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节以来,一场抗击疫情的战疫在祖国多地打响。如今,除湖北外的各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进行,从各地的防控情况来看,从家庭、物业自发式的防控手段,到社区、村庄的集体防控,再到省市层面整体下发通知预警,疫情防控也呈现自下而上的局面。
2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在会上表示,建议采取严格管控措施的地方在实行小区、村庄封闭管理的同时,要把居民的需求考虑得更周到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不因封闭管理而阻断社区浓浓的温情。
回顾这一个漫长的春节休工期来看,各地采取的防控手段不断升级。从“进门对暗号”,到“横幅攻击”、“村长喊话”,各类硬核手段层出不穷。不过,陈越良表示,社区防控必须讲科学。依托微信群、QQ群、智慧社区客户端等社区信息平台等沟通越来越多,扫描二维码、微信小程序等新型登记方式也更多地得到采用。
出入小区对暗号堪比谍战片
地方疫情防控手段到底有多硬核?从各地政府动辄“十个一律”、“五个不准”等简洁明了的措施即可见一斑,此前公文中客套、铺垫等措辞基本消失不见。从内容来看,基本包括这样几条核心:
1.住宅小区(村庄)实施封闭式管理,人员进出一律佩戴口罩、检测体温,并出具有效证件。严格核实登记来往人员、车辆,外来人员和车辆原则上不得进入。快递、外卖等人员送至指定区域,由客户自行领取。
2. 严格公共空间管理,非生活必需的文体活动室、娱乐室等公共场所一律关闭,做好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垃圾分类处理、环境整治等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园区、楼宇、企业等要加强体温监测,认真筛查发热人员。
3. 对重点人群进行严格管理。如抵达当地前14日内,离开疫情高发地区或者有过疫情高发地区人员接触史的人员,应按规定接受医学观察或者居家观察,不得外出;出现发热症状,应按规定及时就诊排查。
4. 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市场、菜店、超市、药店等合理安排营业时间,居民要严格遵守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规定,减少外出活动,不参加聚会和集体活动。
当然,具体落实到各地,还有更为具体的防控政策。为了避免疫情扩散,群众的智慧被充分开发利用,也因此承包了整个春节假期的笑点。回顾来看,“进门对暗号”的方式作为前期的人员流动防控手段,成为网友们吐槽颇多的方式之一。
例如,在宁波镇海某小区,就采用了这一创意来源于手机“动态验证码”的暗号方式:物业在小区宣传窗内张贴当日“暗号”,以此区分首次进入小区的业主或租户。
受此方式齐发,纷纷有网友在微博、知乎等社区晒出小区暗号,内容可以说是相当搞笑,当然也不排除部分段子手的自娱自乐。
非常时期,非常举措,谍战片的既视感就此诞生。但由于这一防控方式技术性有限,且存在“泄露”风险,目前已不再推荐,取而代之的多个小区引发的出入证。不过,“对暗号”的笑料短期内仍在网络上津津乐道。
霸气横幅、村长喊话连番攻击
每逢特别的时期,各地宣传部门都会征集并编制宣传标语,红底白字/黄字的横幅十分显眼。在刚刚过去的假期,疫情叠加春节成了标语的主要元素,也因此衍生出大量笑料。
具体来看,各类疫情宣传横幅包括以下派系:
温情派:虽略显土味但温情满满,存在感略低
“不恐慌、不传谣,共克时艰,我们在一起”
“口罩一戴,福气常在”
“今天的‘宅’是为了明天的‘嗨’;今天的克制,是为了明天的‘撒欢’”
当然,偶尔也有个别标语跑偏,为赋闲在家的群众“操碎了心”,但仍不失温情满满。
“疫情时期在家呆,二孩政策已放开,造个二孩也能为国做贡献”
提醒派:语重心长谆谆教诲,发人深省之外还有一丝幽默搞笑
“在家时间长不长?比比当年张学良”
“出门不戴口罩,等于在病毒里裸奔”
“告示:请您想明白,出了灵山您有可能回不来,只能在公路流浪”
恐吓派:于无声中发人深省,让人过年期间背后发凉
“戴口罩总比带呼吸机好,躺家里总比躺ICU强”
“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
“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当然,还有部分“泥石流”气息更重的标语,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人民日报官网微信号发文表示,这些“土味”标语横幅像泥石流一样“无情”,却又十分“硬核”,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
除了条幅外,抖音、快手上频繁出现的各地村长喊话,也是兼具有效和搞笑的宣传手段之一。
虽然并非高尚的至理名言,但通俗易懂、字句押韵的标语的确让人们更重视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在加上“现管”的村长喊话,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十分有效。
防控手段陆续升级
当然,防控手段除了幽默搞笑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实际效果。
在2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陈越良提出,社区防控必须讲科学。上门体温排查、共用笔和体温计,也可能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技术支撑很重要,希望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应用开发。
陈越良表示,现在许多地方通过打电话,依托微信群、QQ群、智慧社区客户端等社区信息平台,与社区居民沟通体温测量情况。一些社区不再使用传统登记方式,而是通过扫描二维码、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进行实时录入汇总,最大限度避免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
的确,从对暗号到出入证,现在又有小区推出了“电子出入证”。据媒体报道,为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方便居民外出,武汉市武昌区的多个居民小区在实施封闭式管理后,推行“电子出入证”:居民以手机短信方式向物业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内容包括姓名、楼栋门牌号、外出时间、目的地等,待批准部门审核后向申请人回复同意短信。申请人进出小区时向保安出示手机上的审批短信,核实后予以放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多个社区也推出了“电子登记”的方式,即在每个小区口都张贴着本社区的一个二维码,来访人员通过手机微信扫描“来访人员登记平台”的小程序,填报相关信息后方可进入社区。因客观原因无法采用电子登记方式的,才由社区工作者手动记录。该平台可详细记录人员信息、进出时间、出入原因等,为后台大数据集中排查提供了便捷,弥补了工作人员分配不足的弊端,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所带来的感染风险。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社区采取的技术手段则更加高超。据介绍,该小区业主出入登记采用“一区一码”,居民进出只需通过手机扫描所在小区对应的二维码,登录小程序完成个人信息填报,再由系统自动分析确认辅助管理人员进行人工确认。卡口工作人员通过后台进行信息核对,并为居民进行红外体温测量后,即可放行。
此外,哈尔滨平房区33个社区的90个封闭小区采用了智能化管理模式,由该区智慧城市管理办公室根据哈新区平房片区时空大数据平台制作。小区居民可通过手机登录小程序,生成出入登记电子档案,进出小区时,只需在小程序里填写出入事由即可。为节省时间,同时避免户外操作冻手,居民可提前在家中进行信息登记,登记15分钟内进出小区有效。
发布会上,陈越良介绍,目前有些地方存在社区防控人手不足、防控物资短缺、防控条件简陋、防控措施不严、防控手段滞后等问题,必须加快补齐短板。对尚未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的地区,要积极推广社区二维码进出凭证等信息化模式,发挥社区门禁系统和公共视频监控作用,鼓励各类互联网企业依托已有平台或程序开发符合社区防控要求的功能应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