。 2. “煤制气”,奠定产业一体化 2004年,新奥集团的创始人王玉锁先生通过对农药集团——1994年就上市的威远集团进行收购,不但成为威远生化的实际控制人,而且还实现了“借壳上市”:自2010年起,伴随着能源化工相关资产的注入,上市公司逐步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之路正式启动。2014年,“威远生化”也更名为“新奥股份”。 还是在2004年,距王玉锁下海经商已有20个年头。这一年,王玉锁推动新奥,进行“二次创业”。这个举动,将王玉锁送上“中国燃气大王”的宝座。这个举动不是别的,而是一项当时在全世界都属于尖端的技术——煤制气,也正是它,使得新奥摆脱了单纯的天然气分销商角色,成为足以让“三桶油”不敢看轻的燃气巨头。 所谓“煤制气”,也称煤制天然气,通常指采用已开采原煤,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气化工艺来制造合成天然气的工艺过程。世界各国的煤气公司最初都是采用煤制气,后来天然气工业发展逐步取代煤制气。亚洲地区最早的煤气公司是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1862年在香港创立(1975年被地产巨头李兆基击退怡和、港灯收购,使得李氏家族坐食其利)。但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投产的工业级煤制天然气装置较少,而中国的煤制天然气在规划产能层面规模列世界之最,且近年来,实际“煤制气”产量每年都在增长。

  【图】“煤制气”的复杂工业流程(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图】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的“煤制气”产量翻了两番多(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发展“煤制气”,实乃不得已的选择:根据常识,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多煤、贫油、少气”。超过90%的地下储能是煤炭,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超过60%,石油和天然气则大量依赖进口,且依存度越来越高:近年来,中国的石油对外依赖度超过60%,天然气超过30%,这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非常不利。

  【图】从2008年到2013年,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图片来源:北京澳柯) 大量进口天然气,是因为国内气源紧张且分布不均,也意味着产业链上企业可分的“蛋糕”非常有限。加之“先天不足”的劣势——新奥并非国企,因而在开始走上扩大的快车道后,王玉锁愈发感到气源掣肘等因素带来的压力。曾经为了开发新的气源,他在一家油气田负责人的门外守候,从下午三点一直等到晚上十点,才说服对方同意与其合作。更多的时候,则是吃了无情的“闭门羹”。 寄人篱下的感觉,深深刺痛了王玉锁的内心,也使得他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也要想法建立起新奥的“护城河”。然而从何入手呢?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身边也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以及可以咨询的幕僚。 到了2003年中,王玉锁读到一份关于煤炭清洁利用的报告,介绍“煤制气”技术。这个技术让他豁然开朗,他觉得自己一旦拥有了该技术,便解决了气源的问题,还可以把技术出售给同行。他组建了一个小组,研究包括煤制气在内的煤化工行业前景。 但是走出舒适区总是艰难的:当年年底,他把发展煤化工的提议拿出讨论,正式提出发展“煤制气”技术,预期投资20亿元。旋即遭到一片质疑。他甚至收到一封员工匿名信《停止新奥的自杀行为》,劝王玉锁“悬崖勒马”,不要在这种投入大,见效慢的“无底洞”里砸钱。 员工的担心,似乎也很有道理:其一,新奥2003年的年营收不过24亿元,而老板却要花20亿元开发一项技术,钱从哪里来?其二,“煤制气”技术本身其实不是一项新技术,美国和日本在七十年代以后的“石油危机”期间都开发过该技术,但后来都不了了之。押上全部身家,去开发一个全球已经是夕阳产业的技术,这不是自杀是什么?

