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尼尔森:疫情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与机遇

2020-03-05 14:06:50 和讯网 

  北京-3月5日-2020年伊始爆发的新冠疫情,使中国的零售业尤其是实体零售业遭受冲击,但也有部分准备充分且反应迅速的零售商成功化危机为机遇。这场疫情给零售业带来了新的启发,也让行业看到了未来的新机遇。全球化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密切追踪零售行业新动态,发布《尼尔森深度解析疫情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与机遇》,通过调研全国重点零售企业以及逾一万家传统渠道食杂店店主,深度剖析新冠疫情下零售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以及疫情过后零售业的变革与机遇。

  尼尔森中国区总裁Justin Sargent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中国零售业带来巨大的考验,但零售商在动荡的环境中仍展现出了很大的灵活性和韧性。不少零售商快速组织、积极应对迅速变化的形势并调整经营策略。他们表示,在危机中看到了新的机遇,疫情将加速未来零售业的发展。”

  疫情冲击下,零售商的挑战与应对

  尼尔森研究显示,新冠疫情对零售商春节期间的经营影响呈两极分化现象。受访的零售企业中,42%的表示销售对比去年同期下滑,其中29%下滑显著。相比之下,44%的零售商表示销售增长,其中28%表示增长明显。

  分业态来看,大业态如大卖场/标准超市大部分表示销售增长较好,头部零售商依靠强大供应链表现不俗。小业态尤其是便利店增长趋缓,个护化妆品店及母婴类专营店受到较大影响,但部分母婴店由于积极拓展线上及社群营销等满足消费者疫情期间的需求,仍有明显增长。

  尼尔森研究显示,新冠疫情下,部分品类备货不足、物流配送困难和线上订单配送人力不足是零售商遇到的三大主要挑战。受访的零售企业中,有62%认为其前期部分品类备货不够充分、应急组织机制反应不够及时;59%认为某些品类采购成本上涨,物流配送困难,供应链承压大;48%认为门店线上订单激增,到家配送人力不足。

  不过,也有部分零售商快速组织,积极应对,推出组合拳帮助企业转危为机。这些举措包括供应链灵活协同,保证商品供应效率,合理调配人手,调整门店运营时间,大力开发线上及社区购业务,以及加强企业品牌营销以提升购物者对其信任度和好感度等。

  疫情过后,零售业的变革与机遇

  以非典时期的零售变化为参考,新冠疫情过后很有可能会迎来一波消费反弹。经历了疫情考验的零售业也正酝酿着变革与机遇。

  尼尔森研究显示,展望未来半年的经营状况,46%的零售商持乐观态度,其中8%觉得未来半年经营状况会非常好,此次疫情是挑战也是机会,可以实现拐点超车。36%的零售商则对未来情况感到担忧,认为存在较大经营压力。

  对于未来一年零售行业的机遇及经营策略重点,67%的零售商表示将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加快到家业务/前置仓布局;53%表示将进行商品结构调整,加强健康、消毒、防护类产品的备货和货架占比;43%表示将深耕供应链,尤其是生鲜供应链,强化与各品牌商的关系和沟通效率。

  除了多渠道加速融合、强化供应链等普遍关注的持续性趋势外,不同零售业态在未来策略调整的侧重点方面也各有差异。

  大卖场/标准超市的侧重点在以下两方面:一、加速供应链布局规划和自营能力建设,通过数字化转型,在货源保障、中台建设,物流时效等提升上中下游综合能力;二、全渠道经营拓展零售业务宽度,到家与到店深度融合成为常态。

  小型超市/便利店——社区生鲜小型超市将加快布局,便利店将持续精准匹配近场生活圈。60%受访小业态零售商表示,疫情过后,将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到家服务/前置仓布局。便利店未来可望通过完善商品配置,加强便民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最后一公里的品牌温度,以增强顾客粘度。

  对食杂店而言,侧重点在于突破供应链瓶颈,发挥邻里中心作用。疫情期间,全国逾五百万食杂店供应链接受了全面的考验,60%的店铺面临缺货,但仅有1.1%的店铺从其它渠道或经销商进货,仅0.6%的店铺转为从新电商渠道进货,因此食杂店很有必要通过拓展本地供应商/经销商渠道,加强与大型、新型数字化供应平台合作等方式,来突破供应链瓶颈。

  对个护化妆品店及母婴类专营店而言,侧重点在于加速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持续推进营销创新和社群运营,实现私域流量变现。疫情期间,非刚需的个护品门店销售受到冲击,但通过站外引流、站内带货等多种线上创新方式,可实现线上流量变现;部分线上线下融合较好的母婴店较好地应对了冲击,未来OAO模式价值将进一步体现。

  Justin Sargent表示:“零售商将从这次疫情中获益良多,他们已开始制定疫情过后的增长和复苏策略,包括增强资源配置、强化供应链以及加速多渠道融合。零售行业在这场疫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敏捷性,而在未来保持敏捷仍将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彭立睿 HF019)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