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谁也没有料到:全国超2亿人将云办公、不同企业的员工竟然也能“共享”……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传统行业一记重拳的同时,也让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又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
危中有机,疫情也概莫能外。17年前,非典启发了电商、社交和网游的进化,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巨头此后一跃而起;17年后,新冠肺炎攻坚战打响,引发消费、健康、办公、学习等领域的新变革……
疫情中的行业大变局,变在哪里?疫情过后,哪些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
在她看来,此次疫情对经济和消费的短期冲击和影响较大,但也倒逼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加快涌现和发展,“这不仅是一场创新集中展示和检验的过程,也是一次数字技术拓展应用场景、深化应用的机遇。”王微表示,针对疫情对短缺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倒逼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化危为机,加快促进创新发展,为实现战胜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新动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资料图
辩证看待疫情冲击
《21世纪》:疫情期间,一边是零售、餐饮等传统经济应声下滑,另一边是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经济蓬勃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王微:此次疫情出现正值我国最重要的传统假日——春节假期前后,加之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因此短期内对消费需求释放形成较大抑制,包括购物、餐饮、旅游、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了一系列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起到了保稳定保供应的作用。
与17年前非典的情形不同,目前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超过1/4。诸如此次疫情催生而来的“无接触式”购物配送、院线电影在线播出等模式,不仅支撑了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日常消费,有效保证社会供应;也为大家居家隔离提供了多样的消费服务和娱乐方式,支持着社会稳定。
与此同时,疫情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提供了创新探索的巨大机遇。以在线教育为例,过去它只是应用在部分选择性课程或边远山区远程教学中,但这次疫情给了在线教育行业一次超大规模的试验机会。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全国超1亿学生都在集中在线学习,在线教育由此开始进入正规教学环节中。
因为很多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它的应用场景很受限,或老百姓习惯于旧有模式,往往很难一帆风顺推广到市场并被消费者接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则为创新探索提供了一个爆发点或突破点——数亿人同时在线学习、办公,这不仅是一场创新集中展示和检验的过程,也是一次数字技术拓展应用场景、深化应用的绝佳机遇。
所以我们要辩证看待疫情影响和冲击,此次疫情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的大趋势,而是创造了新机遇新空间。
疫情倒逼创新加速
《21世纪》:这种新机遇新空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微:疫情既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又促使一些原本存在但不温不火的新经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我认为,其中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消费方式进一步线上化。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多人改用线上渠道“足不出户”实现多样化消费,由此导致网络购物、网络课堂等发展较为成熟的线上消费呈现高速增长,以及一些新的线上消费孕育兴起。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养成和接受度的提高,传统的行业发展模式和利益链条可能被打破,推动线上消费内容和场景不断丰富,将进一步提高用户对线上渠道的粘性。
二是成熟技术的应用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接触式消费受限,为一些相对成熟的新兴技术开辟了市场空间,特别是无人机送货、无人车载人等新兴供给方式应运而生。随着未来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线上消费的不断发展,应用新兴技术的新型服务供给方式将得到更大发展,能够为消费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新型工作方式成为新趋势。春节期间及近期复产复工期间,由于隔离、限制出行等影响,倒逼许多企业和单位转向分散、灵活办公,由此推动了大量网上办公、视频会议、在线交付等新工作方式出现,有效推动了办公效率的提升。
四是健康消费和健康产业成为新增长点。此次疫情爆发蔓延与食用野生动物直接相关,同时暴露出居民日常生活的卫生陋习,从而引发人们对长期以来的消费和卫生观念的反思,并促进全社会对健康安全关注度大幅上升,更加注重加强自身防护和提高免疫力,对健康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显著增长。
可见,此次疫情为创新提供难得的探索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倒逼一系列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加快发展,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及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提供支撑。
行业变革大机遇
《21世纪》:新冠肺炎疫情会催生一批新的龙头企业吗?在你看来,哪些行业或领域会迎来新发展机遇?
王微:这次能否出现龙头企业还有待观察,因为中国目前的创新跟前几年不太一样。前几年是创新开始出现的过程,往往一个创新涌现跟随者甚少,因此特别容易形成独角兽企业。但现在诸如互联网应用行业已被全社会所熟悉,且创新的场景和主体都很充分,因此想再形成一家独大的企业,恐怕没那么容易。
不过,很令人期待的是,这次疫情能否催生一些真正蓬勃向上的新行业、新业态,使得部分行业迎来大变革机遇。
第一,远程办公行业。线上办公以前只是企业内部的一个尝试,但这次疫情把它从圈内直接推到了2亿多人面前,远程办公行业因此迎来爆发期,相应也会带动服务器、网络设备设施等周边软件行业的发展。据有关方面统计,线上办公软件从原来的几家,已经迅速增长到20多家。
第二,在线娱乐行业。史上最长春节加上居家限足,导致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激增,表明很多空闲在家的用户通过游戏、在线电影、直播等娱乐方式进行消遣。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了271.6万TB,同比增长36.4%。
第三,智能服务行业。针对疫情救治等医务特殊场景和利用5G云端技术,开发出了用于消毒、清洁、测温、巡逻等新型服务机器人,并已在一些重点医院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降低传染风险。
第四,在线教育行业。延迟开学倒逼老师学生转战线上,在线教育行业新用户获取量激增,给了全行业一个全新的体验。但对于大量的中小教育机构和学校而言,可能是个挑战。
第五,电商行业。受疫情影响,诸如京东到家、物美多点等企业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商超和社区的对接,这对生鲜电商、社区电商而言可能会是一个转折机遇。未来,垂直性、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商可能会更受欢迎。
《21世纪》:很多人也担心,非常时期培养出来的用户消费习惯或理念,能否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王微:其实现在包括数字经济本身仍处于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有些行业受资本支撑可能只会红极一时,特殊时期的疫情也是一样。这一阶段产生的一些创新,有些可能是暂时性的需要,但总归是有需求基础的。
如何将爆发式红利转化为持续的增长动力,如何将企业和用户留下,如何优化产品并寻找利润点,是需要深思的问题。毕竟,社会需求多种多样。如果这些行业企业能够加快完善服务,拓展应用场景,增强用户粘性,多数创新前景都可期,只不过是发展程度高低而已。
审慎包容管理
《21世纪》:为应对疫情影响,如何更好地推动这些创新服务经济发展?
王微:数字技术正在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从标准化程度高的商品向复杂商品再向服务拓展转变;二是从单纯线上创新向线上线下融合创新转变;三是从消费环节创新入手向全产业链互动创新转变。
未来,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转型发展趋势中还应该瞄准三个方向。一是从技术驱动向多种要素驱动创新逐步转换;二是从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探索转向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三是从城市、农村再到跨境的大范围创新,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
《21世纪》:对于这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如何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王微:这些创新确实带来了一些监管方面的挑战,比如有些行业审批放到网上会否存在监管漏洞、政策受限在线诊疗企业只做诊疗之外的非核心业务等等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转变思维观念,特别是在放管服的背景下,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不断提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能力,缩短审批流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另一方面,要秉持审慎包容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