  【图】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不久后的一次高管会议上,面对着众人的反对,王玉锁不急不慢地问道,“你们想没想过三个问题:随时可能受到资源制约的新奥,10年之后卖什么?处于公用事业领域,没有自主品牌的新奥20年以后是什么?30年经营权合同到期后,新奥干什么?” 三个问题之后,是全场长达5分钟的沉默。不久决议被通过,新奥决定投资21亿元进军煤炭清洁利用领域,正式向上游延伸——当年新奥年收入只有25亿,因而此举完全可以用“破釜沉舟”形容。 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奥深深明白这个道理。煤制气,可以说是新奥的“二次创业”。 在王玉锁的坚强领导下,到2012年,新奥团队在技术上获得了大成,他们针对不同种类的煤,研发出五种“煤制气”技术,分别是煤催化气化技术、煤超临界气化技术、煤加氢气化技术、焦炉甲烷气化技术和煤地下气化技术。其中前四项技术针对已经开采出来的煤,第五项技术则无需对煤进行开采,通过先进的钻井技术,在地下煤层构建一个移动式的气化炉,直接对地下的煤进行气化,把煤田变成气田。

  【图】新奥在内蒙古成套的“煤改气”装置(图片来源:新奥集团官网) 在煤制气技术上,新奥已经走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掌握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当新奥初步获得成功后,国家也于2014年大力倡导发展煤制气,中石油等石油石化企业,神华、中煤等央企煤矿集团,国电、大唐等电力公司纷纷进军煤制气领域,行业一下子热闹起来。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2015年开始,国内煤炭的价格迎来了疯狂的上涨,2016年全年,受钢市回暖等因素的推动,煤炭价格几乎翻了一番。而相比之下,原油价格却跌了一整年,天然气价格也暴跌,同时有了从俄罗斯进口的廉价气源。

  【图】2016年煤价疯狂的程度为近年罕见(图片来源:卓创资讯)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的煤制气产业面临着困境,有报道称,某央企于2017年初抛弃煤制气业务,称该业务造成的损失超过40亿元。新奥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亟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正如前文所言,国内的天然气市场主要被大型国企牢牢把握,新奥不得不在垄断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焦虑不难想象。 正如连战先生所言,走对路,才会有出路。2015-2016国际油价的暴跌,油气产业的持续低迷,固然重创了新奥的煤制气产业,但让新奥看到了解决气源问题、向上打通产业链的契机。

  3. 进军海外,布局全产业链 新奥能源从2016年开始就进入到澳洲市场,出资7.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桑托斯(Santos)公司11.7%股份,成为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进而获取海外上游(煤层气)资源,保障其国内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图】新奥投资的澳大利亚桑托斯天然气工厂(图片来源:新奥集团官网) 新奥进入的时机,正是全球油气市场不景气的时刻,但却是收购的“黄金时段”,随着市场的好转,桑托斯的股价也开始逐渐攀升,自然也为新奥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甚至在2016年一度引来野蛮人——港湾能源的敌意收购,说明了新奥这笔生意的眼光。

  【图】从2017年初——2019年7月,桑托斯的股价几乎翻番(图片来源:并购汪) 除了澳大利亚的布局之外,早在2013年,恰逢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乘着国家开放民企进军海外天然气的东风,新奥进军加拿大天然气储存市场:由新奥与加方合作伙伴共同投资近7亿美元,在加拿大西海岸基蒂马特海峡建设天然气出口基站,还在温哥华和埃德蒙顿两地建设天然气加工厂。 光有了气源,没有接气站也是不可能的。到了2015年,新奥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成功获得发改委的99号批文,在浙江省的舟山群岛投资47.5亿元,建设国内首座民营企业国际远洋船舶天然气加注站。成为集团进口天然气业务的重要支点和平台。 2018年8月,投资58.5亿元的新奥舟山天然气接收及加注站一期投产,随着大量国外天然气的引入,新奥的气源紧张问题也得到了缓解。2018年10月19日,新奥舟山天然气接收站试车顺利,各项运营指标正常,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当年12月,该项目第二期也正式开工,成为新奥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图】新奥舟山天然气(液化天然气)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尽管王玉锁不后悔研发煤制气技术,也在海外市场上的博弈中竭尽全力,但市场的强周期性,也让他深感到,那些拼资本且周期过长的项目不适合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最好同时发展那些“轻资产”项目。

