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数字技术的赋能,正加速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联通及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进程。
3月5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2020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跨境协调协同发展,正处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与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关键阶段。
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深圳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中居首,与广州共同组成第一梯队,两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总得分均超过了80分。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研究院
数字经济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协调发展如何借力?
3月5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2020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报告全文详见文末),基于自身数据库以及官方数据,全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等11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开创性的进行定量分析。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跨境协调协同发展,正处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与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关键阶段。
报告通过企业视野的大量案例,分析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加速流动的趋势。同时,指数化定量分析珠三角九市数字经济发展状况。
报告指出,珠三角九市数字经济指数呈现出明显的“两核多梯次”分布体系。深圳在9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中居首,与广州共同组成第一梯队,两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总得分均超过了 80分,得分超过50分的城市由东莞、佛山和珠海三地组成。凭借在数字政务、数字民生领域的优异表现,珠海成功“挤入”珠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
报告建议,应当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助力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打造9+2融合发展的数字产业集群,塑造数字驱动雁阵模式;打造世界级的金融科技平台,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加快智慧湾区建设,推动产业、城市、交通、物流的智能化;建设大数据公共服务云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创新。
三地各有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达7115.98万人,当前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差距较大,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因此,在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加速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必须借助数字化的创新手段,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变革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与治理理念,推动融合与创新。粤港澳三地需要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开放发展、创新发展,从而有效增强各自在全国发展格局及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功能和地位。
其中,香港在金融、航运、航空、贸易、国际营销等方面拥有优势突出的国际地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开放、区域互联互通等领域的措施进一步落实,香港的这一地位还将更加巩固。同时,香港也有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打造辐射东亚乃至全球的数据、资讯枢纽中心,为大湾区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层面的支持。
澳门将围绕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合作平台建设的定位,在电商、金融、会展、物流、旅游等领域,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区域性电商服务平台、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会展中心等,发挥对内紧密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联系葡语、拉丁语系国家的作用。
而珠三角九市经济活跃、基础扎实,借助与港澳融合发展,进一步有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将加速从“世界工厂”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尤其加快培育和聚集数字经济新动能,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同时,珠三角地区还有望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通过科研、设计、金融、商业和文创等推动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及加快融入全球服务业价值链。
当粤港澳三地的协调协同发展达到新的水平之后,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和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GDP总量已达1.64万亿美元,在全球四大湾区中排第三的粤港澳大湾区,将发挥其在金融、科创、航运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湾区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跨境协同发展加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要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
报告认为,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飞速发展及应用,更为三地融合发展创造出更便利条件,直接促进三地要素自由流动,尤其是生活领域,这种改变十分明显。如互联网支付技术在三地普及带来消费体验的无差别感,促进民生相通;数字化营销新模式激活了三地商业发展新空间;智慧交通使城市之间更紧密,人员流动、货物运输更高效。总的看,粤港澳三地协同推进从民生到经济的多维度数字技术应用探索,正实质性加速大湾区融合发展。
在金融领域,报告指出,湾区经济由传统形态走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与之相适配的金融也需发展为包括风险投资、金融科技、金融商务、绿色金融在内的多元化业态。金融跨境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内容,目标包括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具体涉及人民币跨境、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金融产品跨境交易、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等。
金融科技与智慧金融、跨境金融等将是粤港澳三地金融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家已在香港和内地间实施“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证监会也明确将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推动的商业模式创和技术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移动支付和个个人账户结算为例,报告指出,目前,支付宝香港钱包已有用户200万人,平均每3个香港人就有1个在使用,香港线下商家接入数超5万。2019年3月起,AlipayHK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数十万大湾区内地商铺接受用户使用AlipayHK支付;2019年7月开始,AlipayHK进一步获准将于全大陆地区通用。这意味着,数百万香港居民通过支付宝香港钱包已与内地移动电子支付体系实现无缝对接,通过移动电子支付能够享受与内地居民大致相同的便捷消费体验。
在商业领域,数字技术加持下的跨境电商,不仅让大陆“海淘”爆发,而且越来越多的港澳消费者也开始“陆淘”。
数据显示,两地消费者的网上“海淘”订单数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作为表现之一,跨境商业模式创新也直观带来的跨境物流的密集双向流动。目前,阿里全球海外买家数累计突破1.5亿,每月访问量超过2亿,海外装机量超过6亿。,截止2019年9月,通过天猫国际平台,广东省进口商品成交金额超过70亿元,同比增长34%,惠及上千万消费者。
在跨境城市治理领域,以云计算、数据智能、智联网和移动协同等技术为构成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跨境城市治理开辟了新的空间、打下坚实基础,并正更系统、全面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城市治理实践。
2019年12月3日,珠海大横琴科技公司联合阿里云发布全国首个跨境服务创新平台,以及基于该平台的全国首个跨境服务APP——琴澳通。琴澳通将为澳门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以此推动澳门和广东两地的产业经济联动,共同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化升级。
珠三角九市打牢产业基础
在探讨粤港澳三地跨境融合发展的同时,报告还对珠三角九市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做出梳理。
报告认为,数字化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
一方面,基础扎实的信息技术产业支撑了珠三角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产业的率先发展和不断突破。
另一方面,规模庞大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释放巨大需求潜力,为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进步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动力。同时,数字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重点领域,珠三角正在培育和加速建立一体化的数字商业、数字产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科创体系。
在数字产业领域,报告认为,信息技术产业支撑珠三角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科技赋能下,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也在加速。2019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开展“广东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计划”。目前,阿里云服务用户超过25万,上云工业企业达6万,为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无到有、从零到规模化、集群化,注入了新动能。
而从地域来看,报告发布的珠三角九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显示,数字产业指数上,广州凭借着工业数字经济指数的优势,力压深圳排名第一。土地已经完成全部国有化的深圳,在农业相关产业指数得分较低,总得分位列第二。
同时,得益于珠三角地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在产业指数领域,分数在50-80分的第二梯队中,佛山、东莞和中山的得分都超过了60分,是所有二级指标中,整体得分与第一梯队分差最小的一项。佛山的得分则达到了72分,与领先的广州、深圳差距缩小。
在数字社会领域,报告指出,交通是区域一体化基础,也是空间一体化的最直接表现形式。。珠三角九市沿珠江出海口分布,地理相近。同时,珠三角经济发展存在高度的关联性,产业联动、要素流动频密。近年随着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转型发展,尤其深圳受制于空间瓶颈,资源外溢、辐射效应明显,更加速地区内部往来,空间联系强度在全国靠前,高德地图显示的全国十大热门驾车跨城线路中,6条位于珠三角。
从2018年跨城交通的联系强度来看,跨城出行联系最紧密的依然是东莞-深圳和广州-佛山。同时,不仅是与一线城市之间,包括东莞与惠州、中山与佛山、中山与珠海之间,生产生活联系同样越发紧密。
而从报告发布的数字民生指数来看,深圳在教育支付、交通支付两个领域的第一,帮助其整体得分维持第一。而以休闲城市闻名的滨海城市珠海,凭借着在医疗、教育、交通领域的良好线上支付习惯,拉高了数字民生指数,仅仅落后于深圳,位列第二名。
《2020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
本期编辑 南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