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1月12日)上午推送的疫情速报中《湖北以外新增病例8连降!新冠病毒被命名“COVID-19”,疫苗或在18个月内完成》
为啥全国新增重症病例871例
而湖北新增重症病例为897例
是不是弄错了?首先我们感谢小伙伴热情地留言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在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注:新增重症病例数由当日现有重症病例数减去前一日重症病例数所得。重症病例存在转轻症、死亡等医学转归情况。2月11日,12个省份重症病例数共减少44例,湖北等8个省份重症病例数共增加915例。
下图所示的公式可以帮助大家理解
10张图看清最新疫情趋势
据国家卫健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通报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1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2015例(累计44653例),现有确诊病例38800例,新增疑似病例3342例(现有16067例),新增重症病例871例(现有8204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44例(累计4740例),新增死亡病例97例(累计1113例)。
来源:数据化管理
其它地区每日确诊动态图:
来源:数据化管理
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再降18.68%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015例,较10日2478例下降18.68%,较最高时2月4日的3887例下降了48.2%。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地区新增确诊病例1638例,环比下降21.89%,为2月以来新低,并连续2日出现下降态势。其中,武汉下降幅度最大,11日新增确诊病例1104例,比前一日下降28.87%,连续2日下降,新增病例数也是连续9天以来的最低值;湖北除武汉地区新增确诊病例534例,连续5日下降。
另外,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确诊377例,环比下降14.19%,连续第8日呈下降态势,说明疫情初步得到遏制。
对此,钟南山院士分析认为,新增病例数目有所减少,但现在还不能做严格的拐点预测,基于数学智能分析模型,结合中央对整个疫情强化干预、全国新发病确诊人数和发展趋势等,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马文军教授团队指出,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已被有效遏制,即将出现在高平台下滑的趋势。
全国现有疑似病例数三连降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现有疑似病例16067例,较10日21675例下降25.87%,连续3日下滑;其中湖北累计11295例,较10日16687例下降32.31%。
此外,2月11日是返程高峰的第二天,全国其他地区的新增疑似人数继续保持下降,说明全国严密的联防联控措施对控制疫情的二次蔓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著名流行病学家、暨南大学资深教授王声涌提醒,鉴于当前大量轻型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散落在全国各地,又是返工期、大量人口流动这两个因素,未来两周将是与新冠病毒决战的关键时刻。
湖北外地区新增重症首现负增长
截至2月11日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33366例,目前仍在院治疗26121例,其中:重症5724例、危重症1517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其中,11日湖北新增重症病例897例,环比有所上升。
全国其他地区新增重症则首次出现负增长,11日全国新增重症病例871例,由于重症病例存在转轻症、死亡等医学转归情况,结合湖北新增重症病例897例可知,湖北以外地区累计重症病例开始减少。
湖北首次通报临床诊断病例人数:
新增4890例,现在10567例
2月11日0-24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33366例。此次湖北省卫健委的通报和以往不同的是,明确单列了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的具体数字:
湖北现有疑似病例11295人,当日排除6756人;当日新增临床诊断病例4890例,现有临床诊断病例10567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集中隔离15514人。
什么是临床诊断病例?为什么要新增临床诊断病例?就此,央视记者专访了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童朝晖: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有临床诊断,平时诊断肺炎时,实际上能拿到病原学只占20%-30%,70%-80%要靠临床来诊断,所以这次在湖北地区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前段时间我们主要靠核酸来确诊病例,但实际上有一大部分疑似病例按照临床表现都有:1、有流行病学史;2、发热、呼吸道咳嗽、憋气的症状。医生要进行查体检查临床特征,做CT影像后进行一个综合诊断。
疫情发生后,国家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截止2月5日发布了试行第五版。这一版的诊疗方案在病例诊断上,将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进行了区分。
湖北以外其他省份仍然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
湖北省“疑似病例”标准修改为:无论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2条临床表现,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