  4. 泛能网,能源界“阿里巴巴” 王玉锁所说的“轻资产”,并不是没有资产,而是依靠机制和技术建立软资产,就如同IBM从一家硬件公司转型为一家解决方案提供商,诺基亚从一家手机生产商,变为5G时代领先的专利提供企业一样。这样的转变,使得这两家企业浴火重生。 什么是解决方案提供商呢?虽然现代社会里,如果问一个人淘宝、天猫和阿里三者究竟有什么区别,我想很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实际上,三大平台虽然交易类型不同,但模式都是通过构建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供需之间更合理的配置。王玉锁觉得既然其他商品可以这么买卖,能源自然也可以。新奥,也要转型成为一家平台,做能源界的阿里。 2008年,新奥集团转向以技术为核心的轻资产项目,最核心的是“泛能”项目。它是从用户需求出发,以能源全价值链开发利用为核心、因地制宜、清洁能源优先、多能互补的用供能一体化的能源系统。 王玉锁和新奥已用十余年时间,探索这一全新领域,能源转型、泛能等是他近些年发言的主题。令王玉锁高兴的是,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等在近两年成为行业中最热门的概念,在新奥带动下,国家泛能网标准体系也开始建设。 随着电力、油气改革的迅速推进,泛能网迎来快速发展。新奥能源也提出了从燃气分销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升级。泛能网也围绕用能企业、能源供应商、园区政府、综合能源运营商等主体的能源场景和需求,通过持续深入的技术布局和多维度产品开发,不断为客户带来更智慧的能源价值服务,帮助能源生态各方朝数字化和智能化迈进。

  【图】泛能网的发展历程(图片来源:新奥集团官网) 如果上面的描述有些抽象的话,那么这里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目前在用的、由泛能网打造的智慧能源(600869,股吧)管理平台为例:平台对机场内荷、源、网、储各类能源设备实施、能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对标分析,通过精细化的能源管理和优化调度,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黄花机场的能效提升了23.5%,能源费用降低了15%。由此可见,“泛能网”实实在在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

  【图】运用泛能网后,长沙黄花机场各个节点的耗能量一目了然(图片来源:刘兴亮时间) 不过,泛能网目前并没有普及,因为它不是简单地变更一种设备,而是变更一整套能源供给、能源消费体系,是一种政府才能推广的民生工程。泛能网项目要想有大成,必须得到政府的扶持,尤其是出台相配套的政策。而近年来“产业互联网”政策的出台,特别是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新奥故乡河北的开幕,让新奥集团迎来了新的机遇。 毫无疑问,对于新奥这样大体量的企业,一篇文章不可能穷尽其产业版图,那么最后,我们就用一张思维导图,总结新奥的天然气产业布局,同时也向大时代致敬,向所有为复兴中华而努力的企业致敬!

  【图】新奥天然气产业布局,覆盖了天然气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图片来源:天然气行业观察)

  参考文章

  1.     中石油天然气8年亏损2300亿,一天亏近一个亿!网易新闻,2019

  2.     2019年中国天然气产业全景图谱;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

  3.     中石油:前三季销售进口天然气等净亏损217亿;新京报,2019

  4.     新奥股份CEO:以“变”应“变”的发展之道;天然气咨询,2019

  5.     突发!新奥股份拟全盘收购新奥能源,打造千亿天然气一体化巨头;熙时君,天然气行业观察,2019

  6.     舟山争夺战打响,新奥慌了?浙江LNG接收站乱局;熙时君,天然气行业观察,2019

  7.     产业互联网划重点这次划到了河北——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刘兴亮,刘兴亮时间,20198.     他闯入垄断行业,建立千亿资产民企,却倍感生存危机;迟玉德,华商韬略,2017

  「扑克投资策略论坛」离报名截止还剩2天最后20名,报完即止,扫码抢购!团购价8折优惠,两人即可成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扑克投资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