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注:medRxiv的论文均未经同行评审)。
钟南山等人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时报君将重点梳理如下:
1、潜伏期中位数为3天,最长可达24天。
2、仅有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而31.30%的患者曾到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这为新冠肺炎人传人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3、一些感染患者中却存在正常的放射学表现,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4%;
4、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了作用,这也意味着粪口传播也是有可能的;
5、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
6、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年龄:
中位年龄为47.0岁,其中女性占41.90%,其中15岁以下患者占0.9%。
接触史:
2.09%是医疗工作者;1.18%的患者有接触野生动物史;31.30%有近期到过武汉;71.80%有接触过武汉人。
潜伏期:
潜伏期中位数为3.0天(范围为0至24.0天)。
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87.9%)和咳嗽(67.7%)。腹泻和呕吐发生较少,分别占3.7%和5.0%;
25.2%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15.74%(173/1099)的患者为重症患者。
影像学检查:
840名患者患者入院时,行胸部CT检查,其中有76.4%显示为肺炎;
典型的放射学表现是毛玻璃样阴影(50.00%)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
实验检查:
82.1%和36.2%的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症,大多数患者表现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治疗和并发症:
38.0%患者氧疗,6.1%患者机器通气,57.5%患者给予静脉抗生素,35.8%患者给予奥塞米韦抗病毒治疗,有5例严重病例采用了体外膜氧合ECMO。
最常见并发症是肺炎(79.1%)、ARDS(3.37%)和休克(1.00%)。
临床预后:
55例(5.00%)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2.18%需要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5例(1.36%)死亡;
有症状加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而无放射学异常的病例,明显多于轻症病例(23.87%比5.20%,P<0.001);
淋巴细胞减少占比82.1%;
在多元竞争风险模型中,重症肺炎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插管通气或是死亡的关系不大(亚分布危险比9.80;95%置信区间为4.06到23.67)。
钟南山等人在论文中表示,和之前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两项研究相比,基于更大的样本量和在全国各地招募的病例,最新研究得出的新冠肺炎病死率明显变低(1.4%)。当计入广东省的试点数据时,病死率更低(0.88%)。
据南方日报,钟南山9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它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根据目前观察的情况,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约为2.7%,且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死率虽然比普通流感强,但远比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
针对目前广东仍有部分地方存在谈新冠肺炎色变的现象,钟南山表示,大部分人只要早期发现后,保证充分的休息,并配合进行治疗,就不会有问题,“要重视,但是无需恐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